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匿名 2009-10-23 16:42:11
在家訪中,我發現有些學生的家長望子成才心切,往往按照自己設計的藍圖,硬要孩子主攻某種專業,結果違背孩子的意愿,使他們十分苦惱。比如有的學生愛好文學,在課外完成作業之后,一有空便捧起小說,廢寢忘餐地閱讀。可家長希望孩子將來當一名工程師,硬要他扔掉小說去鉆研方程式和三角幾何。雙方各執己見,弄得難解難分。有的學生回到家里愛擺弄收音機,常常拆了裝,裝了拆,像著了魔似的,這也會惹來家長的大聲呵斥:“你這樣不務正業,將來會有什么出息,還不如多看幾本文學書,學習寫作,以后也好有所作為。”
類似情形在不少家庭存在。像這樣一廂情愿地逼著孩子學這學那,是不可取的。現在的中、小學生,長大后成為哪一方面的專業人才,也實在是難以逆料的,因為他們現在接受的是基礎教育,真正接受專業訓練,需待上大學深造或就業以后。這里便有一個“興趣愛好”的問題。學生或者受家長影響,如同魯迅聽說,木匠的孩子會玩斧鑿,兵家兒早熟刀槍;或者受親友與其他社會關系的影響,興趣愛好不斷發生變異;而且還得受制于上大學或就業的不同機緣。我自己便是這樣。在初中時,酷愛數理化,想當科學家;后來一個偶然的事件,使我對教育家有了興趣,高考時便決定報考師范,盡管家長執意要我去讀工科,我終究還是走了自己想走的路。要是當時硬去讀自己興趣索然的專業,恐怕要受罪一輩子了。
由此我想,有些家長憑自己的主觀愿望,對孩子進行“定向”培養,其實是難以成功的。正確的方法是順乎其性地發展孩子的興趣。然而,僅僅做到這一點還不夠,還必須在孩子有了,自_己的興趣愛好以后,家長及時加以關心、引導,使其對自己的興趣增加樂趣。一個孩子的興趣往往是在直觀感受中獲得的。有的甚至可能是由于偶然的影響而產生的。這樣的興趣,如果沒有后來各種內外因素的作用,它就不可能持久、鞏固和發展。有識的家長,在發現了孩子的興趣以后,為了不使其自生自滅,就要想方設法從各方面培養孩子對興趣的理性認識。當孩子對自己的興趣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以后,這種興趣才能持久不衰進而成為鼓舞他頑強地與困難做斗爭的動力,成為孩子產生強烈求知欲望的火種。許多在事業上、學問上成才的中外學者的經歷,都證明了這一點。一個人在學習中如果不能求得快樂,必然枯燥乏味,何況是孩子呢?就以讓孩童練書法來說,如果把一個童蒙未開的孩子老是關在房子里練字,他能不厭棄嗎?倘若在他練字的同時,使他知道一點書法與生活,書法和其他藝術的關系,并且經常把孩子帶到生活的海洋里去開闊眼界,啟迪思路,那么,孩子對書法的興趣,一定會濃厚起來。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不給孩子的興趣以“活水”,它豈能不干枯。做父母的在培育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很需要開動腦筋,花一番心血的。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