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作者:匿名 2009-09-08 18:09:46
教學過程:(本課題參考課時為1課時)
一、導入:
出示幾種具有代表性的孢子植物(包括藻類、苔蘚、蕨類植物),組織學生觀察。
提問:請分析所給植物與前一章所學的被子植物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組織學生進行分析、總結。
教師補充講解:所出示的植物與被子植物的最大的區別就是它們不是靠種子來繁殖的,而是在一定的生長時期產生另一種生殖細胞-孢子來完成繁殖后代的。我們把這類植物統稱為孢子植物。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將學習孢子植物中的三大類群:蕨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藻類植物。
二、講授新課:
(一)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1、出示錄像或投影:
向學生演示常見的蕨類植物,如:鐵線蕨、卷柏、腎蕨等,向同學們簡要的介紹這些植物的名稱及生活環境。
2、組織學生按照實驗四的方法步驟進行實驗觀察:
觀察重點:
(1)識別實驗中所給的蕨類植物是錄像或投影中介紹的哪一種蕨類植物?
(2)觀察所給蕨類植物的外形、顏色,并對植株的高度進行測量。
(3)觀察所給蕨類植物的根、莖、葉的特點。
(4)認真填寫觀察記錄表(見附錄)。
(5)這些植物具有哪些共同之處?
3、組織學生匯報觀察結果。
4、組織學生通過觀察結果的匯總、分析,得出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如果學生分析的不全面,教師可進行補充。
重點強調:
(1)蕨類植物的地上部分不是莖,而是它的復葉;地下部分是地下莖和根。
(2)蕨類植物出現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而且還具有輸導組織、機械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
(二)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
1、出示蕨類植物經濟意義的錄像、投影或由學生介紹本小組收集的有關資料(這項活動應在課前布置學生完成)。
2、組織學生討論、歸納出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
3、教師對學生得出的結論進行補充。
三、總結;
提出問題:
蕨類植物的哪些結構與它的生活環境相適應?哪些特點說明它沒有種子植物進化的高等?
組織學生回答并及時進行糾正。
板書設計:
第一節蕨類植物
一、常見的蕨類植物:
實驗:觀察幾種蕨類植物
二、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1、植株只有根、莖、葉,不開花,沒有果實和種子,靠孢子繁殖后代。
2、多數適于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
三、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
食用、藥用、觀賞、飼料、能源(煤)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