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作者:匿名 2009-10-28 08:59:12
上課時常有同學們不停地說話。不知道聊些什么,但肯定和課程沒有任何關系。但老師一提問,十分熱鬧的教室里,就會一下子變得安靜些。這是一些孩子和大人的通病:不該說的時候,說起來沒完沒了;讓他說的時候,就不知道說什么、該怎么說了。
我在課堂上放了這張“9歲男童問倒奧巴馬”的照片。這才是個9歲的孩子啊。竟能把個美國總統問得一愣一愣的。我們的孩子呢?我們這些大人呢?張著嘴,除了吃飯,就是要說話的。說話誰不會,但有多少人在關鍵時刻,能夠挺身而出?有多少人在大庭廣眾之下,能夠侃侃而談?
美國總統奧巴馬10月15日出訪新奧爾良市,在新奧爾良大學召開公眾會議時,正讀小學4年級的泰倫·斯科特站起來說:“我必須得問你一個問題,為什么人們會恨你?”見奧巴馬一時無語,又接著說,“他們應當愛你才對!”你看照片上,這孩子那種神態,兩眼一瞇,兩手一攤,兩肩一聳,沒有緊張局促,沒有奴顏婢膝。肯定不是澳大利亞的每個孩子都能如此,但就這個孩子的表現來看,的確令一些大人汗顏。
上面這張照片拍得稍早一些。佛羅里達南部的11歲少年記者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大大方方地在白宮采訪總統。在采訪中,他提出的問題包括,奧巴馬的籃球技術、教育資金和學生是否可以每天午餐享用芒果等等。采訪結束時,他問奧巴馬是否愿意做自己的哥們。奧巴馬忙不迭地回應著:愿意!愿意!
當然,這個小記者可能也是個例。奧巴馬接受其采訪,也不排除宣傳的目的。但看過采訪的錄相后,不能不佩服這個小人精的老道和嫻熟,一點都不比職業記者差。問題提的符合自己的身份和特點,而且有一定的深度,表達方式上不乏童趣,肢體語言也十分得體,一點兒都不做做。即便是做秀,能做到這個份上也不容易。
我們的孩子其實也不錯。小小年紀會彈鋼琴的人多了,稀奇古怪的數學題解起來溜著呢,演個雜技、唱個京劇啥的人才也不少。只是,不少孩子都遠離政治、遠離社會,在父母的翅膀底下成長。一旦離開了父母就傻眼了。
進入獨生子女時代后,多數孩子已經穩居家庭的首位。一些孩子在父母面前說一不二、指手劃腳,在同伴面前飛揚跋扈、不可一世,在老師面前一百個不服氣,但走出家門、走出校門就傻了,在關鍵時刻就蔫了。說不敢說,做不會做,整個一個泄了氣的皮球。
說話誰都會,關鍵是在關鍵時刻能挺身而出,在公眾場合能應對自如。這是口頭表達的第一個層次;話說得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度、言之有新、言之有文、言之有情......,是第二個層次;話說得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是其第三個層次。一次我請身邊的學生們自己對號入座,看看自己在哪個層次。不少人不說話了。他們自己知道,自己連第一個層次都沒有達到呢。
不要難為孩子,大人們也好不到哪兒去。官話、套話、車轱轆話,啰嗦、枯燥、乏味、老套;幾句話都得秘書寫好了稿子,照著念都念不對。
或許有人說,這又是教育的錯。孩子從小到大,哪個家長教教他如何說話來著?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哪門課是教如何語言表達的?不能說絕對沒有、一點兒都沒有,但起碼是忽視了、或者說沒有擺在重要的位置上。但我以為,爭論是誰的過錯有必要,但重要的是如何加以彌補。
有個家長曾經讓孩子去學影視表演。其目的不是為了讓孩子成星做腕,而是練練膽兒。在大庭廣眾之下,可以自如地說話做事,這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人是傳播的動物。而傳播的方式不外乎口頭表達、書面表達和非語言表達。這三者中,口頭表達最為基礎、尤為重要。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