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作者:匿名 2009-12-15 14:16:45
一、熟讀課文,把四次寫背影的文字找出來,聯系全文細細品味,回答下列問題。
1.復述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過程。在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樣描寫父親的背影的?為什么寫得這樣詳細?
2.課文寫父親離去時的背影,是怎樣寫的?有什么作用?
3.課文結尾寫作者讀父親的信,又見父親的背影,卻是在“晶瑩的淚光中”見的,這是什么原因?
本題抓住“背影”這個重點,由此切入,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研究課文特色。
四次寫背影的文字:
①“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②“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1.復述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過程,可從“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起至“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
作者這樣描寫父親的背影,先作外貌描寫,寫衣帽,然后作動作描寫,用特寫鏡頭精細地描寫爬月臺的動作,還用自己的感情烘托這個背影。
這個背影,在全部故事情節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腦,最能體現父親的愛心,所以寫得這樣詳細。
2.父親離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寫,由近而遠,由顯而隱,并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寫這個背影,能表現這樣的感情:為父愛感動得情不能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戀、惆悵,想到父親前程艱難,又格外悲憫、辛酸。
3.父親在信上說到了“大去之期”,身體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作者不禁淚如泉涌,含著眼淚想到父親對自己的許多好處,想到父親的背影,所以這一處背影是在“晶瑩的淚光中”見的。
二、一些語句,或者能標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或者在寫人敘事狀物方面富于表現力,或者含意深長,耐人尋味,或者最能表現作者的情意,這樣的語句稱為關鍵性語句。試聯系上下文,指出下列關鍵性語句的表達作用。并從課文第六段中找出一些關鍵性語句,說說它們為什么是關鍵性語句。
1.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2.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
本題指導學生在閱讀中要注意關鍵性語句,引導學生識別關鍵性語句,體會關鍵性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1.這一句表達對父親的思念,為全文定下感情基調,又提示全文內容核心,突出背影,使讀者產生懸念。
2.這一句點出事情起因,把背影置于大不幸的家庭背景中,籠罩在哀傷的氛圍之中。
第六段中,關鍵性語句有這樣一些:
、“我買幾個橘子去”,是這個片段內容的提要。
②“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這是父親過鐵道之所以困難的一個因素,不然不至于如此艱難。
、“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說明父親是堅持要自己去的,這一處很關鍵。說明父親覺得能為兒子盡心盡力才舒心。
、“蹣跚”一詞很關鍵,連平地走路都是蹣跚而行,可想而知上下月臺更難了。
⑤“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這一句不僅是本段關鍵的一句,在全文也是關鍵的一句,全文的焦點就是這個背影。
、“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這一句表現了父親的心情,買橘子雖然辛苦,心里卻很高興。
、“他走了幾步,回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這一句能表現父親對“我”的憐惜、體貼、關照。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這一句又寫背影,而且包含非常復雜的情意,所以也是關鍵性語句。
三、課文寫父親送兒子上車過程中說的四句話,都很簡短,意思也很平常。請找出來,并聯系上下文,體會這些話語樸實而簡潔的特點,以及所表達的憐愛兒子的深情。
本題體會語言描寫的特點,體會話語包含的感情。
四句話是:
①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②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畚易吡,到那邊來信!
、苓M去吧,里邊沒人。
①句:父親當時急于謀事,在生存的巨大壓力之下,憂心如焚,但是兒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兒子路上有什么閃失,所以最后決定還是由自己親自送。
②句:父親已經把兒子送上車,已經關照得無微不至,兒子也勸父親可以走了,而父親還覺得沒有盡夠心意,看見站上有賣橘子的,便要去給兒子買橘子。過鐵道不容易,父親也看在眼里,自己費點事,能讓兒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還生怕兒子跟著出來,忘了行李。父親的關懷真是無微不至。
、劬洌焊赣H又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兒子回到北京來信報平安,才能放心。
④句:父親走了幾步就回頭,可見心里還是惦記著兒子,依依不舍。他又想到兒子所帶的行李一刻也不能疏忽,叫兒子小心,什么都為兒子著想。
四、下邊兩題中,選做一題。
1.有人說,本文失之傷感。“一個20歲的大男孩是不是還要父親這么照顧,而面臨離別,是不是會這么容易流淚,我很懷疑。”你的看法呢?可以與大家討論一下。
2.課文第五段中,作者一再說自己“聰明過分”“太聰明”,為什么這樣說?你在自己的長輩面前,也有這種自作聰明的情況嗎?說出來與同學們交流一下。
設題意圖是引導學生深入領會文章中一些表達得比較含蓄的感情和沒有說出來的意思。
第1題須結合文中交待的特定的背景來討論。當時祖母去世了,父親也失業了,這雙重的打擊使全家光景暗淡,大家的心情都不好受。“我”是一個20剛出頭的青年,情緒上就更敏感、脆弱些。所以,文中的“我”的言行是可以理解的。
第2題體會課文中自我反省的語句,引導學生注意調整心態,體會家庭親情,并在交流中進行口語訓練。一個人小時候,覺得父親的形象很高大,到了一定年齡段,血氣方剛,又懂事又不懂事,會覺得父親并不可敬,還以為自己比父親強。真正成熟了,即使真比父親強得多,也會覺得父親可親可敬。八年級學生在長輩面前自作聰明的心理正在萌生,談談這個問題是很有好處的。
說“聰明過分”“太聰明”,是回想八年前在父親面前那種心態太不應該了,父親為自己跟人講價錢,囑托茶房,都出于愛心,可是自己對父愛竟麻木不仁,一味自以為是,好像比父親還高明,實在是太不聰明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