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作者:匿名 2009-12-25 10:16:08
1.下為光合作用示意圖,請分析并回答:(3分)
(1)該圖表示了光合作用的現象,你能簡述它的實質嗎?
(2)現在,生物圈正受到碳氧平衡失調(溫室效應)的威脅,原因是什么?請談談你的看法。
2.科學探究是解決人類面臨重大問題的手段,"非典"(SARS)發生后,科學工作者夜以繼日地投入了探索病因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了重大進展。請分析下列兩則資料,回答有關問題:(7分)
資料A:①2月18日,國內權威機構宣布,找到了病原體為衣原體(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細胞結構極為簡單的生物)。②3月19日,香港中文大學宣布,病原體是一種副黏液病毒。③3月25日,美國疾控中心和香港大學宣布,病原體是冠狀病毒。不久,世界衛生組織的多個實驗室陸續找到了冠狀病毒。④4月12日,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和香港大學宣布,已分離出冠狀病毒。⑤4月16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正式確認冠狀病毒是引起"非典"的病原體,因為把病人身上分離出的病毒接種到黑猩猩體內,發生了和人一樣的非典型肺炎。
資料B:①5月23日深圳疾控中心與香港大學宣布,從果子貍體內分離出冠狀病毒,基因測序表明,與人的SARS病毒有99%的同源性。②5月24日報道,農業部調查組從果子貍、蛇等動物體內檢測到冠狀病毒,基因序列與人的SARS病毒的基因完全一致。③專家指出:"非典"病毒來自野生動物。
(1)分析資料A,請你概括出他們在探究前會提出的共同問題是什么?他們先后宣布各自得出的結論,目的是什么?
(2)科學探究要講究方法,用正確的方法,才有可能得出正確的結論,請你從資料A中指出最有說服力的方法是什么?分析資料A,你能感受到作為科學工作者,應該具備一種什么樣的科學精神?
(3)若資料B的結論得到確認,對人類有何啟示?請你從人與生物圈的關系上談談自己的看法。
參考答案
一、你會選嗎?(每小題2分,共50分)
二、你能完成嗎?(3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使葉綠素溶解于酒精中黃白色
2.內分泌腺激素血液循環
3.外耳道鼓膜聽小骨內耳感覺細胞大腦(大腦皮層)
4.37℃變藍不變藍甲試管的淀粉沒有分解,遇碘變藍;乙試管的淀粉已分解,加碘不變藍
5.氣體交換氣體通過(順暢通過)氣體透過
6.分裂分化
(二)識圖:(括號與橫線合為1分,共10分)
1.(5分)
(1)F右心室
(2)血液是從心臟經過動脈流到靜脈,再流到心臟的
1動脈瓣2房室瓣(或1房室瓣1動脈瓣
(3)靜脈血中的二氧化碳與肺泡中的氧進行了交換,血液的含氧量升高
2.(5分)
(1)③→②→④
(2)②腎小囊
(3)尿夜葡萄糖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的葡萄糖被重吸收
注:以下第三、四題的答案有一定的靈活性,學生寫出其他合理答案也相應給分。
三、請你設計(10分)
1.(6分。每個問題2分)
(1)年齡越大,視力不良率越高,原因是什么?
(2)青少年在學習中應注意什么問題,才能保持良好的視力?
(3)做眼保健操,對于防止視力不良有什么作用?
2.(4分。每個方案2分)
(1)A實驗的方案:將采集用具平均分成兩組(如每組3個),一組放于教室外窗臺上避風的地方,另一組置于教室內(1分),2小時后回收統計(1分)。
(2)B實驗的方案:將采集用具平均分成三組(如每組3個),分別于上午、中午、下午放到教室內(1分),每次采集時間為2小時(1分)。
四、請你分析(10分)
1.(3分)
(1)(1分):光合作用實質上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氣氛的過程。
(2)(2分):一方面,人類大量使用燃料,尤其是開采和使用化石燃料,使得排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加,超過了生物圈的自動調節能力(1分);另一方面,大量的森林被破壞,使得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大幅度減少(綠色植物調節碳氧平衡的能力降低)(1分)。
2.(7分)
(1)(2分):提出的共同問題是:引起"非典"的病原體究竟是哪種微生物?(1分)宣布各自得出的結論,目的是進行表達和交流。(1分)
(2)(2分):最有說服力的方法是:把從病人身上分離出的病毒接種到黑猩猩體內,黑猩猩感染了和人一樣的非典型性肺炎(或動物實驗法、比較實驗法)。(1分)作為科學工作者,應具備不妄從、不輕信,要從實際出發,嚴謹求實,不斷進取,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1分)
(3)(3分,至少寫出三點,每點1分):
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人類不能以主宰者自居,要尊重野生動物的生存權利。
②要充分認識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與之和平共處,要懂得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③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樹立生態道德意識,不捕、不售、不吃野生動物,尊重自然規律,自覺維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④增強法律觀念,遵守《野生動物保護法》,不捕、不售、不吃野生動物。
⑤保護森林,讓野生動物有良好的生存環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