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洋中考 作者:. 2010-04-23 09:26:56
昨日報道:穗6所民校集體漲價 讀1年初中花費超4年大學
(記者 梁健敏 實習生 黃文婷) 昨日,本報報道的名校辦民校漲價引發市民的關注,即將有孩子小升初的父母感嘆要把更多的錢倒進別人口袋。為何名校辦民校堂而皇之地漲價?依仗國有資源漲價帶來怎樣的后果?審批部門又將如何規范?記者進一步追訪。
名校辦民校讓國有資產流失?
對于名校辦民校漲價,不少教育界人士就嗤之以鼻:“名校辦民校,其實是公立學校的私生子,明擺著是不對的,他們要么利用國有資源和名聲坐收漁利;要么‘聯姻’,與企業、個人或社會組織辦學,‘克隆’名校;要么‘一校兩制’,計劃外高收費,實行雙重標準”。
國家明令,公辦學校轉制必須做到“獨立法人,獨立校園、校舍,獨立核算,獨立辦學”。但部分“名校辦民校”違反規定的情況依然存在。有的“名校”校長,同時兼任“教育投資集團”董事長和好幾所“名校辦民校”法人代表之職;有的學校名義上有獨立校舍,實行了的獨立辦學,但經常或明或暗地使用所依附“名校”的教學設施或活動場地;由于有關部門在審批這類學校辦學資格時,沒有執行國資有償使用的條例和制定相關監督措施,使部分“名校”校長同時擁有支配“名校”固定資產、預算內預算外收入和所辦“民校”的全部自籌收入的權力,對具體的收支狀況,既沒有進行財務公開,也沒有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和審計,使國有資產的價值折舊轉化為集體甚至是少數人的額外收益。這些有形或無形的資產,在政府財政體制外循環,成為國有資產流失的一個黑洞。
名校辦民校漲價得到默許?
看到民校學費看漲,有家長激動大呼:“學費年年漲,到底誰來管!”,有家長感嘆:“其實到這些民校,都是看重他們后面的名校,希望在升高中時進名校有著數。”有家長透露,民校和名校一直有關聯,就好像有的民校設置“課改辦”、“實驗班”,就是在名校上課的。
那么,名校辦的民校收費上漲為什么沒有得到有關部門的監管呢?知情人士稱,其實相關部門對這種情況是默許的,行政部門普遍認為民辦學校既不花國家的錢,又受到社會的歡迎,何樂而不為呢?更重要的是,這些民校給稅收帶來了巨大的收益:例如,目前廣州就有兩所名校辦的民校,每年上繳區財政的稅收達到一千多萬。
專家觀點:貼牌升價擾亂教育格局
“在現階段,民辦學校有辦學自主權,所以他們的價格調整是無需聽證的,只有政府項目才需要聽證。”民進廣東省委委員、教育工委主任李偉成認為,“民校升價沒有錯,這是市場需求決定的。但名校辦民校的漲價,摻雜了非市場的因素,這個非市場因素就是利用國有資源和名校的牌子換取回來的。”
他說,名校辦民校擾亂了教育的格局。按照規定,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不能通過考試招錄,但是這些“假民校”卻打著民校的招牌名正言順地選拔考試、高價招生,可謂“名利雙收”。廣州有1/3的學生參與民校聯考,形成了義務教育的混亂格局:國家一方面提倡減輕負擔,民校一方面進行大規模的考試,既違反了義務教育的方針,也增加了學生和家長的負擔。
資深教育專家信力健建議,避免“名校辦民校”漲價擾亂市場,一方面要擴大公校的學位,另一方面要讓名校辦民校“充公”,界定“公”、“民”的界限,實行“獨立法人,獨立校園、校舍,獨立核算,獨立辦學”等四獨立。目前,北京、上海、杭州、青島等地已向這個方面靠攏。
物價部門:民校收費將更規范
廣州市物價局市場監管處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廣東民辦學校有1900多所,對于民辦學校的價格監管,學歷教育一般實行的是審批制,非學歷教育實行的是備案制。對于上述提價的名校所辦民校,都是實行審批制。
物價部門在核算時的主要依據是,辦學成本、市場供求、辦學質量、投資者的合理回報,以及教育部門出具的審核意見。一般來說,辦得好,生源多的學校便會申請提價。物價部門表示,其實對于民校的價格調整一直以來都十分關注,隨著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審批考量的辦法也會更加規范。“希望既能讓民校有收益,也能讓價格比較民生和合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