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挺進大別山,直接威脅到南京、武漢,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編輯推薦: 2025年中考各科目重點知識匯總 中考資訊、中考
2025-04-05
第七單元人民解放戰爭 【單元概述】 抗日戰爭硝煙散盡后,中國人民普遍渴望和平安定,重建家園。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1945年10月,國共雙方簽署 雙十協定 。次年1月,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召開
2025-04-05
9.抗戰勝利的意義 (1)中國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2)它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矗 (3)中國戰場
2025-04-05
8.抗戰勝利的原因 (1)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2)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
2025-04-05
7.日本無條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署投降書,標志抗日戰爭的勝利。(9月3日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編輯推薦: 2025年中考各科目重點知識匯總 中考資訊、中考政策、考
2025-04-05
6.中共七大(時間:1945年4月,地點:延安) (1)內容:大會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民主革命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特別是總結了抗日戰爭的豐富經驗,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
2025-04-05
5.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體現出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 (1)臺兒莊戰役(1938年3月,指揮者:國民黨李宗仁):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
2025-04-05
4.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國民政府遷往重慶(戰時陪都)。日軍占領南京后六周之內,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以上。 編輯推薦: 2025年中考各科目重點知識匯總 中考資訊
2025-04-05
3.七七事變和第二次國共合作 (1)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又稱 盧溝橋事變 ):日軍以演習為借口進攻盧溝橋,炮轟宛平城,中國守軍奮起反擊。二十九軍佟麟閣、趙登禹等為國捐軀。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人民全民族抗戰的
2025-04-05
2.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又稱 雙十二事變 (1)過程:張學良、楊虎城扣押蔣介石,實行 兵諫 ,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中共派周恩來等人前往調停,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
2025-04-05
第六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單元概述】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以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為基礎的中華民族全
2025-04-05
7.遵義會議(1935年1月) (1)內容:集中全力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 左 傾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 (2)意義:遵義會議開始確立
2025-04-05
6.紅軍長征(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1)根本原因: 左 傾錯誤;直接原因:紅軍第五次反 圍剿 失利。 (2)過程:從瑞金出發 沖破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人員損失過半 強渡烏江,改道貴州,奪取遵義 遵義會議 四渡
2025-04-05
5.井岡山會師 (1)1927年10月,毛澤東創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2)井岡山會師:1928年,朱德、陳毅率領部分南昌起義的部隊和湘南的工農武裝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紅軍在井岡山勝利會師。合編為中
2025-04-05
4.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 八一建軍節 (1)領導者:周恩來、賀龍、朱德等。 (2)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第一槍。 編輯推薦: 2025年中考各科目重點知識匯總 中考資訊、中考政策、考前準備、
2025-04-05
3.南京國民政府成立:1927年4月,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后繼續北伐,1928南京政府名義上統一全國。 編輯推薦: 2025年中考各科目重點知識匯總 中考資訊、中考政策、考前準備、中考預測、錄取分數線等
2025-04-05
2.北伐戰爭(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推動) (1)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 (2)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3)初期主戰場:湖南、湖北;重要戰役:汀泗橋戰役和賀勝橋戰役。 (4)勝利進軍:葉挺獨立團的英勇善
2025-04-05
第五單元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 【單元概述】 1924年,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以 黨內合作 的形式,開展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在國民革命運動浪潮中,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各地工農運動蓬勃發展
2025-04-05
3.中國共產黨成立 (1)誕生的標志:中共一大的召開(時間:1921年7月;地點:上海,之后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游船上;代表: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人)。 (2)內容:通過第一個黨綱和奮斗目標(實現共產主義)、確定黨
2025-04-05
2.五四運動(1919年5月4日) (1)導火線: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 (2)口號: 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 誓死力爭,還我青島 ; 廢除二十一條 ; 拒絕在合約上簽字 等。 (3)經過:斗爭主力由學生變為工人階級;運動中
2025-04-05
第四單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單元概述】 1919年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先進分子中廣泛傳播,共產黨早期組織相繼建立。1921年中國共產黨
2025-04-05
2.北洋政府的統治(1912-1928)和袁世凱竊復辟帝制 (1)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齲由此開始了北洋軍閥的統治。袁世凱之后北洋軍閥的統治包括馮國璋、曹錕、段
2025-04-05
第三單元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單元概述】 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20世紀中國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辛亥革命后,中國人民的革命洪流洶涌澎湃,勢不可擋。中國近代資本主義民
2025-04-05
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年-1901年) (1)原因:鎮壓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 (2)中國軍民的抗擊:義和團在廊坊一帶阻擊敵人;與侵略軍在老龍頭火車站展開爭奪戰。 (3)結果:1901年簽訂《辛丑條約》。內容:①賠款:
2025-04-05
2.戊戌變法(百日維新)1898年 (1)維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等 (2)序幕:公車上書。 (3)百日維新(1898年6月 9月):光緒皇帝頒布 明定國是 詔書,實行變法。內容:①政治:裁撤冗官冗員,允許官民上
2025-04-05
2.甲午中日戰爭(1894年 1895年) (1)鄧世昌:致遠艦管帶,黃海海戰中他下令開船撞擊日艦,壯烈犧牲。 (2)《馬關條約》:1895年簽訂。內容: ①割地: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2025-04-05
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和民族危機的加劇 【單元概述】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是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救亡圖存不斷探索的歷史。地主階級、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由于自身的階級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學的革
2025-04-05
3.太平天國運動1851年1月,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發動武裝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853年3月,將南京改名為天京,作為都城。1864年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的失敗。太平天國起義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 編輯
2025-04-05
2.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沙俄通過不平等條約共割占我國15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影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編輯推薦: 2025年中考各科目重點知識匯總 中考資訊、中
2025-04-05
八上歷史 第一單元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單元概述】 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歷史進入近代時期。鴉片戰爭打開了閉關鎖國的清政府的國門,隨著清朝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2025-04-05
8.清朝 閉關鎖國 政策 (1)表現:頒布 禁海令 ,嚴厲限制海上貿易,不準商船、漁舟 片帆出海 ;臺灣建制后,開放寧波、漳州等對外通商,嚴格限制商品的種類和出海船只的載重量;1757年,關閉其他港口,只開放廣州一
2025-04-05
7.清代文學藝術 (1)京劇的形成形成:乾隆時,四大徽班進京。徽調吸收其他地方戲的優點,加于創造改進,在道光年間形成一個新的劇種 皮黃戲 ,被稱為 京戲 或 京劇 。特色:生旦凈丑四大行當,繼承中國古代戲曲歌舞
2025-04-05
6.清朝加強君主專制統治 (1)設軍機處(雍正時期),使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 (2)推行文字獄和文化專制政策,維護了集權統治,但禁錮思想,阻礙社會發展。 編輯推薦: 2025年中考各科目重點知識匯總 中考資
2025-04-05
5.清朝對邊疆的管理 (1)臺灣:明朝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1684年,清設臺灣府,隸屬福建剩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成為中國的一個行剩 (2)西藏:冊封達賴、班禪;設駐藏大
2025-04-05
4.明朝的科技名著 (1)《本草綱目》: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編寫,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被譽為 東方醫學巨典 。(2)《天工開物》:明朝的宋應星編寫,被譽為 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 (3)《農政全書》:明朝農學
2025-04-05
3.明朝的建筑藝術明代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比較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總長萬余里。明長城布局合理、技術先進、設施完善、質量堅固,是各民族交往的紐帶,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明朝修建紫
2025-04-05
京ICP備09042963號-13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853號
中考網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19 m.huayef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