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初中數學競賽 2005-09-09 16:13:03
例1 如圖2-53所示.△ABC中,AD⊥BC于D,E,F,△ABC的面積.
分析 由條件知,EF,EG分別是三角形ABD和三角形ABC的中位線.利用中位線的性質及條件中所給出的數量關系,不難求出△ABC的高AD及底邊BC的長.
解 由已知,E,F分別是AB,BD的中點,所以,EF是△ABD的一條中位線,所以
由條件AD+EF=12(厘米)得
EF=4(厘米),
從而 AD=8(厘米),
由于E,G分別是AB,AC的中點,所以EG是△ABC的一條中位線,所以
BC=2EG=2×6=12(厘米),
顯然,AD是BC上的高,所以
例2 如圖 2-54 所示.△ABC中,∠B,∠C的平分線BE,CF相交于O,AG⊥BE于G,AH⊥CF于H.
(1)求證:GH∥BC;
(2)若AB=9厘米,AC=14厘米,BC=18厘米,求GH.
分析 若延長AG,設延長線交BC于M.由角平分線的對稱性可以證明△ABG≌△MBG,從而G是AM的中點;同樣,延長AH交BC于N,H是AN的中點,從而GH就是△AMN的中位線,所以GH∥BC,進而,利用△ABC的三邊長可求出GH的長度.
(1)證 分別延長AG,AH交BC于M,N,在△ABM中,由已知,BG平分∠ABM,BG⊥AM,所以
△ABG≌△MBG(ASA).
從而,G是AM的中點.同理可證
△ACH≌△NCH(ASA),
從而,H是AN的中點.所以GH是△AMN的中位線,從而,HG∥MN,即
HG∥BC.
(2)解 由(1)知,△ABG≌△MBG及△ACH≌△NCH,所以
AB=BM=9厘米,AC=CN=14厘米.
又BC=18厘米,所以
BN=BC-CN=18-14=4(厘米),
MC=BC-BM=18-9=9(厘米).
從而
MN=18-4-9=5(厘米),
說明 (1)在本題證明過程中,我們事實上證明了等腰三角形頂角平分線三線合一(即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也是底邊的中線及垂線)性質定理的逆定理:“若三角形一個角的平分線也是該角對邊的垂線,則這條平分線也是對邊的中線,這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定理”的下述逆命題也是正確的:“若三角形一個角的平分線也是該角對邊的中線,則這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這條平分線垂直于對邊”.同學們不妨自己證明.
(3)從本題的證明過程中,我們得到啟發:若將條件“∠B,∠C的平分線”改為“∠B(或∠C)及∠C(或∠B)的外角平分線”(如圖2-55所示),或改為“∠B,∠C的外角平分線”(如圖2-56所示),其余條件不變,那么,結論GH∥BC仍然成立.同學們也不妨試證.
例3 如圖2-57所示.P是矩形ABCD內的一點,四邊形BCPQ是平行四邊形,A′,B′,C′,D′分別是AP,PB,BQ,QA的中點.求證:A′C′=B′D′.
分析 由于A′,B′,C′,D′分別是四邊形APBQ的四條邊AP,PB,BQ,QA的中點,有經驗的同學知道A′B′C′D′是平行四邊形,A′C′與B′D′則是它的對角線,從而四邊形A′B′C′D′應該是矩形.利用ABCD是矩形的條件,不難證明這一點.
證 連接A′B′,B′C′,C′D′,D′A′,這四條線段依次是△APB,△BPQ,△AQB,△APQ的中位線.從而
A′B′∥AB,B′C′∥PQ,
C′D′∥AB,D′A′∥PQ,
所以,A′B′C′D′是平行四邊形.由于ABCD是矩形,PCBQ是平行四邊形,所以
AB⊥BC,BC∥PQ.
從而
AB⊥PQ,
所以 A′B′⊥B′C′,
所以四邊形A′B′C′D′是矩形,所以
A′C′=B′D′. ①
說明 在解題過程中,人們的經驗常可起到引發聯想、開拓思路、擴大已知的作用.如在本題的分析中利用“四邊形四邊中點連線是平行四邊形”這個經驗,對尋求思路起了不小的作用.因此注意歸納總結,積累經驗,對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很有益處的.
例4 如圖2-58所示.在四邊形ABCD中,CD>AB,E,F分別是AC,BD的中點.求證:
分析 在多邊形的不等關系中,容易引發人們聯想三角形中的邊的不形中構造中位線,為此,取AD中點.
證 取AD中點G,連接EG,FG,在△ACD中,EG是它的中位線(已知E是AC的中點),所以
同理,由F,G分別是BD和AD的中點,從而,FG是△ABD的中位線,所以
在△EFG中,
EF>EG-FG. ③
由①,②,③
例5 如圖2-59所示.梯形ABCD中,AB∥CD,E為BC的中點,AD=DC+AB.求證:DE⊥AE.
分析 本題等價于證明△AED是直角三角形,其中∠AED=90°.
在E點(即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頂點)是梯形一腰中點的啟發下,添梯形的中位線作為輔助線,若能證明,該中位線是直角三角形AED的斜邊(即梯形另一腰)的一半,則問題獲解.
證 取梯形另一腰AD的中點F,連接EF,則EF是梯形ABCD的中位線,所以
因為AD=AB+CD,所以
從而
∠1=∠2,∠3=∠4,
所以∠2+∠3=∠1+∠4=90°(△ADE的內角和等于180°).從而
∠AED=∠2+∠3=90°,
所以 DE⊥AE.
例6 如圖2-60所示.△ABC外一條直線l,D,E,F分別是三邊的中點,AA1,FF1,DD1,EE1都垂直l于A1,F1,D1,E1.求證:
AA1+EE1=FF1+DD1.
分析 顯然ADEF是平行四邊形,對角線的交點O平分這兩條對角線,OO1恰是兩個梯形的公共中位線.利用中位線定理可證.
證 連接EF,EA,ED.由中位線定理知,EF∥AD,DE∥AF,所以ADEF是平行四邊形,它的對角線AE,DF互相平分,設它們交于O,作OO1⊥l于O1,則OO1是梯形AA1E1E及FF1D1D的公共中位線,所以
即 AA1+EE1=FF1+DD1.
練習十四
1.已知△ABC中,D為AB的中點,E為AC上一點,AE=2CE,CD,BE交于O點,OE=2厘米.求BO的長.
2.已知△ABC中,BD,CE分別是∠ABC,∠ACB的平分線,AH⊥BD于H,AF⊥CE于F.若AB=14厘米,AC=8厘米,BC=18厘米,求FH的長.
3.已知在△ABC中,AB>AC,AD⊥BC于D,E,F,G分別是AB,BC,AC的中點.求證:∠BFE=∠EGD.
4.如圖2-61所示.在四邊形ABCD中,AD=BC,E,F分別是CD,AB的中點,延長AD,BC,分別交FE的延長線于H,G.求證:∠AHF=∠BGF.
5.在△ABC中,AH⊥BC于H,D,E,F分別是BC,CA,AB的中點(如圖2-62所示).求證:∠DEF=∠HFE.
6.如圖2-63所示.D,E分別在AB,AC上,BD=CE,BE,CD的中點分別是M,N,直線MN分別交AB,AC于P,Q.求證:AP=AQ.
7.已知在四邊形ABCD中,AD>BC,E,F分別是AB,CD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