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河北日報 作者:鄭建衛張書澤 2007-07-20 16:30:05
7月12日,本版刊登了《“十校高考成績一覽表”事件――省會中考“生源大戰”背后的利益博弈》的報道。連日來,本報不斷接到社會各界的反饋。許多讀者通過來電、來信和網絡留言的方式痛陳“生源大戰”之弊。
有禁難止的“生源大戰”,并不是簡單的學校之間的“市場化競爭”,它折射的是整個教育體制的一個傷疤。本報將持續關注這一問題,希望廣大讀者繼續關注我們的報道。
為了保護當事人的權益,我們將其具體姓名身份隱去,以便能夠更真實地反映他們在“生源大戰”中的切身感受。
教師:招生讓我們心靈扭曲
“作為一個教師在招生中連最基本的人格都喪失了!”隨著中考招生大戰鼓聲漸息,一些參加招生教師的心情卻變得沉重。在我省一所中學的招生慶功宴上,參加招生的老師們沒有彈冠相慶,而是神情黯然。
■招生壓力壓倒“師道尊嚴”
一位老師對記者詳細講述了招生經歷。
據這位教師講,在許多學校,教師招生是包校的,學校給老師們分了學校,如果把所包的學校的優秀學生招來有獎勵。所以,為了完成任務,教師首先要想方設法搞到所包學校初三年級前10名的學生是誰,家長們怎么聯系。搞到了聯系方式后,還要注意保持聯系,中考成績一出來,馬上動員家長,光打電話不行,還得上門,面對面地做工作,有的學生家甚至去了幾趟。
“有一個學生家長始終拿不定主意,得盯著啊,實話告訴你吧,我一直跟到他們學校,一直盯到填報志愿的最后時刻,親眼看著他第一志愿報了我們學校才放心。在人家學校里,拉人家的優秀生,讓人家老師知道了還不得給轟出去?你想想,我心里能不緊張嗎?”這位老師想起這些,心情怎么也輕松不起來。
■沒有自尊何談為人師表
“招生時我就像一個演員在舞臺上帶著面具表演,有些話從嘴里說出來,自己心里都過意不去。”一位普通中學的教師來電用匿名的方式講述了他的招生經歷―――
到學生家,你要編出各種瞎話抬高自己的學校,詆毀對手學校。沒辦法,招生逼得你連自尊都不要了,何談為人師表。
拉學習好的學生時,我就給他們講雞頭和鳳尾的關系:憑你這成績,到某某中學只能進普通班,來我們學校,進重點班,配備了最好的師資和學習條件,老師同學都關注你,學習潛力能充分發揮出來。
有分數稍低的學生家長來咨詢,我就勸他們報我們學校的擇校生,別的學校的重點班也不要去。我給他們講,那個學校怎么能跟我們比呢?我們的高考錄取率比他們高,我們的某某同學入學時中考成績才400多分,高考時成績為600多分等等。
前后兩種說法矛盾吧?沒辦法,只能這么說,這樣說自己心里都過意不去。我想如果有下輩子,我再也不做老師了。
學生:誰對我們真正負責
擇校對中學來說是利益,對孩子來說卻是命運,身處“生源大戰”的旋渦,尚且年少的學生們顯得無所適從。一些教育專家告誡:招生大戰在學生心目中留下了陰影,不利于其健康成長。
■“塔座”的自卑感
目前我省公辦高中實行的大多都是雙軌收費制。一部分學生享受的是公助生收費標準,而另一部分學生為擇校生,要繳納高價學費。
一位學生在我們網絡留言上講,“我是掏錢上的重點中學,是人們所說的‘塔座’。我們學校分好多種班,重點班和普通班差別很大,我們普通班是六七十人擠一個教室,而重點班好的不到四十人。雖然在一個學校,公助生一般都有種優越感,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我們則有一種自卑感,在同學老師面前抬不起頭來。”
■被欺騙的感覺
一位省會重點中學的高一學生對記者講,他去年中考考了600多分,招生時幾所重點中學的老師天天打電話,他現在這所學校的招生老師承諾學校保證進××班,而且這樣的班只有1個,配備最優秀的老師,但等入校后才發現這樣的班竟有4個!“現在學校招生時說的天花亂墜,一旦招到了就不管了,有誰對學生真正負責?”
校長:不“競爭”就要吃虧
素質教育已經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共識,但為何在教育界還會出現“生源大戰”這樣與素質教育初衷相違背的現象?對此,“大戰”發起者―――學校一方也有不少話說。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這是沒辦法的辦法,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好學生都外流啊。”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中學校長對日益激烈的“生源大戰”有苦難言。他們說,其實生源大戰的激烈程度已經遠遠超出了人們想象,不只本地區的中學“內戰”,外市的中學也來“攪局”。“為了應對發達地區的一些重點中學搶生源,我們只能采取被動對抗的方式。”
一位多年任重點中學的老校長對記者說:“雖然教育局有文件規定,只能在本校內設立咨詢站,不允許到對方學校去搶優秀生,不允許去學生家里做工作,不允許炒作高考升學率,不允許詆毀其他學校,但實際上這樣干的學校為數不少!”
“作為校長,我不知道這樣做違規嗎?當然知道,可是我不這樣干我就是傻子,我就吃虧了。”這位校長坦言“參戰”實屬無奈之舉。
■農村中學:“貧血”下的生存窘境
從記者接觸到的幾所高中看,“生源大戰”的一個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加劇了高中之間的“馬太效應”,兩極分化態勢日趨嚴重,窮者愈窮,富者愈富。
“最多的時候,我們考‘本一’(本科一批)的學生有33個。2003年起,學校的升學率開始明顯滑坡,去年考入‘本一’的只有可憐巴巴的兩個學生。那不是我們的教學質量降低了,而是生源質量降低了。”一所省級示范性中學的縣中因“生源戰”面臨發展窘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一些貧困地區的縣級中學,高考考取“本一”的人數竟然是零!
“我們輸在了起跑線上。”一位貧困地區的普通高中的校長說,如果一所重點高中的錄取線在510分以上,而在其他縣里,490分就是好學生。這樣基礎上的對決,誰勝誰負是沒有懸念的。
家長:我們不知該相信誰
為了招生各學校各出奇招,紛紛開出優惠條件,按說最終得利的應該是家長和學生。但事實上,在記者調查中發現,不斷升級的“生源大戰”讓家長也苦不堪言。
■“生源大戰”其實是“金錢大戰”
“現在上好高中比上大學都難!”一位孩子去年上了省會某重點中學的家長對記者大吐苦水。這位家長說,去年孩子差幾分上不了公助生,我們兩口兒收入不高,本來想讓孩子上個不錯的二類中學得了。但孩子不干,說班里有一個比他考得還差的同學掏錢上了重點,他為什么不能上。
為了不讓孩子傷心,我們只好咬咬牙,掏了2萬元的擇校費。這可是我們兩口一年的工資呀!我們仔細算了算,住宿費每學期不低于500元,三年要3000多元,每月生活費要400元,三年總計要1萬多元。“花錢就能上好學校,這是真正的教育公平嗎?”
■擇校成了冒險,誰借我一雙慧眼
你說一套,對手攻擊又是一套,“生源大戰”讓家長們非常為難,不知相信誰才好。
為了給孩子報志愿,一位家長一天跑了三所學校。結果每所學校都說自己的學校最好,有的甚至還在貶低其他學校。“我不知道誰說的更可信。現在招生虛夸越來越厲害,有的學校甚至在網上發布的照片竟然是賓館的大門口!”
一位孩子上省會某重點中學的家長氣憤地對記者說,去年我們就是聽了學校的宣傳,說上了他們學校可以保送上大學。可我們進去了才知道,保送是有專業限制的,那專業對普通學生根本沒有吸引力。
□本報記者鄭建衛張書澤
相關新聞
《“十校高考成績一覽表”事件》后續
石市教育主管部門:虛假宣傳嚴重違規一經查實嚴肅處理
本報訊(記者朱艷冰、鄭建衛)石家莊市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日前對記者表示,今年省會中考招生中出現的“十校高考成績一覽表”事件是典型的虛假宣傳行為,嚴重違反有關規定。目前,有關部門正對此事進行調查,一旦查實,將嚴肅處理。
今年7月上旬省會中考招生期間,一張粉紅色的招生宣傳材料在部分考生和家長中流傳。這張名為“石家莊外國語學校高中招生宣傳材料”的背面,印有“2007年高考成績一覽表”,詳細羅列了省會十所中學在2007年高考中的所謂“本一率”、“本二率”和“本三率”等數據,對學生和家長造成誤導(詳細報道見本報7月12日五版《新聞縱深》)。
據介紹,針對近年來省內外中考“生源大戰”的種種表現,市教育局今年專門制定下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中考招生工作通知》,明確規定“不準借機炒作中、高考成績”、“嚴禁濫發以升學率為主要內容的宣傳資料”、“不準進行虛假的、抬高本校詆毀他校、破壞校際團結、影響教育形象的招生宣傳”。
石家莊市教育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杜平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散發附有“十校高考成績一覽表”的招生宣傳材料,屬于公然多項嚴重違規行為。作為省會教育主管部門,感到震驚和憤慨。市教育局已于7月9日責成裕華區教育局對該問題進行調查。
裕華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市教育局的指示精神,他們迅速組織人員對此事進行調查。裕華區教育局在7月13日向市教育局提交的調查報告中說,調查人員分別對這份虛假宣傳材料所標稱學校的主管副校長,高中部主任、副主任及招生工作人員進行了調查核實,“被調查人員均不知‘石家莊外國語學校高中招生宣傳材料’一事”。
石家莊市教育局及裕華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均表示,下一步要加大核查力度,想方設法查清這份虛假宣傳材料的出處。無論“十校高考成績一覽表”事件的行為主體是誰,一定會嚴查到底。一經查實責任人,將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