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現代教育報 2007-11-20 15:21:41
核心調查:中國小學生總課時數最多:1050課時
據調查顯示,中國小學生全年平均上課245天,和日本小學生的上課天數大致持平。而英國、美國大部分小學生的平均課時分別為210天和180天,美國小學生的課時數僅為中國小學生的2/3。
中外小學生上課的天數
中國和日本的小學生上課總天數大致持平,但仍比日本高出100多個課時。
雖然中國小學生的上課天數和日本持平,但對比分析后發現,中國小學生每學年的總課時數達到1050課時,比日本學生高出100多個課時。
中國小學一節課的課時為40分鐘,一般不進行調整。而日本小學一節課的標準時間為45分鐘,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
調查顯示,美國小學生每日在校時間較短,小學一般下午2點放學,中學3點放學,小學生很少或幾乎沒有家庭作業,中學生家庭作業也很少。
和中國小學上課時間不同的是,澳大利亞小學的每個課時都是72分鐘,但是每天只有四節課。課業則相對輕松,平時基本上沒有家庭作業。澳大利亞的一些學校,學生放學后,還可以繼續在學校進行一些勞動,例如放羊、種花等。
在被調查的其他國家中,英國學生的課業相對較重,但是學生每天晚上花一個小時或者一個半小時就可以完成作業,學生基本上都不會買什么學科類的輔導材料,而是通過多看其他的書來豐富自己。
國外經驗
美國:學生對課外研究感興趣
□徐建華(北京市房山中學)
美國小學的閱讀課有一項特殊的作業――“研究報告”,教師布置一些課題讓同學動腦、動手去搜集資料,最終撰寫研究報告,來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和思考能力。由于課時壓力小,學生在課外時間一般都用來作一些研究、調查。
“你認為納粹德國失敗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會發生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成功的事件?”“如果你是杜魯門總統的高級顧問,你將對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持什么態度?”“你認為當時是否只有使用原子彈這一種辦法才能取得勝利?”“你認為世界人民怎樣才能避免發生戰爭?”……閱讀課的教師給六年級學生留的課外研究是《談第二次世界大戰》。
課后,學生紛紛收集有關“二戰”的圖片、錄像、書籍、報刊、縮微膠片和光盤等資料,并做了大量的閱讀、摘記、卡片等,還走訪了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老兵和當時的目擊者,也請父母和鄰居參加討論。最后以翔實生動的資料寫出個人研究報告。不少孩子的報告分出章節,附有圖片,列出參考書目,簡直成了一本書。
學生寫完研究報告后,還要在全班同學面前陳述自己的研究成果,為了與眾不同,他們通常要精心準備演講稿,制作與陳述有關的畫板、錄像片、幻燈片等。為了取得最佳效果,他們往往要進行多次的排練。在做完陳述后,教師把新穎、富于創造性的學生的作品、圖片、畫板懸掛在墻壁上,便于同學之間的進一步學習交流。
這項研究是和教學內容相結合的,學生也是利用課外時間完成的,但是學生在完成這項研究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了興趣,有興趣就有學習的動力,這也使得學生不覺得課外壓力大了。
雖然目前國內也有很多學校開始研究性學習,但是很多都流于形式,學生的主動性沒有完全調動起來。
讓學生從學業中解放出來
□邊珊(湖北省武漢市珞瑜路小學教師)
中國大部分學生都有升學的壓力,除了在學校要學習各門功課以外,回到家還要接受各種訓練,例如參加各種學習興趣班、基礎班、提高班等。
現在很多學校教育的工作重心仍在知識教育上,培養學生優良的創造性思維品質,開發創造潛能的工作還遠未放到應有的重要位置上。現行學校教育統一的教學內容、標準的答案、“滿堂灌”的教育方法、機械單一的考評方式、過重的課業負擔、追求升學的教育目標等,均要求學生循規蹈矩,亦步亦趨,被動接受。這不僅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也壓制了學生的個性,把學生制造成了“標準件”。因而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高分低能”,缺乏實際動手能力,創造力的發展更令人擔憂。
有壓力才有動力,但是現階段學生的課業壓力較大,如何讓學生從過多的課時負擔中解放出來,是當前教育界應該思考的一個問題。
核心調查
中國中學生選修課比例最低:19.4%
據調查顯示,中國初中學生一般要學習9~13門(類)課程,其中必修課最少9門,每周34課時,遠遠高于發達國家平均值23課時。而中國高中學生必修課的課程最多可達12~13門,而日本的必修課為10門,美國為9門,加拿大學生的必修課最少,僅4~6門。
中國的中學課程一般較為固定,學生所上的必修課統一由學校安排,而美國中學的必修課程可分為幾個不同水平層次,學生可自主選擇某個水平學習,獲得相應不同的學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