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晚報 2008-03-05 13:18:55
“學生學不好數學,不喜歡數學,最重要的原因是老師教不好。如果學生遇上笛卡爾,個個都會對數學感興趣。”
這段話,是中科院院士著名數學家林群在和北京十一學校師生座談時說的。看了《北京晚報》的有關報道,頗有些同感。而且我認為,老師在中小學教育中的主導作用、決定作用,不僅僅限于數學這門課。
我雖對數學僅限于掌握買菜時的加減法,但由于身邊有這樣的例子,所以對林院士的話很是贊成。
一般人覺得,搞數學的都是天才,而林院士卻不這么認為。他的經驗和體會是,只要普通人經過良好的教育,自身勤奮努力都能成功,學數學也是這樣。
我舉的例子來自一個在北大讀數學的學生。他小學上的是每年級只有兩個班學生的小學校,打小也沒看出什么數學的天分來,父母的工作和數學也差著十萬八千里。他之所以能夠到未名湖畔讀數學,的確得益于他的老師。至于老師是怎么把他和他的同學們忽悠的我不清楚,但我卻知道班里的同學一個比一個愛做數學題。
我理解,好老師的標準起碼有兩個。一是最重要的,培養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來。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也是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再聰明的孩子,再有天賦的孩子,如果離開了興趣,斷然是學不好的;其二是老師要有好的方法。用我的話說,好老師可以把復雜的問題,用最簡單的語言說清楚。而水平低的老師則用非常復雜的語言,把一個很簡單的問題說得越來越不清楚。
現在的孩子在學習上最大的問題是缺少興趣,缺少自主學習的動力。這除了和家庭教育有關外,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老師的教育。常常有這樣的情況發生,一個老師的訓斥,或許會使一個孩子永遠對他教的課程產生反感。老師的一次鼓勵,也可能使一個對學習不怎么感冒的學生會一下子熱衷起來。我的建議是,所有的老師需要把愛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這可能比告訴孩子一道題怎么
做要重要得多。
至于老師的水平肯定是會有差異的。而且這種差異在短時間內,可能是很難完全消滅的。這一方面需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提高教師的素質,另一方面也可以采取點兒好的辦法加以彌補。比如,請好老師給學生講講就是個好辦法。林院士到中學和師生見面,效果就不錯。好老師時間緊、工作忙,但可以錄了像刻成盤讓學生看看。利用網絡教學也是個辦法。雖然,這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有很大積極意義的。最起碼讓學生知道,好的老師是怎么給學生上課的。
當然,強調老師的重要性,并不是說學生就是完全被動的了。自己不用功,光在那里抱怨老師是不行的。再好的老師,也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特別是在那些老師水平不太高的情況下,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恐怕就更重要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