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07-16 14:05:00
昨日,本報成長工作室心理專家團首席專家、著名心理專家楊子指出,中考過后是各種心理疾病的高發期。“這是因為考前,學生一直處于緊張的備考階段,心理和身體都處于高度的緊張狀態,中考幾天學生疲于應考,心理一直處于應激狀態。考試后,中考的壓力似乎一下子消失。”如果調試不當考生就會產生無力感、無助感等悲觀消極的情緒。
通常中考后部分考生會出現三大心病:
心病一考后抑郁心理根源
很多家長及考生把中考的好壞和家族的名譽、人生的成功、命運的轉折、家長的面子都聯系在一起,增添了考生的壓力。在這種心態作用下,考生一旦出現成績不理想,悲觀和失望的情緒就會占據心靈。
典型表現:把自己悶在家里,避免會親訪友,減少與別人交往的機會,悶悶不樂,郁郁寡歡。
心病二考后期待性焦慮心理
中考過后,許多考生對考試分數患得患失,時不時推測考試結果,導致考試期待性焦慮。
典型表現:這種期待性焦慮心理有兩大階段,一是在成績公布以前,這個階段考生一直擔心自己評估的分數與真實分數之間有差別。
另一個階段是在錄取通知書收到之前。考生知道自己的中考分數了,還要接著等待理想高中的錄取通知書。在等待的過程中也會產生期待性焦慮。
心病三強烈的補償心理
“中考完了!”“我們可以放松了!”考前,學生處于長期備考狀態,幾乎沒有時間娛樂。很多學生在考試后從緊張到放松,最終導致無節制的徹底放縱。每年中考后心理干預的重點是異性關系升級,甚至導致一方身體受到傷害,還有集體酒后發泄造成的社會影響。
典型表現:考后學生就會拿出大量的時間上網、逛街、集會等等。這里要提醒的是:放松不等于放縱。中考后壓力釋放導致的強烈補償心理,可能造成新的問題,比如異性交往過于頻繁、上網,甚至出入一些不良場合造成人身傷害。
專家開方:家長要帶頭接受現實
家長首先自己要心態平和,正確面對中考,不能把中考成績作為衡量孩子是否成才的唯一標準,也不能拿中考成績的高低評價孩子9年的學習生活,更不能把高考成績的好壞與他的人生價值、意義聯系在一起。家長要敞開懷抱接納孩子,不管孩子中考成績怎樣,都一如既往的支持他,關愛他。同時也要開導孩子正確對待中考,緩解中考壓力,也可以因此減輕強迫心理。其次,家長要帶頭拿出勇氣接受現實,中考只是人生眾多考試中的一次,是生命的一個短暫的瞬間狀態。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