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合 2009-08-26 23:44:06
堅持閱讀了我們《教育周刊》“愛的教育,改造內心”專欄的讀者應該都知道,我們這個專欄開設的目的和意義,不在乎交給你多少教育孩子的技巧,而是希望通過專欄的閱讀,明白一個最基本的道理:“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對他笑,他對你笑;你對他好,他對你好!”
所以,身為父母的你,無論面對日益長大的孩子出現了多少令你不甚滿意的問題,都應首先從自身出發,找到調整的辦法……
有時,家長對教育小孩的問題很迷惑:平時沒少對孩子進行說理和教訓,可孩子還是我行我素,不聽家長的話,做一些令家長傷腦筋的事。其實,小孩子的好品質是在受感染、被熏陶中潛移默化形成的,而不是靠枯燥、粗暴的說教訓斥培養的。
殊不知,其實,父母就是一面時刻立在孩子眼前的鏡子,孩子們常常是通過“照鏡子”的方式,在不知不覺中“修改”自己的言行的。家長的一言一行都要給孩子做好表率,這樣孩子才能跟在父母后面學習他們的優點,擯除自己身上的缺點。
美德傳承,潤物細無聲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有這樣一則公益廣告:第一個鏡頭,是一位年輕的媽媽給年邁的婆婆端來洗腳水,為婆婆洗腳。跳過鏡頭,則是一個可愛的小男孩,端著一盆水,很費力、卻很開心地朝自己年輕的媽媽走去。然后是從幕后傳來的話外音:中華美德,代代相傳。廣告中的媽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孩子:該怎樣對待父母,該如何尊敬老人;孩子也就立即從媽媽的行動中,學到了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家庭教育的好壞,就如這春雨一般,都是“潤物細無聲”的。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就應該特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自身良好的行為去引導孩子,就能更多體會到這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了。
照鏡子,審視自身不足
有時,作為成熟的成年人,在社會游戲的浸染中,你已經忘記了生命原本應當遵循的那些美好品質,那請記住:孩子是父母的翻版,我們多留些時間陪陪自己的孩子,就能夠從孩子的行為中,檢查出自己言行的正確與否。
韓媽媽發現孩子這幾天總是有點不耐煩,玩魔方玩到一半,還沒幾分鐘就把魔方丟了,看書時也是一樣。韓媽媽就問孩子怎么了,孩子說我學你啊!原來,韓媽媽在寫作時碰到不順的地方,就很不高興的把稿子弄成團,丟到垃圾桶。這個動作被孩子看見了,就跟著媽媽學了。
韓媽媽趕緊跟孩子說“對不起”,并不再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不順的神情了,果然過了幾天,孩子不耐煩的舉動也不見了。
為純潔的心,涂上最美的色
孩子的心靈是張白紙,要靠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涂上顏色。家長作為他們人生中第一個老師,其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深遠。家長想使孩子成為怎樣的一個人,自己就得先成為那樣的人,至少,應當向那個目標努力!
安蘭蘭的爸媽都是大學老師,都很喜歡看書,閑下來的時候兩人就拿著書坐在院子里靜靜地閱讀。安蘭蘭從小在這種氛圍下長大,受爸媽的影響,她愛看書,愛上了學習。
生命真的非常奇妙!辨證地去看待自己對孩子的要求,你會發覺:其實對孩子要求寬松的父母,自有其要求寬松的好處。人們常常說:父母太能干,兒女就無能,你事事都替他想好了,還有什么空間讓他自己去用心體驗、去大動腦筋的呢?父母在嚴格要求子女的時候,也就是給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無形中感染和熏陶著孩子。讓孩子做到的,自己就要首先做到。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因為孩子總在“照鏡子”,那父母該拿些什么教育孩子呢?應該是較高的文化水平、道德水準、良好的思想品質等等,那些積極向上、健康美好的東西吧。否則,“鏡子”上的那些污垢,也會讓孩子在將來的人生道路上夠受的!
用你的言傳身教擦亮那一面面立在孩子眼前的“鏡子”吧,不要讓它們蒙上污垢!■記者李文耀實習生趙鵬
家長如何言傳身教?
場景一:
女兒在書房翻著故事書,爸爸媽媽則在客廳津津有味地看著電視。嘻嘻哈哈的電視節目總是把女兒從無聲的故事書中吸引過去。“小孩子看什么電視,看你的書去!”媽媽一扭頭,發現了探出的小腦袋,大聲喝道。點評:父母是孩子閱讀的引路人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對孩子來說很重要,父母都希望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父母總是在督促著孩子閱讀、閱讀、再閱讀,卻忽視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電視的聲音讓孩子無法專心閱讀,正在看電視的爸爸媽媽對孩子閱讀時遇到的問題表現出的不耐煩會打擊孩子閱讀的積極性。所以,想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父母們,請把電視關了,拿起書和孩子一起閱讀吧。
場景二:
放學回家的女兒哼著音樂課上剛教的歌曲蹦蹦跳跳往家趕。吃過晚飯,意猶未盡地在爸爸媽媽面前大聲唱了起來,這時,正看著新聞聯播的媽媽不耐煩地說了句:“你的聲音很差,唱歌不好聽。”從此以后,她再也沒在別人面前唱過歌。點評:父母是孩子信心的培養者
也許你的孩子很不懂事,經常在你心情不好、或專心做一件很重要的事的時候,跑出來打擾你。在轉過頭大吼之前,不妨深吸一口氣,給他一個微笑:“孩子,你做得不錯。”他的勇氣,他的信心,他的快樂,這一句就夠了。請記住,在這個時候,即使是你的無心之言,也會對他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
場景三:
爸爸和女兒坐在公交車上,途中上來一位老奶奶,爸爸連忙起身讓座。過了一會兒,一位抱著嬰兒的阿姨上車了,還沒等大家反應過來,女兒跳下座位說:“阿姨,您坐這吧!”看著小嬰兒撲閃的眼睛,父女倆會心地笑了。點評:父母是孩子的行為榜樣
父母的行為對孩子起著至關重要的榜樣作用。他們的一言一行,即便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細節,都會被孩子分毫不差地記在心里,并在某些時候表現出來。這就要求父母在孩子面前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行為。如果你希望孩子是個孝順、勤儉、誠信的人,那么請先檢查一下自己的行為:是否做到孝敬父母?是否做到勤儉持家?是否做到言而有信?在你做出某一行為之前,請先想想它們會對孩子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場景四:
周末了,一家子歡歡喜喜地直奔公園而去,買完門票正準備進的時候,男孩指著不遠處一位衣衫襤褸的流浪者說:“爸爸,我們給他些錢買些吃的吧,老師說要助人為樂。”“他們都是裝出來的,別上當了,說不定他們過得比咱還好呢!走吧,我們進去玩去!”再以后,小男孩每當在校門口碰見行乞的人,都對他周圍的同學說:“咱走吧,他們都是騙人的!”點評:父母是孩子世界觀的引路人
在成人的世界中,碰見這樣的事情思慮再三是成熟的表現,但對你的孩子而言,過分的真實將是他們失去純真,傷心失落的幫兇。也許你是真的碰見了職業乞丐,但如果一元、兩元能夠換取孩子們燦爛美好的童年,何樂而不為呢?更何況,這個世界更多的是好人。
場景五:
晚飯后,媽媽帶著兒子在小區里散步,迎面走來了住在同一棟樓的小哥哥和他的媽媽。兒子興奮地說:“媽媽、媽媽,那不是和我們住一起的小哥哥嗎?”媽媽是個性格內向的人,不習慣主動和人交往:“走了,我們上那邊去。”說完,拉著兒子走開了。點評:父母是孩子性格的塑造者
父母的性格對孩子的性格形成有很大的影響。對人熱情大方的父母通過自己平時一言一行的教育和影響,讓孩子逐漸養成了大方的性格;活潑開朗性格的父母用自己灑脫的言行對孩子進行日常熏陶,讓孩子漸漸養成了活潑的性格。
性格內向的媽媽拉著孩子走開了,避免了因自己的不習慣而帶來的別扭,但身旁的孩子呢?也許他會將不打招呼當成理所應當,從而失去了與人交流的機會。其實每個人在性格上都存在缺陷,這是無法否認的,但如何讓這些存在的缺陷不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到孩子,卻是可以避免的。因此,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具有良好性格的人,父母就要時時檢查自己,努力克服自己性格上的缺陷。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