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08-28 09:22:36
六成被訪者:49萬元撫養費不離譜
撫養一個孩子需要49萬元,中國社科院的這份報告在北京和上海等城市引起了軒然大波,那么在省城濟南,市民如何看待這份報告?
撫養一個孩子到底要花多少錢?
近日,記者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在菜市新村、燕東山莊和棋盤小區進行了隨機采訪。
50名被訪者中,29人對撫養一個孩子需要49萬元這一觀點表示基本認同;12人認為這份報告有些言過其實了,因為自己根本賺不到這么多錢,但孩子也撫養得很好;9人認為撫養孩子需要花許多錢,但具體多少說不清楚。
這50名被訪者中,22位市民表示孩子大學畢業后就應該自食其力;21位市民表示,活了一輩子就是為了孩子,只要孩子需要,無論什么時候都應該“挺身而出”;只有7位市民表示要讓孩子從上大學開始就學會自己賺錢養活自己,將來一切都要靠自己。
孩子才11個月大的張先生告訴記者,從孩子出生到現在,已經花了兩萬余元了,其中妻子分娩和各種檢查共花了6000余元,給孩子看病和注射各種疫苗花了2000余元,每個月奶粉、水果等各種花銷總計要1500元;如果把孩子撫養到30歲,49萬元都不一定夠。
在媒體工作的霍女士認為撫養一個孩子花49萬元是很正常的,49萬元看起來非常多,但如果平攤在30年里,平均每年花在子女身上的錢為1.6萬元左右,一個月1000余元,這也不是一個離譜的數字。在濟南,一般的中等家庭一年花在子女身上的錢也都在1萬元以上。
但是,也有一些有孩子的市民對徐教授的調查數據表示懷疑,家住棋盤小區的韓瑜女士告訴記者,孩子自出生到現在頂多也就是花十幾萬元,不也一樣考上大學了嗎?再說了,濟南市雙職工家庭平均一年的收入也就是兩萬元左右,也不可能拿出這么多錢來撫養孩子。
“三座大山”壓彎腰教育支出是大頭
據了解,撫養孩子的費用中,教育、醫療和住房花錢最多,這三項支出也被一些市民稱為“三座大山”。
此次調查中,50名被訪者均認為教育支出在總支出中占的比重最大,大約占60%左右;其次是看病和買各種保險的花銷,大約占15%左右,然后就是給孩子攢錢買房子,這部分錢占總支出10%左右。
家住燕東山莊的陳女士告訴記者,孩子出生到現在,她已經在孩子身上花了大約8萬元了,其中教育支出占了大頭。雖然孩子今年剛上小學三年級,但平均下來一個月花費在1000元左右。這次為了把孩子轉到一所重點小學,托關系找人、請客送禮就花了1萬多元,然后又給班主任送禮,打點各種關系。但孩子上初中、高中、大學這些花錢的大頭還在后面呢。
家住棋盤小區的孫女士認為,現在看病花錢沒個譜,孩子傷風感冒的,只要進了醫院,各種檢查加上拿藥和打針的費用,少則幾百元,多則上千元。這部分費用雖然花得讓人心疼,但又不得不花。
現年49歲、在某國企上班的李俊恒先生告訴記者,自己上小學時,只需幾角錢就行了,現在孩子在外地上大學,一年僅學費就7000多元,幾年下來,“孩子已經把幾十年來的家底全花光了”。但這還不算,濟南房價這么高,孩子畢業后,還得想著給他攢錢買房子成家,花錢的地方還多著呢。
個案點擊
“我天天給兒子打工”
周先生(45歲,出租車司機,月收入3000元)
我是一個老濟南,孩子今年21歲,在廣州一所大學讀計算機專業,今年大三,明年就該畢業了。
我原來在一家國有企業上班,單位雖然效益不好,但一個月也能發個800多元錢,妻子擺攤做個小生意,兒子上高中,學習還不錯,一家人過得還算湊合。由于兒子上學時花錢太多,到他上高中時,家里8萬多元的存款全花完了。
2002年7月,兒子考上了廣州一所大學,每年需要1萬多元學費和生活費,偏偏這時我下崗了。由于單位效益不好,家里的積蓄也基本花完了,東拼西湊,我總算為兒子湊夠了8000元學費和6000元的生活費。送走兒子后,我就四處找工作,但由于年齡的問題到處碰壁,后來在朋友介紹下,以房產證做抵押,承包了一輛出租車。就這樣我拼命地干活,一個月下來,總算能掙個3000多元。
兒子上廣州上學不到三個月,就打電話給我說,他的很多同學都買了電腦,學起東西來比他快。雖然兒子沒直說,但我也能聽明白,他想買臺電腦。孩子上學重要,我一狠心,把剛賺到手的5000元錢全給他寄了過去。
說實在的,我和妻子一個月不舍得吃,不舍得花,連得病都不敢到醫院去,就這樣一年下來掙的錢才剛夠兒子的學費和生活費,相當于一年到頭都在給兒子打工。但即便這樣,兒子有時還會有一些意外的要求。大二的時候,兒子給我打電話說,別的同學都有手機了,他也想買一個。當時我就對他發了脾氣,兒子在電話里哭得很委屈。
兒子哭了,當爹娘的當然心疼,我和妻子商量了一晚上,心想手機反正早晚都得買,于是第二天一早又給兒子寄去了2000元錢讓他買手機。現在兒子快畢業了,找工作、買房子、娶媳婦這些事我都不敢去想,因為只要一想,肯定會愁得一晚上睡不著覺,索性就不去想吧。
觀點實錄
花多少錢不是關鍵,關鍵是把孩子培養成材
趙會端(41歲,公司經理):想讓孩子有出息,就得多投入。對許多家長來說,孩子要補鋅、補鈣、補腦吧?上學要挑個好學校吧?還要找個好家教吧?孩子還得上個特長班吧?得病了要到好醫院找好大夫吧?電腦、手機、MP3等時髦的東西也都得有吧?將來得給他買套房子結婚吧?49萬元不離譜。
何倩(32歲,家庭主婦):我們活著,一輩子不就是為孩子嗎?只要能把孩子培養出來,將來能找份好工作,別說花49萬元了,再多花一些也值得。
孟武(28歲,公司白領):女兒剛兩歲,我算了算,她已經花了近4萬元了。49萬元看起來很多,但仔細一想,在城市里培養個孩子還真得這些錢。其實,不是我們想多花錢,而是一些錢不得不花呀。做家長的心情都是一樣的,就怕虧了孩子呀。
汪希強(62歲,退休職工):養個孩子要花49萬元?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現在的孩子太嬌貴了。我們那時候生孩子,找個接生婆就把孩子生下來了,頂多給接生婆送幾個雞蛋,根本不花錢;養孩子也基本上不花錢,也沒補過鈣、鐵、鋅、硒、維生素之類的東西,孩子不也挺好的?
張亞琳(21歲,大學生):天下的父母是最無私的。我們這一代人花錢確實有點多了,但也沒辦法,我們能做的就是努力完成學業,少讓父母操心,等將來工作了,用掙的錢去孝敬父母。
曹獻誠(52歲,大學教授):我比較贊同西方的教育方式,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生存能力。其實,花多少錢并不是關鍵,關鍵是怎樣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用的人才。另外,有關部門也應該制訂一些相關措施,遏制一下教育、醫療和住房等方面虛高的價格,否則,父母的負擔也太重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