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09-27 10:02:07
個人人格特質的養成,起始于孩童時期,如今我們常在電視、報紙新聞中,看到許多人因為在現實生活中遭遇挫折,便采取自殺或是傷害別人的行為,來逃避人生所應承擔的責任,這些錯誤的示范除了后天影響之外,也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從小就沒有一個較為健康的人格,因此導致他們在長大后做出那些社會所無法理解的行為。其實,自己的人生最終都需要自己負責,爸爸媽媽應該在幼兒時期,便讓孩子養成負責任的態度,才能使其擁有面對未來人生的無盡勇氣,這也是爸爸媽媽所應送給孩子的最珍貴寶藏。
“你不會做,我來幫你!”許多爸爸媽媽因為擔心孩子無法自己將事情完成,而一味地幫他們做很多事情,長此以往將逐漸剝奪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國臺灣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系老師陳富美表示,從孩子開始學習上廁所或穿衣、穿鞋時,爸爸媽媽便可以放手讓孩子自我摸索,藉以培養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
也許在孩子學習新事物的過程中,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狀況,此時,爸爸媽媽應該站在輔導者的角色,以“你覺得媽媽應該怎么幫你?”、“讓我們一起想辦法,問題一定可以解決的。”的觀念與行動,陪伴著孩子一起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動手將事情辦好。
陳富美表示,在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但可訓練孩子自己動腦筋想辦法的能力,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建立自我、自信的概念,相信自己可以把事情做好,而不會在日后遇到一點點小問題不能解決時,就選擇逃避,并且害怕面對做不好可能會失敗的結果。
華人頂尖演說家暨EQ專家、暢銷親子作家吳娟瑜說,想要避免孩子不負責任的狀況,爸爸媽媽不妨先了解孩子養成“不負責”性格的可能原因,并加以調整改正。
相關文章:
比爾蓋茨12歲也很逆反:家長要注意與孩子的斗爭方式!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