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原創 2009-11-10 14:43:24
摘要:除了一些優秀的負責的作者外,現在大量的寫書人并不具備高于一般讀者的素質。只不過一般讀者在做醫生,做企業,做社會服務,做家務,有些人什么也不會,只能在稿紙上涂涂抹抹,然后想方設法爭取一點錢出書。這樣的書,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沒有什么獨特性,更談不上觀賞性、啟發性,我們何苦拼將自己的生命精神去陪伴?”……
值不值得把生命耗費在讀書上
在上海九久(99)讀書人俱樂部2009年十月份的會刊上有一篇余秋雨先生關于讀書的隨筆,文章的題目是《要明白誰在寫書》,文中寫道:
“讀書讀得太濫的年輕朋友一定有了一個誤會,認為一本本書既然印出來了,總會是有價值的。
其實,這個價值,要與你的生命價值相比。換言之,它有沒有值得你耗費再也不能回來的生命時間去閱讀?
除了一些優秀的負責的作者外,現在大量的寫書人并不具備高于一般讀者的素質。只不過一般讀者在做醫生,做企業,做社會服務,做家務,有些人什么也不會,只能在稿紙上涂涂抹抹,然后想方設法爭取一點錢出書。這樣的書,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沒有什么獨特性,更談不上觀賞性、啟發性,我們何苦拼將自己的生命精神去陪伴?”
這段話乍一聽似乎有些駭人聽聞,但只要仔細一想就會發現這些話并沒有言過其實,反倒有些言之過輕了。在我們的社會中,除了那些什么也不會的人在稿紙上涂涂抹抹之外,還有很大一批出書人他們確實也在做企業、做官員、做學術,但是他們出的那些書就真的是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煉就的具有觀賞性和啟發性的作品嗎?
做學術的人都知道,在十幾年前假如你做某一領域的學術研究,在這個領域可能就是那么一本或幾本有名的學術刊物,每一篇新論文的發表、每一篇新著作的誕生似乎似乎都是學術界的大事,而你在關注本領域的動態之外還會有大量的時間去廣泛涉獵。可現在呢?各領域良莠不齊的學術期刊已經數不勝數,新著作的誕生也以每天多少部來衡量,在這樣情況下,你已經不再可能隨時去把握本領域的新動態,更談不上去涉足其他領域。然而關鍵的問題還不在于現在的書有多少、知識的更新速度有多快,而是這些書值不值得去讀、這些知識究竟有多少才是有價值的?
在現在中國的出版界正在形成一種風氣,套用魯迅先生的話來說就是:“中國的圖書,只要出,不管它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爛不爛,寫它的人,不對讀它的人負責任。”拋開無數純商業目的的文化商人們不說,單看我們現在的所謂權威和學者們,讓他們捫心自問自己的作品有多少是自己用真正的探索和思考換來的?我想很少會有人能挺起胸膛來做一個肯定的回答。因為他們沒有實踐的探索,他們只是靠猜想完成了科學的結論,數據尚能編造,還有什么不可為?他們也沒有獨立的思考,他們只是靠嫁接完成了理論的構建,文章尚能抄襲,還有什么不可為?但就是這些所謂的作品走進了社會,走進了我們的課堂,讓無數的人用自己再也不能回來的生命時間去解讀,讓無數充滿靈異的眼神在一聲聲的駁斥后變得呆滯……
任何一種思潮或運動都不會只是空穴來風,它總會有自己的社會根源。為什么會有“讀書無用論”,為什么會有數以萬計的學子直接放棄高考,我們總不能把問題只歸咎于個人的思想問題或心智問題吧,一個人或幾個人有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這樣說,但當范圍擴大到某個或某些龐大的群體時,我們就不能不去反思我們的教育、我們的社會。現在的學生不喜歡讀書、逃避學習,我們除了在學生身上找問題外是不是還要反思我們的教育者,他們到底提供了多少可學的東西。
書,值不值得讀,不光是讀者說的算,關鍵還是在于寫書的人。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