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11-10 15:25:58
摘要:7月15日剛放暑假,小學四年級的豆豆就被媽媽送到了“我去北京上大學”的營團中,與小伙伴們進行了為期七天的快樂旅行。豆豆媽媽說,豆豆是個自立性較強的孩子,雖然他家和爺爺奶奶家住在同一個…… |
11個孩子,從6歲到22歲,從幼兒園到大學,11種不同的暑假過法。“實況錄像”: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暑假
補習、旅游、打工、參觀、吃、玩、睡……你說暑假生活枯燥嗎?好像內容也很豐富。你說暑假疲憊嗎?好像怎么也不會比平時辛苦。可是為什么每到暑假,耳朵里充斥的都是抱怨聲。
放暑假的意義在哪里?孩子的暑假到底應該怎么過?孩子們的暑假又都在怎么過?記者深入調查,全景實錄下哈爾濱市大、中、小學生的暑假生活,并試圖通過對一些普遍現象的分析與研究,喚起全社會、學校及家長們對孩子暑期生活更多的關注,通過科學合理的安排,為孩子們營造一種寬松、快樂的暑期生活。
快樂應該是暑假的主題,但這樣的快樂現在也許只停留在學齡前兒童身上。
文/實習生車宇本報記者慕海燕史延志攝影/本報記者孫巖
這是記者采擷到的一組暑期生活鏡頭,這些孩子就在你我的身邊。我們對這些場景進行重現,是為了讓人們更真切地了解孩子們真實的暑期生活,并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1.倩倩:上學前圓了看海夢
6歲的倩倩馬上就要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在這個對她來說還不算真正意義的暑假的假期里,她終于實現了自己看大海的夢想。
倩倩一直對大海充滿向往,但爸爸媽媽因為工作忙,一直沒有帶她去過。眼看著孩子就要開始十幾年競爭激烈的學習生涯,以后的暑假恐怕再也不會像這個暑假這樣輕松了,7月末,爸爸媽媽分別向單位請了假,帶著倩倩去了威海,痛痛快快地在海邊玩上一個星期。
2.卓卓:英語班里打基礎
卓卓剛上小學一年級,他們學校三年級才開始學英語。可媽媽聽同事說,現在的孩子都提前學,否則會跟不上。無奈之下,一放暑假,媽媽就找了一個英語學校,送卓卓去學英語。
剛一開始,卓卓對學英語還挺有興趣,但上了幾堂課后,因為年齡較小,精力不集中,發音總是不準,卓卓對學英語失去了興趣,開始不愿意去上課,回家后也不愿意練習。這幾天,因為媽媽每天逼著他練習,卓卓一股火上來,扁桃體發炎,發起了燒,已經在兒童醫院打了三天點滴了。
3.豆豆:夏令營里“高價托管”
7月15日剛放暑假,小學四年級的豆豆就被媽媽送到了“我去北京上大學”的營團中,與小伙伴們進行了為期七天的快樂旅行。豆豆媽媽說,豆豆是個自立性較強的孩子,雖然他家和爺爺奶奶家住在同一個小區里,但他不愛去爺爺奶奶家,也不愿意和父母在一起,只想自己一個人待在家里玩,看看電視、打打游戲。擔心他一個人待在家里太悶,媽媽只好花1500元錢把他送進夏令營里“高價托管”。從北京回來后,媽媽還幫他聯系了一個去日本的夏令營,但因為種種原因最后沒有去成。媽媽說,把孩子“高價托管”進夏令營純屬不得已之舉。
4.胡毓:轉戰全國打比賽
小學一年級。從四歲起開始學習國際象棋的她,現在已經小有成績了,拿過了市、省和全國的棋類錦標賽幼兒組的冠軍。暑假對于胡毓來說一直就是個高度緊張的“對奕”,因為各種規模的比賽都是安排在寒暑假中,所以她的暑假有時是要奔赴兩個城市的。今年一入暑假胡毓在爸爸的帶領下先去了天津,8月13日還要到鄭州去參賽,還參加了一次本省的少兒棋類大賽。
5.威威:沒有伙伴,“話聊”解悶
威威放假了,家里的電話費猛增,這是因為附近沒有伙伴可玩,威威只能通過電話和同學聊天,“話聊”成為他打發暑假生活最重要的方式。
因為擇校現象的普遍,許多學校學生住得離學校很遠,在家附近有同學和伙伴的很少,上初三的威威就是這種情況。在這個沒有伙伴的暑假里,為了打發時間,媽媽先花4000多元錢給他報了一個由同學自發組成的去湖南、四川的旅游團,回來后,又給他報了兩個補課班,目的同樣是為了打發時間,因為如果不給他找點事做,讓他有機會出去和伙伴接觸,孩子實在太寂寞了。
6.安安:被動接受“全科”補課
暑假前分了文理科,開學高二的安安選擇了學文。在家休整一個星期后,媽媽給她報了一個據說是全部由名師組成的數學、語文、外語、歷史、地理全科補習班,7月22日開始了和正常上學節奏一樣的暑期補習,每天早出晚歸。安安從心底里不想去補課,但看到同學們都在補,她也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因為考大學的競爭就在眼前,自己也不想落在別人后面。安安還報名參加了一個同學推薦的數學補課班。這個班人數高達110多人,教室里坐得滿滿的。在教室的中部懸掛著兩臺電視,坐在教室后半部看不清老師和黑板的同學,就通過這兩臺“現場直播”的電視聽課。
7.卞月:回家好好陪陪父母
在哈爾濱念大學的卞月,選擇了回漠河家里度暑假。她說,在外面學習生活了大半年,放假就想跟家人好好聚一聚。而且自己大學畢業后打算去外地工作,又要長時間地遠離父母,讓父母擔心,趁現在多陪陪他們,也算是對父母的一種安慰和補償吧。說到這兒,她捂著嘴偷笑道:回家還可以改善一下伙食,解解饞。
8.大鵬:攻讀政治考研班
大四新聞專業的大鵬打算考研。這個暑期,他報了一個政治考研班,為期十天。每天早上8點到下午4點,他都坐在教室里認真聽課。課余時間,除了吃飯和睡覺,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考研復習中。他說,現在勤奮點是為了以后能找個稱心的工作,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
9.李寧:努力實習為找工作打基礎
環藝專業的李寧在暑期選擇到設計院實習。他覺得專業知識學得再好也只是理論,必須要投入實踐。現在他跟大多數上班族一樣,也是朝九晚五地工作,跟老師們一遍遍地設計、修改圖紙。雖然有時候會很枯燥,但他說,忙碌的生命充滿活力,而且自己賺錢了,減輕家里的經濟壓力。在他看來,實習就是提前進入社會,如果自己的表現突出,很有可能被實習單位留下。
10.楊洋:特奧會的志愿者
以前,每個假期楊洋都會給自己安排社會實踐———手機促銷員、商場接待員、啤酒節銷售員等,都是服務行業這一類的。本來這個暑假她還打算做點賺錢的兼職,但是第四屆特奧會在哈爾濱舉辦,招聘志愿者為特奧會服務,楊洋覺得很有意義,便去報了名,并被錄取成為一名特奧會志愿者。這段時間,楊洋每天和一名腦癱的特奧會運動員在一起,并為其提供愛心服務。她說,在與這些智障運動員的接觸中,她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更深的感悟。在她看來,這是自己最有意義、最難忘的一個暑假。
11.姜博文:提前體驗賺錢艱辛
職高學生。今年暑假姜博文在媽媽的要求和陪同下,在人才市場上找到了一份手機賣場促銷員的工作,已經“上崗”十幾天了。月薪只有300元。每天上午9點,姜博文要從動力區趕到道里區,暑假睡懶覺的夢想是徹底泡湯了。每天,他的工作就是站在手機賣場發放宣傳單,介紹賣場打出的優惠和抽獎等活動項目和內容。干了第一天,姜博文的嗓子就啞得說不出話了。為此媽媽給他準備了潤喉片,每天給他沖“胖大海”茶。姜博文說,媽媽之所以讓他來遭這份罪,是想讓他了解現在的社會工作多不容易,讓他提前對求職有個理解和認識。他說十幾天工作下來,他已經體會到賺錢的艱辛了。
通過前面對學生暑期生活場景的真實再現,我們可以看到,去各種補課班學習、參加社會實踐和旅游,是各年齡段學生暑期生活比較具有普遍性的選擇。學生們在各種學習、實踐和出游中可以開拓視野、增長知識,對于這些積極的意義我們應給予充分肯定。但不容忽視的是,這其中也存在著很多問題,諸如學習壓力過大造成的精神抑郁、出行的人身安全、社會實踐中因為缺乏經驗容易上當受騙等等。面對這些問題,社會、學校和家長都有責任反思自己———為孩子們營造安全、快樂、有意義的暑期生活,我們還該做些什么?
城里孩子利用暑假去農村體驗一下農家生活,對一切都感到十分新奇。
本版撰稿本報記者史延志慕海燕攝影孫巖張亮
所謂“行萬里路破萬卷書”,旅游對于開拓學生視野、增長見識無疑有著積極的作用,但其昂貴的費用卻令絕大多數學生無法與其牽手——旅游:驅不走大多數孩子的寂寞
6月初高考剛剛結束,一年一度的暑期旅游便火了起來。隨著中考的結束和大學畢業生離校,旅游市場、飛機票價更是一路看漲,折扣越來越小,給人一種學生“全員旅游”的錯覺。然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事實并非如此,真正能夠輕松地踏上旅程的學生還只是學生中的極少部分。
A.學生家庭出游占暑期市場一半以上
放暑假前的家長會上,小龍的老師對家長們說,如果可能,多帶孩子們出去玩玩,親近一下大自然,這樣可以開拓學生視野,增長見識,獲取更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開完這次家長會,小龍的媽媽就開始策劃一家的暑期出游了,她把目標選定了湖南,因為那里有毛主席的家鄉,去韶山看一看,對上初中的小龍學習歷史課是有幫助的,而張家界等風景名勝對學習地理知識也是有益的。
據黑龍江省假日旅行社董事長史信明介紹,進入暑期以來,學生家庭的旅游人數急劇上升,占到發團總人數的一半以上,旅游目的地大多集中在大連、威海、青島等海濱度假勝地。他說,經過近幾年市場的大浪淘沙,各種科技類夏令營的暑期游因為線路老化,已開始走下坡路,消費者的認知度越來越差。相反,歷史文化名城游和自然奇觀游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可,因為這些線路對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放松身心大有益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
B.暑期旅游繁榮只是一種表象
到底有多少學生參與到出游熱潮中了呢?答案是:出去旅游的只是少數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孩子,大多數普通工薪家庭和貧困家庭沒有經濟能力送孩子去旅游,暑期游的繁榮只是少數家庭將家庭出游計劃集中安排在暑期造成的表象繁榮。
江先生與妻子都是公務員,月收入都在兩千塊左右,平時家里生活過得還算不錯。女兒今年高一,假期也安排了一些補課,學習日漸緊張,他們就想領孩子去近郊的青山綠水中去放松一下身心。然而女兒卻與他們意見不同,她說,我連大都市的繁榮和喧囂都沒見識過,哪里談得上去青山綠水中逃離城市的喧囂?她的目標是香港,最低標準也得是上海,總之要去見識大都市。可江先生與妻子一算賬,一家三口去一趟香港怎么也得一萬多塊,對他們來說實在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他們恐怕滿足不了孩子這個愿望,而如果讓女兒自己跟旅游團去,他們還不放心。
王先生與妻子都是下崗職工,妻子身體又不好,全家的生活就靠王先生在外打工每月不足千元的收入支撐。他們有一對雙胞胎兒子,今年都上大二了,兩個孩子上大學的費用都是靠親友的資助湊齊的,哪里還能奢談什么旅游,孩子長這么大連哈爾濱都沒出過。
C.看書上網同樣可以“行萬里路”
不可否認,旅游對于學生來說已不僅僅是緩解疲勞的一種方式,而成了一種新的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與校內教育不同,它跳出了書本,強調的是親歷性、體驗性、實踐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對自然和生命的熱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勇氣、信心、毅力等。但是,我們也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現實:像江先生和王先生這樣的家庭在社會上占大多數,他們短期內還無法用旅游驅走孩子的暑期寂寞。
值得欣慰的是,如今的出版業和網絡都已非常發達,通過看書、看電視和上網,學生們同樣可以“行萬里路”,開拓視野,增長知識。自從放暑假,每天晚上看中央電視臺播出的《再說長江》已經成為上初中的小偉雷打不動的安排,他說,這個節目中的地理、歷史知識對于自己的學習是一種有益的補充,他非常喜歡看。而《百家講壇》節目更是網羅了一大批高中生和大學生“粉絲”,讓他們對課堂上學到的歷史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不管是背起行囊,還是網上暢游,只要能在“行走”中感覺到快樂、學習到知識,都是一種收獲。
在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逐年嚴峻的現狀下,利用暑期看看社會、小試牛刀似乎已成了他們的必修課,而且“實踐群體”正從大學提前到高中。實習實踐:邁向社會第一步誰來扶一把
提起學生社會實踐,留在人們頭腦中的大都還是到工廠企業去參觀,到農村天地去認認五谷雜糧,或是一些義務勞動,一項社會調查……但是近年來,隨著就業形勢的嚴峻,學生們的社會實踐開始更加務實。“一定要利用好假期實習的機會,增加社會經驗,讓自己的畢業求職多一份資本。”這是現代大學生的普遍想法,對于那些流于形式,甚至是走走過場的“參現型”社會實踐基本成為小學和初中的項目。“比起參觀,我更希望能夠參與。”哈爾濱學院學生齊海君說:“現在求職時,用人單位還是很看重工作經驗和社會閱歷的,對于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來說,這些東西只能通過假期來積累了。”
日前,大學生求職網上的一份調查顯示,暑期希望做一份短工或實習的人占被調查人數的47.3%,這其中,希望由此而獲得收入改善一下經濟現狀的只占到34%,而66%的人都是希望通過暑期短工和實習的機會了解社會、豐富閱歷、增加實踐經驗。
大一到大四,實習不是畢業生專利
畢業實習,這個大四學生的“必修課”早已不是大四學生的專利,利用假期實習是現在各年級學生都在積極參與的社會實踐形式。因為這類實習要學生自己聯系,還要有相關單位接收,于是學生們開始各顯“神通”:利用父母的關系,通過朋友引薦,網上尋求幫助……為的就是能夠提早地接觸一下自己所學專業的領域,學習一點實踐經驗,為日后求職做個鋪墊。
陳光,黑龍江大學新聞專業應屆畢業生,目前已經是北京娛樂信報的記者。能夠順利就業,他把功勞歸于從大一就開始的社會實踐。陳光通過老師的引薦,從上大學的第一個寒假開始就在哈爾濱市一家媒體實習。
學生感言:那時我們好像還沒開設什么專業課,對于新聞采訪我更是一竊不通,對于做記者工作,更確切地說我是實踐先行,理論補充的。第一次實習時間比較短,一共也就二十多天,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采訪。此前我理解的采訪就是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里面所演的,記者拿著話筒和被采訪人一問一答,實習后我才知道,表面上的一問一答,背后卻有著更為艱辛和復雜的工作。在我的同學還在課堂上學習消息和通訊的寫作方法時,我已經有署名的文章見報了。今年畢業求職時,我的敲門磚就是這幾年實習的收獲———剪報本,大大小小署名文章有103篇。
課堂到市場,高中生加盟暑期短工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這大概是目前高中生利用假期打工的主要目的。記者調查走訪了解到,因家庭貧困,需要孩子利用假期打短工賺取學費和書本費的,在哈爾濱市市區里幾乎是沒有的。眾多中學生也到人才市場上去“摩拳擦掌”,更多的是想接觸社會生活、試試自己的能力、嘗嘗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果實的快樂。
哈爾濱市第四中學高一的豐珊珊,在今年的啤酒節期間過足了“癮”。她和兩個同學一起為一個品牌啤酒做促銷員。雖然時間不長,啤酒節結束她就“下崗”了,但從前期培訓到正式上崗的半個月職場體驗,是她生平第一次。珊珊說推銷啤酒過程中,她最大的收獲是了解了啤酒的釀造知識和學習了與人溝通的方式。
學生感言:我第一天站到中央大街上開始我的促銷工作時,是充滿新鮮的,覺得特好玩,但是一上午我的成績排小組最后一名時,我開始著急上火了。促銷并是不是等著別人來買你的東西,你要給人家用最簡練的語言,介紹這個品牌啤酒的特點,還要掌握不同口味啤酒適合什么樣的人,要“看人下菜碟”。有一次一對中年夫妻路過我們的攤位,我就向男士大力推銷一種干啤,并介紹干啤經過脫糖處理,不會發胖的等等。可沒想到愛喝酒的竟是女士,她說“我不愛喝干啤,走吧。”就拉著丈夫要走。我立刻改變“風向”,向她推薦“淡爽”,結果他們倆買了兩種啤酒。雖然忙了好多天工資一共才拿到200多元,可是我已經很滿足了。這不比待在家里吃、玩、睡強多了嗎。
據估算,目前哈爾濱市有2%到3%的高中生在打暑假短工。市人才市場經理趙樹智分析,這種現象和這個比例都將呈上升趨勢。
“學生熱,聘者冷”,暑期短工呼喚社會關注
記者從市人才市場了解到,目前對于中學生假期打短工,出現了“學生熱情高漲,聘者冷眼旁觀”現象,雖然這些學生們不求高薪水、不挑好崗位,但真正愿意給他們提供機會的卻很少。
哈爾濱市第二職業高中酒店管理專業的趙哲昊對記者講,今年暑假他想找一個星級酒店做服務員,可以不要工資,但是他走了哈爾濱市11家酒店,全都吃了“閉門羹”。后來他到人才市場去,應聘普通飯店服務員的工作,但人家聽說他只能干一個月,是個打短工的都搖頭。“招飯店服務員的一般都找家是外地的,飯店包吃住,可以長期干的。”趙哲昊無奈地說。
記者了解到,現在能給中學生提供假期短工機會的用人單位太少了。市人才市場經理趙樹智說,在所有的用工信息中,他從未看到過明確標有招收“假期短工”字樣的。學生們社會實踐的熱情與用人單位的冷漠已經形成鮮明反差。用人單位之所以不愿招收這樣的短工,主要是因為很多崗位是需要培訓的,培訓完后上崗沒幾天他們就要離職,白費功夫。另外這些學生社會經驗太少,吃苦耐勞精神遠不及農村孩子,常會出現半途而廢的。某經營化學試劑公司的經理王艷麗對記者說,按規定用工就要簽勞動合同,可是對于這樣只干一個月的中學生我們怎么簽,還不夠試用期長。不簽合同,這些孩子都是家里的獨苗,出了問題誰負責?招收他們,就是給自己添麻煩。
學生感言:現在給大學生們組織的畢業招聘會,一場接著一場,為下崗職工組織的就業大集走進了社區,但是唯獨沒人愿意給我們中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我們很多人都可以不要工資,只為實踐的,即便是這樣也沒有要我們的。我們真希望有關部門也能關注一下我們這個群體。其實我們現在的實踐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增強了,從另一個角度也是緩解幾年以后的就業市場呀。
“上班族”,暑期補習的孩子加給自己的新稱號。在色彩“班”斕的暑假里,看一看“班”的面孔。“上班”去———暑期班大搜羅
6月中旬,距離今年暑假還有半個多月時,各種補習班的廣告就開始在學校附近滿天飛了。搶奪生源的戰火,也在各個補習班之間燃起。于是“你上我也上”,今年孩子們暑假,又在奔赴各種“班”中變了味。
孩子放假了,家長要工作,咋辦?“上班”!把孩子托個“班”里,既省事又放心,成了如今家長們的首選。早晨8點送去,晚上5點接回,和平時上學一樣——
托管看護不可少
“有專人看著完成當天的作業,還管一頓午飯。”薛女士說這樣的托管班可幫了雙職工的大忙,她小學三年級的女兒假期里全靠托管班了。
每到寒暑假,這種托管班就在小學校附近“遍地開花”,規模大的集看護托管、文化補習班、特長提高班于一體,規模小的居民樓里兩屋一廚,五六個孩子也自成一班。條件不同、收費不同、服務也不同。
居民樓級:普通居民家,看護者可能就是退休的老兩口,午飯是老人給做。每天上午、下午各一小時的作業時間,看護者只管“看著”。至于作業完成的對錯、是不是能全部完成一律不在服務范疇內。
門市房級:至少有一個一樓的門市房,孩子看書、作業有專用的課桌。看護者為聘來的退休教師,可以對假期作業進行簡單輔導。午飯是配餐盒飯,有繩、球、毽子等體育、游戲器具。
小二樓級:本身就是一所補習學校,應對不同學年的學生,開辦多種文化課補習班。看護只是附加功能,服務對象大多是參加補習班的學生。因為有各學科老師,輔導作業不成問題。收費因人而異,一般如果在補習學校補一門課程,看護班的費用減半,補兩門以上課程,免看護班費用。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現在已經不怎么流行了,如今的趨勢漸成為“英語,一扇走向世界的大門”。家長們越來越認同被世界應用最廣泛的英語的重要性———
英語補習常盛不衰
龐大的英語補習市場一直以來都是暑期各個培訓機構爭搶的“蛋糕”,英語補習形式更是“花樣翻新”。
沙龍式:一改“學生坐在課桌后,老師站在黑板前”的傳統模式,“英語沙龍”備受青睞。培訓機構在招生時就將同一學年的孩子編入一個沙龍,每次活動都是根據學生學校英語課本的內容,選擇一個語法知識做講解重點,然后根據這一知識點編排會話的內容。學習時老師和學生都盡可能地不使用漢語,創造英語環境。
全外教:“全外教授課”,只此一項就足以讓這個英語班的學費翻兩番。家長們不惜重金把孩子送到全外教的英語培訓機構,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希望孩子的英語在“聽”、“說”上有所“建樹”,練就一口純正音。二是在學校里學了太多的“啞巴英語”,“聽”、“說”成短腿,希望能通過“全外教英語課”補齊缺陷。
英語夏令營:“絕對貴族”的英語培訓。哈爾濱市一家英語培訓機構組織的赴澳大利亞“情趣英語夏令營”,收費14800元,一行18人已經順利回國。所謂的“情趣英語夏令營”也就只是個名稱,說白不過就是澳大利亞觀光游。
語法同步班:在眼花繚亂的英語培訓中,傳統的語法強化、同步補習依舊是“紅旗不倒”。這些補習的內容都與學校的英語教學一致,為提高中考、高考成績助一臂之力。盡管還是填鴨式的教學和枯燥的卷子,但是家長追捧,市場看好,因為能提高成績。
“有了一技之長,孩子就會增加一份自信。”這是很多家長的共識。于是為了全面培養獨苗苗,琴棋書畫、演講朗誦、聲樂舞蹈等“興趣班”也成了家長們追捧的熱點———
藝術特長至少一樣
暑期里,被塞進藝術特長班的孩子,清一色是幼兒園孩子和小學生。道理很簡單,培養孩子的藝術細胞要從小抓起,上了初中有了升學壓力,哪還有心思再整這個,有那時間還加強文化課補習呢。
美術啟蒙班、音樂興趣班、樂器演奏班、書法班、國際象棋啟蒙班、幼兒舞蹈班……記者在市兒少中心看到,藝術特長班應有盡有。與此同時近年來游泳、武術散打也漸成熱門。哈爾濱市所有的游泳館,不論姓公姓私,暑假無一例外地要聘請教練,開辦少兒游泳培訓班。記者在省游泳館了解到,因報名學生太多,他們不得不開辦早、中、晚三個班,可還是有報不上名的,家長們都想讓孩子們在游泳池里過一個清涼的暑假。
清一色的名師,補習中考、高考涉及的所有科目,能夠把孩子送入這樣的暑假補習班,應該是很多家長的夢想———
經典名師全科齊上
幾名有能量的家長分工合作,有人負責找名校的老師,有人負責聯系教室,為孩子們整合一個絕對“名師”任教的黃金班。補習內容從數學、語文、英語到物理、化學、政治,要考的一科不落,科科教師都是名校一線的優秀教師,他們熟悉課程,有自己獨到的教學方法、了解升學考試命題的重點。如果能加入其中,那可謂是三生有幸了,雖然價格不菲,卻也不是有錢就能上的,多少要和老師或組班的家長有點關系才行。
聽著成年人快樂難忘的暑假回憶與孩子們眾口一詞的“不上課”的暑期愿望,我們怎能不心疼現在壓力太大的孩子。學生還是那個學生暑假已不是那個暑假
成年人的記憶:快樂暑假使勁瘋玩
楊女士(41歲):學會了蒸饅頭
每年一放暑假,舅舅家的表妹就會來我家和我做伴,我們天天出去和小伙伴跳皮筋、打秋千、去文化宮看電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上初中后,每年放暑假,媽媽都會說,你幫媽媽做飯吧。就是在那時候,我學會了生爐子、熬粥、蒸饅頭,雖然經常因為掌握不好堿蒸出又黑又酸的饅頭,但每次媽媽都鼓勵我說“好吃”,讓我成年后可以從容地面對家庭生活。
張女士(38歲):瘋玩得不愛回家
我在上大學以前都是生活在奶奶家。那時候放假從來也沒補過課,就是和同學、院里的小伙伴瘋玩,天天到吃晚飯的時候喊都喊不回去,都得是奶奶跑到外面把我揪回家。其實那時候也沒什么特別的活動,不過就是打撲克、跳皮筋之類的,但過得很快樂。
陳先生(43歲):跟家長出差住在水房里
印象最深刻的是10歲和15歲時,分別和家長出了兩次差,一次去北京,一次去大連,記得有一次竟然是住在水房里,自己也搞不清是怎么回事,但因為地點太特別了,所以終生難忘。其余的時候也就是看電視、做作業什么的,可能是因為那時候升學和就業的壓力都沒有現在大吧,假期不補課,玩著就長大了。
金先生(36歲):最恨參加不上夏令營
到現在提起夏令營,我都恨得牙根癢癢,因為我從來沒參加過。那時候的夏令營不像現在都是商業性的,誰花錢都能去,而是只有好學生才能被選中參加,而且一分錢不用交。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不是很好,從來也沒被選上參加過,極傷自尊,所以這段記憶刻骨銘心。
賈先生(29歲):拿著聯票去看電影
記得每次放暑假,老師都會給每人發幾張聯票。在假期里,什么時候想看電影,就約上院里的小伙伴,拿著聯票到電影院的售票窗口換一張當場的電影票就行了。和現在的孩子比,我們最大的快樂可能就是不缺玩伴,哪個大院都有幾個年齡相仿的孩子。那時候不愛寫作業,經常是臨到開學了突擊在家補幾天,一天寫十頁八頁鋼楷是常事,寫得脖子發直、手脖子酸疼。
專門用來讓老師和學生身心放松休息、適時反思充電的假期,現在已經有點沉重。我們都有些糊涂,暑假該干些什么?
暑假“真經”:
讓孩子們做想做的事!
當暑假已經被扭曲成學生們的“第三學期”時,孩子們發出了吶喊:為什么還要放假呀!
每年寒暑兩假,是學校教學安排的固定內容,那么放假目的到底是什么?假期到底該怎么過?哈爾濱市教育督學劉洪濤對此做了詳盡說明。
假期就是“休整期”
在經過了四個半月緊張的學校學習之后,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必須進行“休整”,假期就是提供給師生的“休整期”,所以類似于學校教育的緊張學習,很顯然是不符合學生身心健康成長要求的。
對學生而言,假期應該是兩項主要任務:一是“查缺補漏”。每個學生都可能出現某一學科有漏學的知識,都可能出現學習的“短腿”。但平時每天八節課的學校教學安排,已經把時間占得滿滿的了,學生沒足夠的時間系統地補習一下自己知識上的短腿,那么長達一個半月的假期正好可以完成這項工作。劉洪濤說,“查缺補漏”是非常必要的,不要把假期理解為就是要完全地丟掉書本,完全地自由放松,如果不及時補上欠缺,那么越落越多,最終就會出現知識結構失衡。二是更多地接觸社會、接觸自然。學生應該利假期,北方城市的孩子尤其應該利用好暑假來完成這一任務。在中學和大學的教學大綱中都明確要求,學生必須參加社會綜合實踐活動,而假期正是孩子們親近自然、了解社會的好時機。
暑假生活急需社會化
“學生的假期生活應該是盡可能脫離和區別于學校教學生活,這才能稱之為假期。”劉洪濤在解讀假期時,不斷地強調這句話,并提出在學校教育休息之時,應該社會化和市場化地運作適合孩子的暑假內容。夏令營式的旅游當然是很好的方式,可以根據家庭的經濟條件來選擇不同的線路。但是除此之外,那些不花錢和少花錢的項目也不應該是空白。相關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應該看到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好的暑假項目,也是有其豐厚的社會效益的。
盡管現在有些有條件的學校在假期也把學校的圖書室、綠網教室等向學生開放,組織孩子們參加一些活動。但據調查了解,其實學生們并不喜歡在假期里再回到校園里,在學校的氛圍里,會讓假期的多彩生活打折扣。相對之下他們更愿意參加社區、社會團體組織的活動。
暑假,別讓孩子“心理疲勞”
對于一個酷愛數學的學生來說,連續兩三個小時研究一道數學難題并不是一件痛苦的事,因為他樂在其中。但是如果讓他兩三個小時去練習書法,他可能就會感覺疲憊不堪。這就是“興趣”使然。為什么現在孩子們假期里都喊累,就是因為家長給他們規劃、安排的假期生活他們沒有興趣。
對于補習,不應該一棒子打死,適當的補習有益無害,關鍵要看怎么補,補什么?劉洪濤說:“‘讓孩子們在愉悅的狀態下積極主動地去補習’這才應該是一下理想的假期‘進補’態。學生的生活環境不同,需求不同,學校教育是不可能滿足學生的多元化要求的,假期就可彌補這一點。把對假期支配權原原本本地還給孩子,家長只做合適的引導,把他們從‘從眾’的心理狀態下解脫出來,這樣的假期生活才是符合規律的。”
暑期里孩子們暫時離開學校,對身心進行休整,此時,社會活動場所特別是學生家庭所在社區,無疑成為孩子們的活動主陣地———
社區:能否擔起暑期教育“主陣地”重任
撰文/本報記者慕海燕史延志
據了解,為了豐富社區青少年的暑期生活,哈爾濱市許多社區都提前做了準備工作,進行了精心策劃。針對學生暑假在家容易發生火災等安全事故的實際情況,道外區仁里街道辦事處請來消防隊的專業人士,為社區的孩子講解安全防火知識,進行安全教育。同時,他們還在社區里組織趣味運動會,進行跳繩、踢毽子、綁腿跑、踩氣球等趣味游戲比賽,并配合“哈夏”組織社區消夏晚會,動員學生家庭自己排練節目參加演出,豐富社區文化生活。
榮市街道辦事處龍泰社區今年6月就為社區里的孩子排了暑期活動計劃:7月19日舉行以“感恩媽媽”為主題的演講活動,參加者還有外社區的孩子;7月26日到南崗區消防中隊參觀,了解消防知識,感受軍營生活;7月25日參觀侵華日軍“731”部隊罪證陳列館;8月4日要到紅旗鄉紅旗村體驗農村生活,認識五谷雜糧,與紅旗村小學生結對子;請新四軍老戰士講戰斗故事。
暑期里,作為學生校外教育的主要單位,市兒少中心國防教育館、天文館、野生動物館、海陸空模擬作戰館等各活動陣地全方位免費向兒童開放,16大類、66個專業的特專長興趣活動小組圍繞對孩子的個性化展開培養。
應該說,無論是社區、還是社會活動場所,大家都在為給學生創造快樂、有意義的暑期生活積極努力著。但是,這有限的幾次活動相對于長達45天的暑假來說還是太單薄了,絕大部分時間學生們還是處于沒地方可去、沒人看、沒人陪的狀態。記者采訪的幾位社區主任、市兒少中心負責人都很無奈地說,很多家長希望他們提供那種能夠全天候托管孩子的方式,讓孩子可以在社區或社會活動場所安全、快樂地度過暑假,但是,他們目前都還沒有能力做到這一點,一是因為精力有限,二是因為責任太大,擔心孩子們在活動期間出現安全事故,與家長有打不清的官司。
如何解決孩子在暑期的監管空白,讓他們度過一個安全、快樂、有意義的暑假?
從現代化城市功能的特點來講,“政府包辦社會”、“企業辦社會”已經成為過去,包括孩子的課余和假期安全問題等多數公共服務功能,必須由社區承擔起來,這是社會發展尤其是城市發展的本質要求。全社會對于由社區構筑未成年人的成長空間,應該和對社區辦醫療一樣,給予同等的重視。
然而,不可回避的現實是,現在社區人員少、工作量大,社區工作者也沒有專業管理青少年的經驗,更主要的是缺乏經費。毋庸置疑,要讓社區成為暑期教育的一個主陣地,需要全社會的共同支持,最關鍵的是轄區單位要支持,參與協辦,比如說為活動提供車輛、場地等,社區里還應該有一批志愿人員,為孩子們的安全與成長服務。在沒有了大雜院的熱鬧與親和力的今天,社區還應該在活動中承擔起為孩子們找伙伴的功能,讓深處高樓大廈的孩子不再因為沒有伴而感覺孤單。
由社區積極參與孩子的假期成長過程,這一模式如果不斷成熟完善,在對孩子的暑期安全監管上、對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對于解決一系列未成年人問題等,都可提供一個長效保障。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