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11-19 15:46:26
摘要:家務勞動也是素質教育的一種多功能手段、小學生參與必要的家務勞動,能切身體會到勞動是生活的必需,是對家庭應盡的義務,有利于培養小學生關心他人,富有同情心,義務感等高尚的道德情感,養成…… |
伴隨著五彩繽紛的煙火和滿街飄舞的火紅的中國結,快樂的寒假生活過去了,這個假期孩子們是怎么過的呢?是不是過去那種單純動筆的簡單、重復的“寒假作業”,還是把孩子們從書桌前拉開,又把孩子推向電視機前呢?——不是的。
那怎樣讓孩子們過得輕松、自由、充實而又有意義呢?溫嶺市橫湖小學少先隊大隊部特別為隊員們設計了一些充滿童趣、簡單易行、安全且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以菜單的形式由隊員們自主選擇,還他們自主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活動1——我是小主人(必選)
要求:在整個寒假期間主動承擔一項家務勞動,堅持每天做好,并填好記錄表。
家務勞動也是素質教育的一種多功能手段、小學生參與必要的家務勞動,能切身體會到勞動是生活的必需,是對家庭應盡的義務,有利于培養小學生關心他人,富有同情心,義務感等高尚的道德情感,養成有條有理的生活習慣。因此,從孩子的年齡特征出發,我們要求他們在整個寒假間主動承擔一項家務勞動,堅持每天做好,而家長就是指導者,監督者和鼓勵者。相信他們一定有不少體會,心靈將在這里交匯。
活動2——尋訪家鄉新變化(自選)
要求:由家長陪同,在寒假探親訪友的期間,用尋訪的眼光去觀察家鄉的變化,以照片、視頻資料、小報、調查報告、統計表等形式對家鄉的變化,特色景觀進行研究、記錄。
“民族精神教育”無處不在。近幾年來,溫嶺的各個方面都在飛速前進,怎樣讓隊員們親身體驗家鄉的巨大變化呢?希望同學們帶著發現的眼光,去找尋家鄉新的變化。
活動3——真情連接你我他(必選)
要求:給好朋友,老師、家人、親戚等發E—郵件、寄明信片、送自己制作的賀卡,打電話,向他們祝賀新年。
放假了,隊員們都在家里做些什么?現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缺少伙伴,不知道關心他人。而出于安全、方便等考慮,我們又不可能經常性地把孩子們聚集在一起。隊員們可以在新年期間,給好朋友、老師、家人、親戚等發E—郵件、寄明信片、送自己制作的賀卡,打電話,向他們祝賀新年。簡短的一句話可能就增進了同學們的友誼,拉近了大人與孩子心的距離。
活動4——小小理財家(中高年級必選,低年級自選)
要求:安排一下你的壓歲錢,把收支情況記錄在“壓歲錢開支卡“上。
春節,長輩給晚輩送壓歲錢的習俗由來已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壓歲錢的數量呈上升趨勢。這筆錢怎樣管理和使用?我們設計了一張“壓歲錢開支卡”,讓孩子們學習自己合理支配和使用壓歲錢,學會理財,培養其獨立性,培養其節約的美德,也能促進他們的同情心及交往能力的發展。
同時,有的中隊根據大隊部的計劃,自發的布置了其他的活動,如:每天看《新聞聯播》,讀一本好書、為老人講故事、參加一個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等,這樣的活動深受孩子和家長的喜愛。
筆者就深入到孩子們中,去充分體驗了他們的欣喜和愉悅。
一位六年級的同學迫不及待地告訴我,今年他家的春聯是他自己編,自己寫的,他永遠也忘不了那一刻,當自己編、自己寫的春聯還帶著墨香貼上墻的時候,父母都夸獎了他,他體驗到了成功的感覺。
還有一位三年級學生,在寒假期間,她每天都幫助父母洗碗,掃地做家務,一個寒假過來,不僅學會了洗碗,而且學會了整理房間。她將每天的實踐體驗都作了記錄,并寫了日記,在日記的最后她寫道:“這個寒假過得很有意義。過去,我是個不愛勞動的孩子,在這個寒假里,我終于改變了我自己!”
有的同學還說:“這個寒假我還學到了一樣本領,我向媽媽學會了做菜,我還學會了幾樣拿手好菜呢!有空到我家做客,我來主廚。”聽到了這樣的聲音,筆者在謝謝的同時,心中也是一陣的高興。
在談到什么樣的寒假作業最受歡迎時,幾乎所有接受采訪的小學生都表示,能讓自己動手參與、以活動形式出現、“實踐體驗式”的寒假作業最受歡迎。
在同老師的聊天中,筆者也了解到一些學校開展這們的活動的目的和意義。
該校金維明校長說:“我們摒棄了過去枯燥、繁重的寒假作業,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參與式”“體驗式”特點的社會實踐活動。學校老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分層次為學生們布置基礎性、探索性、創新性和發展性的作業,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讓學生自己動手,利用他們身邊的小事對其進行教育和學習,既幫助學生在實踐中發現生活的樂趣,又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陳建華副校長說:我們布置的寒假作業比較少,但是很看重孩子們在寒假參與的“體驗式”活動。比如:鼓勵同學們參加一些社區活動,給家里做做家務,學會合理支配壓歲錢等,家長們也十分重視,認為這是一種智力和經歷投資,孩子們也非常感興趣。”
林小花副校長說:“在寒假期間,利用中小學生身邊的小事對其進行教育,效果比較明顯。讓中小學生自己動手,就能夠更好地接受教育。這種教育避免了空洞的說教和灌輸,學生接受快,而且效果好。她還說,“體驗式”寒假作業還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好形式,值得肯定和推廣。”
相關鏈接
鏈接一:何為體驗式學習?
應當說,體驗式學習理論自誕生以來,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并在西方一些國家得到很快的發展。在中國,體驗式學習是隨著改革開放和外資企業一同進來的,并在近年來得到本土一些企業的認可和采納。和傳統教育一樣,體驗式學習隨著人們對它的關注越來越多,其爭議也越來越大:有人認為它為中國教育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并激發著中國傳統教育觀念的改革;有人認為它違背了中國人的傳統思維習慣、忽視了中國人傳統教育模式,它對于中國人來說,是“行不通的”。但無論人們的爭執多么激烈,作為中國教育市場的新興力量——體驗式學習,還是仍然在改變、豐富著中國的教育市場格局,并不斷地影響、改變越來越多的人。很多媒體也對體驗式學習有著不同角度的關注。
體驗式學習理論的完整提出,當屬八十年代美國人大衛·庫伯,他在當時構建了一個體驗式學習模型:“體驗式學習圈”,他提出有效的學習應從體驗開始,進而發表看法,然后進行反思,再總結形成理論,最后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當中。在這個過程中,他強調共享與應用。這個理論一出,給當時西方的很多企業的管理者很大的啟示,他們認為這種強調“做中學”的體驗式學習,能夠將學習者掌握的知識、潛能真正發揮出來,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學習模式。因此,體驗式學習一夜之間成為廣大企業爭相采納、培訓員工的一種流行培訓方式。
其實,對體驗式學習的研究,庫伯并不是第一人,經驗主義者提出的“白板說”,就提出“行動”、“體驗”對人的重要性,及后,構成主義、行為主義、認知理論,都以不同的方式提出“體驗”對學習的重要性。可以說,正是有了這些先驅們的原始理論支持,才有了后來庫伯“體驗式學習圈”的出現,才有了影響千千萬萬企業的體驗式培訓。
鏈接二:國外學生如何過寒假?
比起中國學生的“補課式假期”,國外學生的假期生活可謂豐富多采。
義工、打工。美國中小學的寒假時間不長,但是大多數學生還是選擇在假期來完成他們的義務服務工作。據統計,美國12歲以上的青少年中,有60%以上的人在假期參加過各種義務服務活動。
新加坡學生打工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平均每兩名15歲以上的學生中就有1人擁有打工經歷。大部分新加坡學生是利用學校放假時打工,也有30%的學生是平時利用課余時間打工。
旅游。法國中小學生的假期很長,學校和學生家長都十分重視學生假期中的生活,旅游是其中一個重要項目。學校和家長組織孩子們旅游度假時,十分注重教育的目的,一般會帶他們去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而不是僅僅考慮消遣和玩耍。
組織吃苦活動。韓國小學生假期通常會由學校組織參加一些活動,離開家去一些旅游地或野外爬山、游泳,以培養團隊精神,通過吃苦鍛煉“韌”的民族氣質。在韓國宗教發達地區,小學生們也會被安排去廟宇,接受一些儒家思想教育。
參加俱樂部。在日本,中小學里有各種由學生自發組織的俱樂部,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參加一個俱樂部。一些學生還到海邊和山間“合宿”,他們在一周的時間內吃住在一起。日本的教育學家認為,“合宿”是培養孩子們集體觀念的最好形式之一。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