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e度教育社區 作者:中考網整合 2009-12-16 17:50:05
在一片爭議聲中,北京大學12月4日結束了“中學校長實名推薦”被推薦學生的網上公示。此次推薦,全國共有400余所中學提出了申請,北大自主招生專家委員會根據中學的辦學條件、生源質量等因素,選出了39所具有推薦資質的中學,最終有90名被推薦的學生通過了北大招辦的初審,進行了為期5天的網上公示。
上個月,北大公布了“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實施方案,規定擁有推薦資格中學的校長可以推薦學生直接進入北大自主招生的面試,面試合格者可在高考錄取時享受北大一批次錄取線下降30分的優惠政策。此政策實施期間,社會各界紛紛從各種角度進行了分析、解讀。那么,“實名推薦”究竟帶來了什么呢?
“一本美妙而難念的經”
北大招辦表示,實行“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探索多樣化人才培養的新模式,為不同類型優秀學生的脫穎而出創造條件,使各中學和學生能把精力從被動地應付考試逐步轉化為主動地培養素質,從而逐步影響乃至改變高考“一考定終身”的現狀。
教育部原新聞發言人王旭明將“校長實名推薦制”稱為“一本美妙而難念的經”。他認為,在目前高考存在諸多弊端的背景下,努力以一己之力改革或改進某些方面,雖然是局部的,但有此想法并努力踐行,已堪稱為美妙。而這本經的難念之處在于如何監督中學校長公正公平地推薦優秀學生。
就“北大確定39所中學獲得校長實名推薦資質”進行了問卷調查,87.4%的網友對此表示質疑:“如果校長的領導給校長批條,推薦還能保證公正嗎?”對于該政策可能引發教育腐敗的擔憂,北大浙江招生組組長焦維新說:“正因為目前教育機制并不完善,我們才公布被推薦學生的信息,由社會來監督,那么多雙眼睛在關注他們,如果有什么問題馬上就會被檢舉。”
從公示的推薦程序來看,39所中學的選拔方式雖然各不相同,但大多采用了集體決策后由校長簽字推薦的方式。北京四中一名參與推薦工作的教師說:“校長在這次推薦過程中是有一定壓力的,因為這不僅是他一個人的事情,更關系到學校的聲譽,所以四中采用了集體決策的方法。”
很多網友認為此次獲得推薦資格的中學數量太少,許多優秀的中學沒有推薦的機會,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公平。對此,北大招辦認為,由于今年是對該政策進行試點,試點省份和中學數量很有限,其他中學仍然可以繼續通過自主招生向北大推薦優秀學生。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李越表示,小規模的推薦利于監督,推薦中學數量如大幅增多,腐敗的風險也將會隨之增大。
“偏才怪才”是否更應被推薦
被薦學生名單及推薦理由在北大網站公示后,又引發了新一輪的社會爭論。討論的焦點在于推薦結果是否有違北大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初衷。
對于各中學如何推薦學生,北大并沒有給出統一的標準。北大教育學院院長文東茅認為:“不同地區的不同學校有不同的人才觀,應該讓各中學按照自己的理念來選拔優秀學生。”
當社會各界期待“校長實名推薦制”可以選拔出一批“偏才怪才”時,這份名單多少令人有點兒失望,因為被推薦的學生大多是毫無爭議的“好學生”。如浙江杭州二中對學生三年的學習成績和德、智、體、藝術等方面的加分情況進行綜合排序,然后選出了3名學生。這3名學生成績名列前茅,其中兩名多次在各類競賽中獲獎,而且德智體全面發展,正是傳統意義上的“全能學生”。
39所中學在推薦學生時,大多以學習成績加特長來綜合考量。不少網友對此表示質疑,認為以學習成績作為推薦標準和高考“一考定終身”沒有本質區別。文東茅說:“現行的教育目的并不是培養‘偏才怪才’,而且‘偏才怪才’不見得是適合社會發展的人才,不一定是北大需要的人才。”北京四中部分老師也表示過于“偏”、“怪”的人才可能過不了中考的關。
還有網友指出北大這一舉措旨在爭搶優秀生源。清華大學的李越認為“也有可能存在這種情況”。同時,他還指出,輿論的壓力是多數校長們采取穩妥方案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若要鼓勵多樣化的價值觀,選拔“偏才怪才”需要校長獨立的判斷而非群眾投票。
焦維新說:“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不是選拔‘偏才怪才’,而是選拔綜合素質高的學生。北大還有其他多種招生方式可以選拔‘偏才怪才’。”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