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語文報中考版 作者:—— 2010-03-29 09:53:25
考點對接
1.詞句品析:體味和推敲詞語的指代用法、感情色彩、準確性與嚴密性、上下文的照應、修辭的運用等;體味和推敲句子的邏輯性、修辭的運用、說理的角度、長短句層次關系等。如2009年山西太原市中考試題(《閱讀就是閱世》)第15題:作者在第④段說“結果自然是令人擔憂的”。精讀本段,寫出“令人擔憂”的結果所指代的具體內容。
2.結構梳理:主要是考查劃分結構、歸納段意、分析角度、理解結構類型及作用等。命題可以涵蓋全文,也可以僅在一個自然段之內。如2009年重慶市中考試題(《我們?yōu)槭裁椿钪罚┑?2題:具體說說第④段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
3.文體把握:正確理解、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論點。辨析不同類型的論據(jù)及其與論點的關系,概括論據(jù),為文章補充恰當?shù)恼摀?jù)。理解和分析文章使用的論證方法、論證方式和論證過程。如2009年江蘇連云港市中考試題(《比經(jīng)濟振興更重要的是文化復興》)第13題:文章第⑤自然段列舉“功夫熊貓”和花木蘭的例子有什么作用?2009年黑龍江哈爾濱市中考試題(《不朽之盛事》)第24題:第④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4.內容探究:就原文內容談自己的感想體會,評論文本中的人物或事件,評價作者的觀點或態(tài)度,等等。如2009年安徽蕪湖市中考試題(《純真與練達》)第13題:文章②③段提到的人物有幾個是重復的,如魯迅、郭沫若、果戈理,換成其他人物的事跡好不好?為什么?
5.遷移拓展:緊扣文本的中心論點,聯(lián)系考生的現(xiàn)實生活,學以致用。如2009年福建福州市中考試題(《現(xiàn)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第17題:缺失敬畏心的行為在生活中常有,請舉一例并說說其危害。2009年遼寧錦州市中考試題(《創(chuàng)造生活》)第29題:作為青少年的你們,應該如何創(chuàng)造自己的生活呢?請談談你的看法。
備考策略
1.建立文體意識。學習議論文首先要弄清記敘和議論這兩種表達方式的區(qū)別。記敘是通過對人物、事件的敘述和描寫,間接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表達方式;議論則是對人物、事件直接闡明見解和主張。要能分辨文中記敘性和議論性的語句,能分辨以記敘或以議論為主的段落,理解“記敘是議論的基礎,議論是記敘的統(tǒng)領”的文體特征。如課文《紀念白求恩》對白求恩的國籍、年齡、在中國工作情況的介紹,主要是為下文的議論作鋪墊;課文《談骨氣》列舉文天祥、不食嗟來之食者及聞一多的事例的目的,是圍繞孟子的三句話證明中國人從古至今、從官到民都是有骨氣的這一觀點。
2.把握文體知識。論點是作者的觀點,通常出現(xiàn)在文章的標題或開頭、結尾的句子中。如課文《多一些寬容》的題目就是論點。有的文章有分論點,往往以結構相似的句子、并列的結構出現(xiàn)在段落的開頭。
論據(jù)是用來證明論點的事實或道理。事實要真實、有代表性,主要用記敘方式表達。道理通常采用的是經(jīng)過驗證的正確理論、名言警句等。如課文《人的高貴在于靈魂》的開頭就用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引出觀點。不過,名言警句不一定都是理論論據(jù)。有時名人的話包含在事實論據(jù)中,只是事實論據(jù)的一部分。一篇議論文中事實論據(jù)和道理論據(jù)常常相輔相成。
論證是用論據(jù)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常見的論證方法有四種,即事實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論證方式是論證展開的角度。從正面直接證明論點的是立論,對反面、錯誤的觀點進行批駁的是駁論。
3.認真研讀,整體把握文本。文章的主要觀點、寫作思路、行文線索都是隱匿于文章之中的,因此只有反復閱讀、強化感知,才能深刻領悟和準確把握。當然,熟讀并不等于機械重復,只有深思,才有發(fā)現(xiàn)。
文章是作者的意識整體。各部分之間、各層次之間都是血肉相連、渾然一體的。因此,我們也不能忽視文章的整體性,應緊扣題干要求,從文章的整體出發(fā),于高處大處著眼,確保答題的完整性。
4.體會、品味語言應注意語境。議論文的語言往往有很強的邏輯性,信息量豐富,不少考生由于語感不強,往往對品味語言的題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回答這類題目時,要把詞語、句子放在段落篇章中去理解分析,其含義、作用不能脫離分論點或中心論點;富有哲理的語句要挖掘內涵,具有結構作用的句子要說明它的統(tǒng)領、承啟、歸納等作用。
5.規(guī)范作答。解答內容探究、遷移拓展類試題時需嚴格注意規(guī)范,不可以離題千里,隨意而談。要結合文章主旨,談閱讀作品后的感悟或聯(lián)系生活靈活運用本文內容。鏈接相關材料的,還需要仔細閱讀材料,從文章和材料兩個方面來思考。
試題回放
不朽之盛事
①書寫了給人讀,人讀了書又寫書,寫了書再給更多的人讀。文化就是這么傳承的,也是這么發(fā)展的。一個民族文化的繁榮,靠的是包括寫書在內的這樣一些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勞動。中國最早的書,是刻在獸骨上的,后來是竹簡,再后來是刻板、活字印成的紙書,如今是電腦頁面,是數(shù)字化的書。
②花開花謝,往來古今,許多寫書的人不在了,而他的書仍在,仍有人在讀。許多寫書的人和讀書的人并不相遇,但他們的心仍跨越時空地在交流。讀書之時,心如止水,仿佛兩個人在空靈寂靜的屋子里促膝交談,彼此之間的呼吸也能聽得清清楚楚。閱讀能夠使人進入不同時空的諸多他人的世界。這樣,讀書的人無形間獲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無限可能性。閱讀使人多識了草木蟲魚之名,而且可以上溯遠古下及未來,飽覽存在的與非存在的奇風異俗。
③讀書不僅在于長知識,還有比長知識更為重要的,我以為是在學做人。人寫書不是僅僅在于傳授知識,當然傳授知識是很重要的。事實上,所有的寫書人都是在寫自己。“我注六經(jīng)”和“六經(jīng)注我”是辯證的。我們讀書,讀到了最后,就是讀人。任何一個寫書人,歸根結底,寫到了最后,莫不是寫進了自己的抱負、胸襟和情懷。他總是有所寄托,不然,他為何要寫書?
④正是因此,我們讀《離騷》讀出了屈原,讀《史記》讀出了司馬遷,讀《岳陽樓記》讀出了范仲淹,讀《阿Q正傳》、讀《狂人日記》、讀《孔乙己》、讀《祝福》讀出了魯迅。我們讀屈原、讀司馬遷、讀范仲淹、讀魯迅,讀出了世道人心,讀出了悲天憫人,讀出了光明正大。在中國的文學理念中,從來都把書和人聯(lián)系起來講,什么叫“文如其人”,什么叫“道德文章”,都是講:書即人,人即書。
⑤這是否有些絕對了?也許有那么一點。的確存在一種文字和人品不相符甚而相背謬的書,那是一些假人寫的假書。我們此時講的,已將這些排除在外了。我們認定讀書不可讀欺世盜名的書,做人要做光明磊落之人。
⑥我們堅持這樣的信念:讀書除了長知識,更是要學做人。這對寫書人和讀書人來說,都是“不朽之盛事”。
(選文有改動)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
2.對于文中畫線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3.第④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作者說讀書人能和寫書人跨越時空進行交流,請結合自己的讀書經(jīng)歷,談談你曾與哪位寫書人進行過心靈的交流,獲得了什么有益的啟示。(文中涉及的作品除外)(3分)
(2009年黑龍江哈爾濱市中考試題)
【解題支招】
第1題,考查考生“辨析、判斷、提取和歸納論點”的能力。解題時可以結合文題,從論點位置的常規(guī)經(jīng)驗出發(fā),到文章和段落的首、尾、中間找出中心句;再對比分析這些句子和文章整體、題目的關系;最后選擇或歸納最合適的句子作為中心論點。本題的答案為:讀書除了長知識,更是要學做人。
第2題,考查考生“體味、理解詞句的含義”的能力。議論文的語言特色:①要從邏輯的角度,分析詞句的準確、嚴密性;②要從說理的角度分析敘述的概括性和簡潔性;③要從修辭的角度分析所用詞句的鮮明、生動和感情色彩。最常用的辦法就是聯(lián)系上下文揣摩其語境意義。本句中最難理解的就是“超越有限生命的無限可能性”,其語言簡潔、富有張力。聯(lián)系上文“閱讀能夠使人進入不同時空的諸多他人的世界”,聯(lián)系下文“閱讀使人多識了草木蟲魚之名,而且可以上溯遠古下及未來,飽覽存在的與非存在的奇風異俗”,可知本題的答案為:讀書使人在有限的生命中不知不覺地獲得了更廣博的知識。
第3題,考查考生“辨識、理解常見的論證方法”的能力。這道題其實有一個留白,要知道運用什么論證方法,首先就要清楚運用了什么論據(jù),還要考慮論據(jù)與論點或分論點的關系。本題就是圍繞事實論據(jù)與分論點的關系來命題的,故答案為:舉例論證。論證了“書即人,人即書”的道理。
第4題,考查考生“聯(lián)系生活、遷移拓展”的能力。本考題妙在進一步拓展文本,讓讀者思想產(chǎn)生遷移,結合課標要求的必讀名著及其他優(yōu)秀作品,給考生以充分的發(fā)揮空間。答題時圍繞的中心話題是讀書人能和寫書人跨越時空進行交流,長知識,更是學做人。交流的主要內容是自己具體的讀書經(jīng)歷,感受要緊扣話題中心,表述要簡潔清楚。答案示例:我讀吳承恩的《西游記》,讀出了吳承恩,讀出了他濟世救民的菩薩心腸,也讀出了他對黑暗不妥協(xié)的斗爭精神。
專項演練
人到無求品自高
金庸
①以前,有很多人問我最喜歡哪些歷史人物,如果讓我選,我最想當哪個歷史人物。其實中國歷史上最舒服的人就是乾隆皇帝,他一生下來就是皇帝人選,也沒皇位爭奪問題,一生舒舒服服當個太平皇帝,還為中國擴張了很大的版圖,享受榮華富貴至死,他的人生算是很圓滿的。
②在希臘神話中有三個女神:希臘主神的妻子朱諾、雅典城的守護神雅典娜和愛神維納斯。她們三個一向自認為最美,爭執(zhí)不休之下便請?zhí)芈逡脸堑耐踝釉u定誰最美麗。在評定前,三位女神分別去賄賂特洛伊王子,朱諾許諾要給王子全世界最多的金子和財富;雅典娜要給他全世界無人能及的智慧,讓他成為最聰明的人;維納斯則說可以給他全世界最美的女人。特洛伊王子心想,我已經(jīng)是個國王,財富不少,而當個聰明人又能干什么?所以決定把金蘋果給維納斯,希望得到全世界最美的女人。最后他得到了海倫,而希臘人為了得到美人海倫去攻打特洛伊城。
③如果用這個問題問每一個人,你我會做出怎樣的選擇?我想選財富或聰明的不在少數(shù)。如果你問我究竟想當哪種人,我希望自己有很高的智慧,可以解決人生的很多問題。
④哲學家歸納人生,最后總會發(fā)現(xiàn)人生其實很痛苦,有很多問題不能解決。釋迦牟尼講生、老、病、死都是痛苦的。佛家還提到“怨憎會”,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老是如影隨形跟在旁邊,分也分不了,這是一種痛苦;還有“愛別離”,和自己親密的人分離也是痛苦;還有“求不得”,想得到的東西最后總是得不到,想研究某種學問老是弄不懂,想考大學卻考不進去,想做生意賺一筆錢卻始終賺不到,想發(fā)展得很好卻一直不成功……總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求不得,因為求不得而有痛苦。
⑤對于以上的問題,佛家解決的方法是“得智慧”。得智慧后看破了人生之痛苦無可避免,這些痛苦的事情就能解決。智慧與聰明不同,聰明可以解決小問題,智慧卻能解決大問題,如果實在求不得就不要求,不求就沒有痛苦。中國人講“人到無求品自高”,一個人如果不執(zhí)著追求一件東西,人品自然會高尚,想爭取自然要委屈自己,到了什么都不追求的境界,人也就變得清高、逍遙自在了。但要達到這種境界,仍要有很高的智慧。
⑥曾有人問我想當歷史上的哪兩個人?我說想當范蠡和張良這兩個聰明人。因為他們建立了很大的功業(yè),但后來功成身退,不貪財,也沒做什么大官,帶著漂亮老婆逍遙自在,這種人很難得。
(選自《文苑·經(jīng)典美文》2009年第6期)
1.詞語品析。文中加點的字能否刪去?請說明理由。
思路提示:從幾個程度副詞所起的作用入手。
2.文意把握。請閱讀全文,找出文中表達作者主要觀點的句子。
思路提示:理解文章的中心論點。文題即論點,而本題應從“文中”二字入手。
3.文體知識。本文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請聯(lián)系文章內容作簡要分析。
思路提示:分析論據(jù)與論點之間的關系,理解文章的論證方法。本文敘述了乾隆皇帝的人生、希臘三女神的許諾、哲學家的歸納人生以及佛家對人生的認識,最后還提到范蠡和張良的選擇,可以從作者變化的選材中去理解論證方法。
4.遷移拓展。請結合第⑥自然段的文字,從古今中外的名人中列舉一例,給予簡單敘述與評價。
思路提示:結合選文,文章第⑥自然段的文字是從正面證明論點的,故人物事例也應如此。
木秀于林,風必助之
葉傾城
①學者謝泳在研究西南聯(lián)大的時候注意到,當時同班的學生,后來的差別主要體現(xiàn)在機遇上:“是機遇影響了才能,不是有才能就能得到機遇。有才能沒有機遇,才能慢慢就沒有了;而有機遇,沒有才能慢慢也會發(fā)展出才能,獲得成功。”
②同學少年的日子,大家都是纖纖小樹,生長在同一片苗圃里。而后,大家漸漸分散到人生的大森林里,有些不幸落在低洼,有些卻有緣栽種在山頂;有些栽在沃野中,有些留在沙土上。種在山頂?shù)模戎茉獾牧帜径几叱鲆唤兀谑牵嗟年柟庹赵谒砩希禾斓牡谝粓鲇暌捕冀o了它。
③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沒錯。狂風暴雨季節(jié),它在風中凌亂,斷了一地的枝丫。但,一年能有幾次摧折之風?平常日子里,風把它的花粉傳播,蜜蜂蝴蝶都飛來;借助風勢,它的種子傳播天下。而隨著它越長越大,成為參天大樹,小小的風對于它,連摧折都無能為力了。它得到的越多,其他樹就得到越少——資源,不過就是一碗飯,你多吃一口,其他人就餓著。
④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往往還沒有兩棵樹之間來的大,畢竟人家還可能不同科不同綱不同屬,而我們,都是人科人屬智人種。所以,能流傳千古的名言,普通人也說得出來;偉大的、撼動世界的發(fā)明,多是人曾心念一轉間想到的。區(qū)別何在?不是說了什么,也不一定是誰說的,往往只取決于,你在什么位置上,風幫不幫你忙。
⑤就像如果樹會說話,森林里也有竊竊私語,最矮的灌木叢,滿腹心事只能說給小草聽——小草可能還似聽非聽。而百年紅松,才有資格發(fā)出松吟,好風憑借力,松濤入你夢。
⑥你要當灌木還是紅松?想風不打頭雨不打臉,還是笑傲風云?你是愿意湮沒人海,默默無聞,還是成為參天大樹,活出人生的豐盛美好?
⑦一切,都是人類自愿的選擇。
(選自《格言》2009年第7期,有刪改)
1.結構梳理。仔細閱讀第②自然段,聯(lián)系前文,仿照畫波浪線的句子,再舉一例。
思路提示:補充的句子首先應在修辭的運用上,與前一句保持一致;在句子的結構上,也要保持相似。
2.文意把握。作者在文中表達的觀點是什么?
思路提示:本文的中心論點沒有直接表達出來,需要你從第①自然段學者謝泳的話中篩選關鍵詞,然后結合全文歸納。
3.文體知識。文章的第②自然段主要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請簡要分析。
思路提示:第②自然段的論證方法很容易理解,關鍵在于能否把喻體和本體之間的關系說清楚。
4.遷移拓展。下面列舉了幾則格言,請運用本文的論證技法,任選一句從反面立論,并結合生活談談自己的理解。
①萬事開頭難。②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③大器晚成。
思路提示:本題借鑒文章的立意技法,培養(yǎng)逆向思維的能力。答題時需要確定自己的觀點,并圍繞其作簡要論證。
參考答案:
《人到無求品自高》
1.不能刪去。這幾個程度副詞,它們都強調了這一段的中心:“總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求不得,因為求不得而有痛苦。”2.一個人如果不執(zhí)著追求一件東西,人品自然會高尚,到了什么都不追求的境界,人也就變得清高、逍遙自在了。3.本文運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先從反面列舉事實論據(jù),闡述“有求”的痛苦,后從佛家“得智慧”的角度闡述“無求”才是真智慧,人品自然會高尚的道理。4.示例略。
《木秀于林,風必助之》
1.示例:種在沃野上的,比別的樹木都粗大一倍,于是,更多的養(yǎng)料被它吸收,更多的空間被它牢牢占有。2.只有擁有機遇,才能發(fā)展才能,獲得成功。3.比喻論證。第②節(jié)用樹木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成長的結果也不同,來論證人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成長的結果必然也不同。4.示例:萬事開頭易。什么事情一開始都是比較簡單、容易的,比如做事、學習都是如此。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就好像我們上學,從小學到大學,知識體系越來越龐大復雜。所以,做事以及學習時,我們都要充滿興趣,保持信心,這樣才能持之以恒地把事情進行下去。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