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制晚報 2010-07-26 16:40:45
《唐山大地震》海報
《唐山大地震》22日起在全國開始上映,觀眾反應熱烈,票房前景一片大好。而盡管沒有在海外上映,《唐山大地震》已經成了外媒津津樂道的話題。外媒認為,這部影片不僅將打破票房的紀錄,更是導演馮小剛個人的又一個突破。但專家認為,《唐山大地震》不符合好萊塢災難大片邏輯,進軍國際可能性不大。
稱贊中國崛起給了馮小剛能量
《華爾街日報》昨日稱贊《唐山大地震》是一部雄心勃勃的、充滿激情的情節劇。該片用非常隱晦的方式傳遞了一個涅槃再生的信息。馮小剛從中國崛起中得到能量,顯然,他樂于見到這個國家前進的方向。
美國《華爾街日報》、英國《獨立報》預計,這部將在4000多家影院上映的影片有望成為中國第一部票房超過5億元的國產大片。文章稱,馮小剛的十幾部作品向來以高票房或者敢為人先而著稱。比如他有第一部進到紫禁城里面拍攝的當代電影,也有第一部完全在美國拍攝的電影等等,而《唐山大地震》則成為第一部登錄IMAX(加拿大的IMAX集團研發的一種巨型銀幕電影)的非好萊塢影片。
《好萊塢報道者》今晨援引I-MAX主席格雷格·佛斯特的話說,這是一部非常有力的影片。而第一部非英語的IMAX影片是一部中文影片,這點絕非巧合,佛斯特表示,IMAX非常看重同中國市場的關系。
TIME的報道
被比作中國版《蘇菲的選擇》
美國《時代》雜志網站以《大片》為題指出,在大師手中,自然災害這個題材是票房不敗的保障。而更重要的是,《唐山大地震》標志著馮小剛電影生涯的新階段。可以看出,馮小剛正在從一位流行導演向一位有公民意識的導演轉變,具有更多的社會責任感和更高的道德標準。
還有外媒將該片與《蘇菲的選擇》相提并論,《好萊塢報道者》《綜藝》等國際媒體稱贊該片是華語電影繼《集結號》之后一部直指人性的情感力作,可謂中國版《蘇菲的選擇》。《蘇菲的選擇》描寫一位二戰期間遭納粹迫害的波蘭籍猶太裔女子,在集中營中被迫放棄兩個孩子中的一個。戰爭結束后,痛苦的回憶仍然纏繞著她。
飾演蘇菲的梅麗爾·斯特里普曾憑借該片,獲得1982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與此相似的是,《唐山大地震》也講述了一位母親在絕境中面臨“兩個只能活一個”的艱難選擇。
批評植入廣告忒多了
電影剛一上映,對片中植入廣告的批評就鋪天蓋地而來。實際上,植入廣告和大片一樣,也是好萊塢的舶來品。中國本土服飾品牌美特斯邦威就因在好萊塢影片《變形金剛2》中的植入式廣告而名聲大噪。《唐山大地震》中的植入廣告自然也難逃美國媒體的“法眼”。《好萊塢報道者》批評馮小剛采用了過多的植入廣告。這部 135分鐘、耗資1億美元的電影,至少包含了6處明顯的植入廣告,包括酒、銀行、保險、手機、汽車以及運動衣等。《華爾街日報》看好該片“無與倫比的商業成功”的同時也指出,馮小剛面臨著一籮筐的批評。在上映之前,馮小剛就面臨著為大量的植入廣告辯護的問題。
在談及植入廣告時,馮小剛自己表示,中國電影產業鏈本來就薄弱,植入廣告算得上是除了票房收入外唯一的一環,這個必須有。馮小剛認為,問題不在于有沒有植入廣告,問題在于,導演將廣告與劇情結合得好不好。他認為《唐山大地震》中無論是白酒,還是保險公司的廣告植入都挺自然的。
對比 不符合好萊塢災難大片邏輯
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傳媒大學電影美學專業博士生導師胡克上午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唐山大地震》走向國際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是不大。
胡教授說,“中國人比較喜歡這種電影,描繪社會變動中的家庭變動中的倫理關系,這個時代需要這種電影。”但胡教授指出,在中國叫座的電影,外國人很可能不買賬。“咱們中國人是感情一動別的都不在乎了,但是對外國人,他們會想電影該怎么發展、人物該怎么塑造,他們講究原委。”胡克說道,“女兒三十年不認母親,為什么忽然就認了?母親做的那些犧牲女兒沒看見也不知道,怎么就忽然跪下了。外國人會覺得這個發展沒有足夠的說服力。”
胡教授認為,電影的整體格局偏小,名字叫唐山大地震實際上只講了唐山大地震中的一個家庭,而且這個家庭又不是大地震中最典型的家庭。前面氣勢龐大,后面卻變成了一個很小的情節劇,完全不需要IMAX巨幕電影。“在這方面,它與國外要求的災難大片很不一樣,國外的災難大片要求故事發生有一定的歷史概括性,有一定的廣度,擁有各種各樣的代表性。比如應該講述唐山大地震引起的一系列社會問題,但是只放在一個家庭里面,顯然無法表現那種寬度和代表性。”胡教授說。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