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春城晚報 2010-07-26 17:22:41
《唐山大地震》海報
《唐山大地震》試映完,燈亮了,看著周圍人紅紅的眼眶,我有一剎那的猶疑:我沒有掉眼淚,是因為鐵石心腸嗎?回想自己的觀影流淚史,似乎又并非如此。《金剛》讓我眼睛腫了;《周恩來》里一出現“十里長街送總理”的紀錄片,我就開始條件反射;小時候看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下,郁鈞劍那首歌一響起,我得趕緊掩飾自己的淚水,不然會被我媽笑話“為古人擔憂”;更別提那些讓孩子、小動物受苦的影視劇,《媽媽再愛我一次》之流……
是不是時過境遷使我的心變堅硬了?看完電影,我一直在反思這個問題。和其他流淚的女記者交流,她們有點羞愧地說:“哭完就完了,也沒什么回味。”我有這樣的經驗,參加和自己無關的人的葬禮,看到親屬撕心裂肺,忍不住也滴下淚來,但這并不意味著感動,純粹的生理反應,哭完的心情并不沉重,依舊嘻嘻哈哈。
《唐山大地震》就是一部這樣的電影。我不能否認,作為記者,我對馮導事前事后的言論有抵觸。當你準備看一部電影之前,宣傳說:每個人要準備紙巾入場,聲稱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人避看。導演說:不感動的人,和砍幼兒園小孩的人一樣。這種軟硬兼施,像不像看喜劇之前有個人拿著癢癢撓等著的感覺?它在每個催淚點來臨之前用恐嚇的眼光注視著你:該哭了啊!不哭就禽獸不如了啊!誰擔得起這個罪名?
唐山市政府出資為死難者拍一部電影,這是很值得鼓勵的舉措,但這不能代表創作者就有權力以死難者親屬的身份對觀眾進行道德綁架。因為是苦難,因為是人民,這部電影搶奪了道德制高點,不可以批評它,哪怕只是文藝批評,但我不知道,是沒有為電影中的苦難哭泣的人不地道,還是發苦難財的人更不善良?
想感動他人,必先感動自己,我不知道馮小剛有沒有被唐山感動,也許有,他也曾哭過,但還是避免不了接下來要做的商業行為。先是在影片中植入和劇情無關的廣告,女二號的大學從上海改到杭州,因為杭州市政府有贊助;上世紀80年代平民喝劍南春這種貴酒,你懂的;蘋果的植入雖然赤裸裸,還是比不上中國人壽的廣告詞雷人……觀眾看到這里一定會笑場,這是對悲劇的尊重嗎?
再是提出限定最低票價,既然是一部政府出資、為了紀念逝者的影片,它可以賺錢,但是不是不該以賺錢為第一目的?讓票價正常或更低才能使更多人看到這部電影,而不是使片商的錢包再鼓些。馮小剛是個很實在的導演,他有時完全不掩飾自己的企圖心,5億票房就是他真實的想法。
也許他還有其他想法,比如通過這部電影檢驗一下觀眾對他全知全能的支持度,過去觀眾一向是支持他的,除了《夜宴》有一些微詞,讓他對自己拍悲劇還會有點忐忑。實際上,馮小剛的長項在于插科打諢和表現一些灰色的人生態度,《手機》、《甲方乙方》是他最對路子的作品,在《天下無賊》中,他一度找到了講故事的方式,可在《唐山大地震》中,他又失去了,變回一個段子導演。作為一個商業片導演,他的成功在于保持了70分,沒有特別差,但也少有驚喜,中國觀眾是那么容易滿足,只要表演一下“不裝”,他們就會以為這是真的“不裝”。技術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誠懇,尤其對于中國導演們來說。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