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心理博客 2011-12-30 15:03:19
近日一名初一男生的爸爸到北京市中小學心理咨詢中心訴苦,說學校老師不講究教學方法,不通情理,造成孩子不喜歡上學,鬧著要轉學。咨詢師了解之后發(fā)現,問題出在家長身上。原來這名學生的爸爸在孩子上小學的時候經常去跟老師“套近乎”,給老師送各種小禮物,每到期末的時候就設法從老師那套點考試題,回家讓孩子準備。因此孩子在小學階段成績一直不錯。但上了初中之后,老師們都不吃這一套,家長送的禮物都被退了回來。而且由于學習科目增多,任課老師也多了,爸爸覺得“搞不定”了,孩子抱怨“沒法考試”,嚷著要轉學。爸爸束手無策,只好求助心理老師。
專家提醒溺愛孩子的家長們: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家長不要“包辦”。要讓孩子學會直面困難,不要怕他們受挫。另外,學生和家長都應該明白,考試是為了檢驗自己所學的知識哪里還存在漏洞,以便及時補救,這對進步本來是有益的,如果弄虛作假,反而把自己蒙蔽了。
除了不淡定的家長,著急的學生也不少。近來微博上轉發(fā)最熱門的就是“保過符”:有的是“佛腳”的圖片,取意“臨時抱佛腳”;有的是動漫版“考神”,據說寫上自己的考試科目轉發(fā)后就會得到考神的保佑。學生們紛紛轉發(fā)以求“不掛科”。
心理咨詢中心的老師介紹,這幾天來咨詢的還有不少想轍逃避考試的。有的學生穿著單衣站在門外,想讓自己生病發(fā)燒,逃過考試;有的學生不去上學,堅決罷考。老師建議家長,期末給孩子制造寬松的環(huán)境,不要給他們制定此次考試要提高多少分的目標。
考試要靠真才實學才可以,而不是依靠“旁門左道”和“臨時抱佛腳”。學生們因為考試臨近,心情緊張、焦慮,實屬正常,但是凡事不可過度,緊張、焦慮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會給自己增加負擔,倒不如放下一切心理包袱,輕松上陣來得好一些。
孩子焦慮的原因
在成人眼里,幼兒永遠是快樂無憂的,事實上,他們的內心深處也潛藏著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幼兒的情緒情感具有直接性、自由表現性、外露性等特點。學者認為,孩子緊張焦慮的成因非常復雜,它可以是基因方面的,也可能是由后天環(huán)境引起的。
先天氣質起一定作用。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體驗,他們的寶貝在4個月大的時候就表現出極度的焦慮,見到陌生人就哭泣或害怕。稍長大一些后,他們中的一些依然表現出敏感、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又很強的性格特點,容易緊張,多慮。有些父母很納悶,自己帶孩子和別人沒有什么區(qū)別,為什么孩子這么“磨人”?在這里,先天氣質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環(huán)境因素。有研究表明,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越來越不容忽視。大多具有焦慮氣質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也容易焦慮,或情緒易急躁。不難想象,遇事經常緊張的父母傳遞給孩子的信息也是惶惑焦慮的;而情緒不穩(wěn)、愛責打孩子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在長期被忽略、責打、否定的狀況下,會缺乏足夠的安全感和穩(wěn)定感。
父母要求過高。如今,更為多見的焦慮是父母通過對孩子實行超前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壓力別的孩子不會的自己的孩子要會,別的孩子會的自己的孩子要更精通。由于有了“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高標準,孩子的表現很難讓父母滿意和認可,他們就一遍一遍地要求孩子做得更好,久而久之,孩子會因為自己不能實現預期的目標,自信心受損,內心焦躁不安。假如父母再輔以恐嚇或粗暴的懲罰手段,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時就會顯得更加緊張。
過度保護和溺愛。過度地保護和溺愛孩子,使他缺乏獨立性發(fā)展,也是造成孩子焦慮的原因。家人的過度包辦通常使孩子失去了適應社會能力的鍛煉機會,當他們獨自置身于新環(huán)境、新情景中或與陌生人接觸,會產生不知如何應對的困惑,以致情緒波動、過度擔憂。
父母關系不和諧。也有很多孩子的焦慮影射了父母關系的不和諧。比如父母在婚姻關系上有裂痕,他們自己不愿意面對,而通過提高對孩子的要求來彌補婚姻中的缺陷感;孩子此時也會下意識地配合父母,表現出一些焦慮的癥狀,使家里的矛盾轉移到自己的身上,心甘情愿地做“替罪羊”,從而避免父母關系的破裂。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