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 作者:葉子靜 2012-05-14 11:06:10
今年中考政策有變,省市區屬示范性高中全面“打通”面向全市招生。去年省市屬示范性高中已提前“試水”,錄取“新四區”考生情況如何?是否造成給老城區考生帶來沖擊?擇校生比例上限、區屬示范性高中招收外區生比例上限雙雙下調,對考生報考又會帶來哪些影響?
中考考前就填志愿,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出現“高分低錄”。“一模”結束了,如何正確評估自己的水平?同一批次的不同志愿之間,為什么要有梯度?聽說過上了提前批高分保護線最后卻被第一批學校錄取的例子,高分保護線的保護作用究竟有多大?每所學校都聲稱自己“往年在第一志愿就基本錄滿,建議在第一志愿報考”,第一志愿之后的二、三、四志愿,難道都是“擺設”、填了等于白填?往年的錄取數據繁多,其中有什么“奧妙”?用擇校志愿作為“保底”,是否是一個恰當的選擇?
近年來的高考中,廣州市有80%的考生能升學,其中一半升讀本科,另一半升讀大專,也就是與中專生是“殊途同歸”,另外還有20%的考生無法升學。是勉強讀高層次的學校,還是選擇適合自己層次的學校,提早選擇職業發展方向?什么樣的學生適合報中職?廣州的中職學校近年發展如何?有哪些熱門專業?中職生畢業后的“出路”怎樣?
除了國內傳統的升學途徑以外,到國外讀高中,或者在國內讀出國預科班的學生近年也越來越多。在這些新興升學途徑上,廣州學生有哪些選擇?以上這些問題,都可以在“中考志愿填報辭典”中找到答案。
政策有變 吃透要點方能不敗
近幾年是廣州中考政策的多變期,今年的變化中,與考生填報志愿息息相關的就有好幾條。像所有示范性高中面向全市招生,降低外區生、擇校生比例上限等政策調整,就讓有的考生歡喜,又讓有的家長擔憂。在“中考志愿填報辭典”的這一章中,記者收錄了各“新鮮詞條”的字面義(政策調整內容),并且對政策調整可能造成的影響、考生和家長需注意的事項進行了解讀。(本版撰文:記者伍仞)
詞條名【示范性高中全市招生】
字面義:今年,學籍和戶籍在廣州市12區(縣級市)的應屆初中畢業生,可報考面向全市招生的省、市屬10所示范性高中,兩所特色學校(廣州美術中學、廣州外國語學校)和27所區(縣級市)屬示范性普通高中學校,以及全市民辦普通高中(含公辦學校的自籌經費班)和各類職業學校(含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五年制大專班,下同),還可報考面向本區(縣級市)招生的區(縣級市)屬的其他公辦高中(越秀、海珠、荔灣三個區同屬一個招生區域)。
而政策性照顧的異地借讀生,報考范圍與其學籍所在地具有該區(縣級市)戶籍和學籍的應屆初中畢業生相同;非政策照顧的異地借讀生,除不能報考公辦普通高中公費生外,報考范圍與政策性照顧的異地借讀生相同。
解讀:去年,省、市屬10所示范性高中、兩所特色學校首次面向全市招生,今年,中考生的報考范圍進一步擴大。省、市、區屬示范性高中和兩所市屬特色學校都“打通”招生。市招辦表示,這一新政策是為了實現優質學位全市考生共享。而這一變動,也使得今年中考報名政策成為近年來最“簡明易懂”的一次,不再存在“老七區”、“新五區”考生報考范圍不一致的情況,南沙、番禺、花都、從化、增城的考生一樣可以報考市區內的區屬示范性高中。
去年就曾有老城區考生和家長擔心,“新四區”學生的沖擊會導致報考示范性高中競爭加大。但記者了解到,去年考入省、市屬示范性高中的“新四區”學生并不多。以廣雅中學為例,去年考入的“新四區”,最多的一個區進了26人,最少的一個區只有6人,全級800多人,“新四區”學生僅50多人。該校副校長何冠南分析原因:“新四區區內都有當地最好的學校,再加上有的區有"留尖"的鼓勵、約束政策。還有一些學生考慮到到市區要重新適應環境,還有住宿等問題,因此報的人并不太多。”何冠南認為,今年是否會有多些“新四區”學生報考還不好說,因為也許各區的“留尖”政策更加強硬。
延伸義:全市的示范性高中打通招生后,一些初中學校可能會增強“留尖”措施的力度。根據往年情況,小部分學校為了留住優秀生源,會與一些優秀學生“簽約”,承諾只要第一志愿報考填本校,就能“直升”本校高中。但實際上,廣州中考現在并沒有“直升”一說,這種合約是沒有效力的。因為廣州中考實行由考生通過電腦在網上錄入志愿的方法填報志愿,錄取時各高中學校都需要經過廣州市招辦的招生系統,按照志愿優先、成績從高到低地錄取。近兩年廣州市招考辦都舉行了中招錄取工作現場觀摩活動,如果考生沒有達到該學校的分數線,在錄取時是無法投檔的。這一做法的巧妙之處在于,學校選中簽約的學生都是優秀學生,本身就具備在中考時考回本校的實力,假如“簽約”后按照學校的說法填報志愿,最后獲正常錄取,就容易被誤以為是“簽約”的作用。這也是“簽約直升”作為“留尖”措施屢試不爽的原因。
37所可向全市招生的學校:省實、華附、廣雅、執信、二中、六中、鐵一、廣附、協和、僑中、7中、16中、育才、培正、三中、五中、南武、一中、四中、真光、47中、天河中學、培英、六十五中、八十六中、玉巖中學、南沙中學、仲元中學、番禺中學、象賢中學、禺山中學、秀全中學、鄺維煜紀念中學、從化中學、從化六中、增城中學、新塘中學。
詞條名【擇校生比例限制下調】
字面義:今年普通高中錄取規定中,省、市一級學校招收擇校生比例最高不得超過招生計劃數(不包括擇校生數)的20%,省一級高中招收的擇校生比例限制從去年的25%下降到今年的20%。
解讀:今年,盡管政策規定的擇校生比例限制下調,但部分市屬示范性高中和大部分區屬示范性高中的擇校生招生計劃都不降反升。往年只在個別學校出現的擇校生計劃數超過100人的情況,今年在一中、真光、五中、47中、培英、86中等學校出現,其中一中、86中的擇校生名額從去年的100人增加到120人,47中從80人增加到100人,而真光中學則從88人增加到112人,比去年增加了27%。往年大部分這些學校的擇校生比例都在10%左右,最多的也僅在15%上下,因此增加擇校生計劃數后也沒有超過比例上限。
去年中考錄取時26所面向全市或七區招生的示范性高中里,有21所出現了擇校分數線高于公費線的“倒掛”現象,是學校增加擇校名額的一個原因。廣州市真光中學副校長謝虎成告訴記者,學校往年也有“倒掛”現象,但沒有去年嚴重,“(外來工)本身為廣州做了這么多貢獻,孩子學習成績也不錯,但擇校分數還這么高”,因此今年為了體現教育公平而增加了擇校名額。
另一方面,近年來廣州優質民辦初中吸引了不少外市優秀學生,這些沒有廣州戶籍的考生報考公辦高中只能報擇校,學校為了吸收更多這類生源,也愿意增加擇校名額。
延伸義:一些學校由于周邊有較多外來人口居住,而外來人口在廣州參加中考,只能報考擇校志愿,導致擇校分數線頻頻被推高。對于報考擇校分數線常年高于公費線學校的考生,填寫擇校志愿作為“保底”要十分慎重:根據規定,每批次第二志愿起才能填報擇校志愿,如果第一志愿填這類學校公辦,而第二志愿填報同一學校的擇校,很可能由于擇校分數線高于公費,在未被公費志愿錄取后,也無法作為擇校生錄取,這樣,就相當于浪費了第二志愿這個機會。
除了以上原因以外,有不少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愿時,會在A學校往年分數高于B學校的基礎上,把A學校的公費作為第一志愿、B學校的擇校作為第二志愿,反而造成了這類學校擇校生的“扎堆”,推高了擇校的分數線。
詞條名【外區生比例限制下調】
字面義:今年廣州下調區屬示范性高中的招收外區學生比例,從以往的最高不得超過25%降為15%。
解讀:2009年起,廣州中考對區屬示范性高中招收所在區以外的學生比例限制在25%,今年再下調為15%。實際上,在留住本校、本區尖子生的同時,區屬示范性高中也希望能招收更多其他區的優秀生源,因此不少區屬示范性高中在制訂招生計劃時都用足政策,爭取在政策允許范圍內招到最多外區生,如天河中學今年在提前批面向全市招生,公費生470人中,計劃面向天河區外招生共70人;擇校94人中,計劃面向天河區外招生14人,都剛好用盡了15%的比例。
在實際錄取中,無論“紅線”是25%還是15%,都少有學校觸及。以廣州市第16中學為例,2008年至2011年,招收“老三區”(越秀、荔灣、海珠)以外的考生均沒有超過15%,其中最高的2008年也僅是13.3%,而2009年為8.2%,2010年和去年分別為9.6%、9.5%。廣州市育才中學陳副校長也表示,以往對于跨區生比例沒有限制時,外區生最高也不會超過15%,有了25%的限制后,跨區比例更低了,去年還不到10%,“今年比例調到15%,估計會更低了”。
詞條名【普通高中批次壓縮】
字面義:往年普通高中的錄取規則里,提前批對應示范性高中,第一批至第四批分別對應省一級、市一級、區一級、其他普通高中。由于學校辦學水平提升,近年在第三批、第四批招生的學校已經越來越少,今年合并為一個批次招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