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整合 2015-02-16 21:32:48
從實質上看,逆反心理是一種特殊的反對態度,是青少年學生在長期的社會化教育過程中形成的對認知信息的比較穩定的一種心理傾向。
一、逆反心理的實質
所謂逆反心理是客觀環境與主體需要不相符合時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維模式和傳統定勢與特定教育情境下所產生的與認知信息相對立的并與一般常態教育要求相反的對立情緒和行為意向。它作為一種特殊的心理現象,在青少年學生中表現得尤為突出。逆反心理的產生經歷了一個心理活動過程。首先是相關的信息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引起學生的注意;其次是學生接觸認知信息,包括理解這些信息;再次是將所理解的信息及態度、觀點與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和態度體系加以比較;最后是在比較的基礎上做出抉擇,或接受或抵制。在這一過程中,每一階段都可能直接發生或導致最終的逆反心理反應。其實質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逆反心理產生的過程。
從實質上看,逆反心理是一種特殊的反對態度,是青少年學生在長期的社會化教育過程中形成的對認知信息的比較穩定的一種心理傾向。其心理結構主要由認知、情感、意向構成。認知是學生受教育態度的基礎,它為逆反心理規定了具體的逆反對象。這里起主要作用的是受教育者的認知方式、受教育的手段和方法等因素。情感是社會態度,也是逆反心理對認知信息的體驗,是逆反心理發展的動力。學生在接受教育活動中,理解掌握了有關的認知信息,會感到滿足、充實、愉悅;對不理解的信息,則會感到疑問、焦慮、困惑和驚訝。這些情緒體驗是學生在對新的認知信息與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儲存的知識信息和態度體系加以比較的基礎上產生的。隨著學生認知信息量的增多,原有的不良情緒反應如不能有效地克服,就會增強,導致產生抵制有關知識信息的行為意向。這意向是逆反心理轉化為行為的準備狀態。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認知、情感和意向這三個要素在一般情況下是一致的,但有時也會出現不一致。例如,通情不達理,達理不通情。由此可見,情感因素在逆反心理中占有主導的地位。
2、逆向思維的發展。
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活動中,逐漸學會了分析問題的方法,例如從原因求結果,由結果追溯原因;由條件推導結論,由結論尋找條件;既作正面的分析,又作反面的探討。在發展順向思維的同時,也發展了逆向思維,這就為逆反心理的產生提供了可能性,奠定了基礎。
二、中學生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
學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們生活、學習的環境非常復雜。因此,影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但概括起來有兩個大的方面:
1、客觀因素。
家庭和社會的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是誘發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一個重要的原因。社會上和家庭中的一些逆反現象都會直接間接影響著他們。例如家長對子女要求過高,方法簡單粗暴,會導致子女過重的心理壓力,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學校教育也是影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一個主要因素。這主要表現在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上。首先是教師不尊重學生,不理解學生的內心體驗,對他們的能力、成績,不能客觀全面的評價,往往只用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這樣使大多數學生感到進步無望,嚴重挫傷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產生逆反情緒,進而產生逆反心理。其次是教師的教育內容單一化,教學方法呆板化,教學方式強硬化,都會造成學生厭學、逆反的心理。
2、主觀因素。
這主要是學生心理發展的客觀變化引起的。與童年時代的學生相比,少年期自我意識有了新的發展,出現了“成人感”和強烈的社會獨立性。由于學生生理的成熟與心理的不成熟產生矛盾,在認知發展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獨立性和批判性雖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但還不夠成熟,加之經驗不足。認知的偏差較大,認識上容易產生片面性,看問題易偏激,固執己見,走向極端。對教師、家長的勸說、批評,他們看成是“管、卡、壓”,是吹毛求疵,是對自己自尊心的傷害,因而把自己放在了教育者的對立面,繼而產生逆反心理。
三、中學生逆反心理的調適策略
明確了學生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掌握了學生逆反心理的實質,這為我們制定調適學生逆反心理的策略奠定了基礎。
1、全面評價學生,努力挖掘“閃光點”。
自尊和受人尊重是生存的一種基本需要。人的天性是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支持。學生更是如此,一旦他們有了進步,就應該立即表揚。否則,學生的心理得不到強化,就會喪失信心。特別是對待后進生,教師就更應該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在全面充分肯定他們優點的同時,懇切地提出希望,使他們看到自己的潛力和前程,進步得更快。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培養人,就是要培養他對前途的希望。當我們教師努力挖掘出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點燃了學生的心靈之火時,學生的逆反心理就會煙消云散,就會以良好的心態投入學習。
2、加強感情投入,融洽師生關系。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當教師讓學生感到可親、可敬、可信賴時,學生就愿意接受教師的教育。尤其對那些遇到挫折而對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懷疑、敵視的態度對待周圍一切事物的學生,則要給予他們更多的安慰和關懷。教師應學會理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要盡量縮小“代溝”,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要做到同學生心理相容。師生感情越深,學生的逆反心理越小。
3、優化教育手段,講究教育藝術。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者不應該是一個不動感情的只按某些公正性的條條辦事的審判官。學生畢竟是孩子,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是正常的,教師應針對學生的不同個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講究教育藝術。和風細雨――開導式,身先士卒――示范式,反客為主――自調式,將錯就錯――歸謬式,一鼓作氣――激將式,精雕細琢――琢玉式,曲突徙薪――預防式等等,都是很好的教育手段。消除青少年逆反心理的關鍵在于教師的教育機智。
4、重視心理輔導,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之所以產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因為學生的認知與情感或者是認知與意向發生矛盾。“心病還得心藥治”,為此,教師要加強對有逆反心理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解決他們的心理癥結。在當今的素質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意義就在于它為學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發展、思想品德的形成、審美素質的培養以及身體素質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礎。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沒有心理上的修養,體力的、道德的、審美的修養就不可想象。
沈陽新東方專家總結學生的逆反心理,并非是不可解的疑難問題,只要我們教師認真探索原因,找出其思想根源,然后用真誠的愛心去感化他們,用恰當的方法去教育他們。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