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 作者:中考網編輯整合 2015-03-07 22:42:21
中考作文序列訓練文題設計:對戰爭的看法
【文題設計】
在學完八年級上綜合性學習:世界何時鑄劍為犁的基礎上,寫一篇文章,表達自己對戰爭的看法或者分析評論某一件大事或某一問題。
參考題目:給潘基文的一封信,讓世界充滿愛,戰爭是一把雙刃劍,南沙群島保衛戰
【寫作指點】
圍繞"戰爭與和平"這一主題,通過去書店、圖書館查閱圖書資料、上網查找文字及視頻音像資料等方法搜集有關戰爭的不同資料,有的學生對人類有史以來戰爭之多感到驚異,有的學生對一場戰爭給我們人類帶來破壞之大,災難之多而嘆息,也有的學生為統治者為滿足一己之欲發動戰爭而扼腕……總之,都對戰爭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都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都想一吐為快。我們可以寫一篇評論,就自己了解的一次戰役或發生的一幕慘劇談自己對戰爭的想法,也可以向聯合國秘書長寫一封信,談談自己對戰爭與和平的看法。
男同學一般對軍事戰爭方面的內容比較感興趣,而且大多喜歡發表自己的評論。教師可以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激發他們的熱情,查資料,搞辯論,辯是非,引導他們對戰爭進行多角度評點。例如,縱觀人類歷史,戰爭有哪些危害,是正義之戰還是非正義之戰,戰爭的實質是什么,寫一篇評論。女同學一般富有同情心,喜愛用敘述、描寫的表達方式來展現戰爭的殘酷,人民的災難,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勾勒一幅幸福而美好的畫面,表達自己反對戰爭的情懷,表達對和平的呼喚,運用記敘、議論、抒情等表達手法,寫一篇散文,也可以采用書信格式。
對于評論戰爭,選擇的切入點要盡量小,這樣學生更容易談出一些真正屬于自己的認識。切不可貪多、貪全,否則寫出的文章會流于空泛,無法表達出自己對戰爭、和平的認識。因此,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考慮從哪個角度入手最有把握、最容易展開議論,就選擇哪個角度,而要避開自己感覺比較難的,說不清楚的問題。引用事例時,敘事只需有個大概,但必須突出議論的基礎,議論則必須有鮮明的觀點、有力的論據和符合邏輯的論證。議論多由所敘之事引發開來,這就需要對事理作一番分析,選擇自己感觸最深的一點來寫。可以首先亮出自己的觀點,然后用事例、名句來證明,增強說服力。寫散文時,如何來展現戰爭的殘酷呢?可以直接來描繪戰場的激烈與殘酷,也可以用慘遭破壞的場景、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的人們來側面展現,融自己的對戰爭的看法與情感于文章的字里行間,正面與側面相結合,愛憎分明。也可以展豐富的聯想與想象,表達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例文引路】
讓世界充滿愛
"輕輕地捧著你的臉,為你把眼淚檫干……"這感人的歌詞、優美的旋律在大千世界廣為流傳。它之所以成為永恒的旋律,是因為歌中唱出了善良的人們心中的那份深摯愿望--人人相互溝通,讓世界充滿愛。今天,世界上還有一些地區存在著野蠻的暴力和血腥的仇殺,人類你爭我奪,彼此屠殺和仇視。誰人不知:"9-11"事件給美國人民帶來了多么巨大的災難和恐慌,"巴以沖突"也攪得亞洲人民不得安寧,那些"自殺性爆炸"更讓人們成天提心吊膽;原本趨向一統的朝韓兄弟又后院起火,"朝核問題"著實不得不讓世人關注;為了石油,布什政府不顧世界人民的反抗,一意孤行,悍然以"反恐"為幌子,向伊拉克發動戰爭……問題的關鍵在于:人與人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彼此隔閡,缺乏溝通、理解、信任和尊重。只有友愛,才能消除隔閡,拯救世界;只有溝通,才能解決沖突,讓大家"走到一起來",否則,真如歌中所唱:"一切都將不存在"。
我們看到,因為有愛,許多發達國家和不發達國家才給予非洲大陸災民、伊拉克難民無私的援助,提供救援物資,派去工作人員,向他們伸出了一雙雙溫暖的手,把許多瀕于死亡的生命拯救過來。也因為有愛,許多和平人士在世界各地到處奔波,他們視消除戰爭、維護和平為己任。也正因為有愛,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才勝利的戰勝了"SARS"病毒,打下了"非典"這場攻堅戰。
和平、友愛則存,戰爭、分裂則亡,這條真理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世界人民所認識。世界人民歷經世事滄桑,唯有渴望和平的強烈愿望不曾改變,這說明和平、友愛、溝通是全世界人民的企盼。
"這顆心永遠屬于你,不需要太多的語言,你我不再孤單,讓我們走到一起來,讓世界充滿愛……"
【點評】《讓世界充滿愛》是紀念世界和平的一首動人的歌。本文緊扣歌詞內容,聯想當今世界:"9-11"事件給美國人民帶來了多么巨大的災難和恐慌。"巴以沖突",尤其是那些"自殺性爆炸"更讓人們成天提心吊膽。"朝核問題"著實不得不讓世人關注。為了石油,布什政府不顧世界人民的反抗,一意孤行,悍然以"反恐"為幌子,向伊拉克發動戰爭。以"溝通、理解"為落腳點,聯系歌詞,相得益彰。文章論點鮮明,引用恰當,論據充足。歌詞貫穿全篇,語言親切、流暢。
我渴望和平
我渴望和平。于是在一個靜悄悄的黎明,我放飛了一只白鴿。它銜著橄欖枝向著和平飛去了。可是,世界會和平嗎?"轟"--美國世貿大樓倒塌了,一陣陣凄厲的尖嘯與撕心裂肺的哭喊聲,打破了稱雄于世的美國的寧靜。失去親人的人們望著一片廢墟,痛不欲生;而一小部分僥幸逃生的人正大口大口喘氣,不敢相信好萊塢片式的慘景竟真的發生了!坐在電視機前的我早已淚流滿面,心里直呼喚:和平,你在哪兒?
"9.11"后,美國采取了"以牙還牙"的反恐策略,阿富汗遭到美軍的狂轟濫炸,和平的樂章劃上了休止符,戰爭的喧囂在這里驟響。難民們流離失所,饑寒交迫,遠在萬里之遙的我,是多么同情這些無辜的人們啊。
我渴望和平,渴望一沒有流血與眼淚的世界,渴望一個安祥、溫馨的世界!在我渴望的和平天堂里,有著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無論何種民族,何種膚色,人們都相親相愛;國家與國家,城市與城市,人與人互相攜手,和平就是友誼的橋梁。和平的世界,不再有核武器的魔影,不再有巨額的軍費,不再有貧富的差距;有的是清清的小河水,綠綠的芳草地;小鳥在湛藍的天空自由飛翔,駿馬在遼闊的原野盡情狂奔;和平從綠色的地球延伸,向著未來,向著宇宙……噢,和平像看不完的畫,是寫不盡的詩!
我渴望有一天,全世界的小朋友都驟集在一起,每人手里捧著一只和平鴿,"嘩"--億萬只白鴿一齊展翅高飛,向著美好的明天,向著和平飛翔,飛翔……
[點評]本文開篇點明主旨,中心明確,生動地表現世貿大樓倒塌的一幕慘劇,形象地展現了理想的和平世界,連用"我渴望",寫出自己的對和平的期待與憧憬。
這篇以少年兒童對和平的理解,寫出了對未來美好世界的向往,表達了純真的思想感情。文章思路開闊,想象豐富,結構銜接自然,文筆流暢,值得推介。
【素材庫】
1、和平孕育著戰爭,戰從呼喊的深淵中,從一切憎恨的深淵中,我要向您高歌,神圣的和平。(羅曼?羅蘭《神圣的祭壇》)
2、沒有正義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國)
3、戰爭的形象,是流血、痛苦和死亡(托爾斯泰《十二月的塞瓦斯托波爾》)
故事:戰爭演變為和平:公元前9-8世紀,希臘氏族社會逐步瓦解,城邦制的奴隸社會逐漸形成,建立了200多個城邦。城邦各自為政,無統一君主,城邦之間戰爭不斷。為了應付戰爭,各城邦都積極訓練士兵。斯巴達城邦兒童從7歲起就由國家撫養,并從事體育、軍事訓練,過著軍事生活。戰爭需要士兵,士兵需要強壯身體,而體育是培養能征善戰士兵的有力手段。戰爭促進了希臘體育運動的開展,古奧運會的比賽項目也帶有明顯的軍事烙印。連續不斷的戰事使人民感到厭惡,普遍渴望能有一個賴以休養生息的和平環境。后來斯巴達王和伊利斯王簽訂了"神圣休戰月"條約。于是,為準備兵源的軍事訓練和體育競技,逐漸變為和平與友誼的運動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