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 作者:中考網編輯整合 2015-03-07 23:11:44
[例文評點]
這是一篇描繪海上日出的美文。美點之一是文中語言的魅力。文章以擬人的手法寫大海,用"甜夢"、"囈語"形容大海的恬靜和神秘;文章還運用了生動貼切的比喻句,如"縹緲的歌聲"、"火紅的信念"等,言近而旨遠,不僅給人形象的美感,還給人無限聯想。美點之二在于作者獨特的感覺。作者面對神秘莫測的大海和火紅的朝陽,感受到的不僅有輝煌,更有火紅的信念,新生的力量。
[文題之四]
小河柳蔭旁,裊裊炊煙下,似變非變的村莊,寄寓著割不斷、理還亂的情絲。古老與文明的沖突,懷舊與前衛的矛盾,都匯集成一個個美麗的傳說。一處偉大的人文景觀,總是在折射著一個時代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它還像一個永生的歷史老師,屹立在那里,向子孫后代講述著流逝的滄桑。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啊,留下了多少偉大的人文景觀……
請根據上面材料,寫一篇文章,展示你熟悉的人文景觀。自擬題目,600字以上。
[構思點撥]
這是一道要求展示人文景觀風采的文題。
寫好這類文章,關鍵是你得熱愛生活、留心生活,你要仔細地觀察身邊的一切。除了要了解所寫人文景觀的形態、結構、功能、位置外,你還要注意所寫人文景觀周圍的景物,要關注所寫人文景觀的歷史,要對所寫的人文景觀有所感觸。在寫好景的同時,自然流露對所繪景物的熱愛之情,以此來感染讀者。還要注意在行文中運用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辭手法,增強文章語言的表達效果。
[例文參讀]
屬于烏鎮的古老和安逸
一直想去烏鎮,想去領略它的古老,想去享受它的安逸,也想去探訪茅盾筆下的那個林家鋪子……
第一次接觸烏鎮是從我爸的口中。看他眉飛色舞地描繪著烏鎮的古老,我不以為然--不就小小的一個鎮嘛,用得著說得如此天花亂墜?古老?我就不信它能比河姆渡還古老!
第二次接觸烏鎮是從自己的眼里--從街頭的巨幅廣告畫里。隔著一條街的熙熙攘攘,我注視了那幅畫很久,開始對自己先前的不以為然感到懷疑,這烏鎮真是夠古老的。
按捺不住的好奇心讓我猛做烏鎮夢,還曾經雄心勃勃地策劃著與一個朋友一同前往。策劃歸策劃,我們的策劃沒有結果;也許因為我們天生有惰性,也許因為我們的父母有許多理由阻止我們,不管怎樣,我失去了第三次接觸烏鎮的機會。
機會總會來的,只不過遲了些。我總算踏上烏鎮的土地了。同行的同學真是能搞笑,說什么我們這是沿著茅盾走過的路行進。
就好像踏上烏鎮便能聞到古老的氣息:我們臨近河道,古老化作河水靜靜地流淌;我們跨上拱橋,古老化作青苔生長在石磚上;我們來到藥房,古老化作藥味彌漫在空氣中;我們走進染坊,古老化作藍花印染依附在布帛上;我們拐人胡同,古老化為泛黃的春聯殘留在木門兩側;我們經過布坊,古老化作婆婆手中的梭子穿梭于兩行絲線之間;我們觀看皮影戲,古老化作那一根根線牽動著皮影的一舉一動……
所到之處,除了古老,還有安逸。河水是靜靜地流,藥味是緩緩地散,布帛是輕輕地飄……這個小鎮安逸地接受著午后陽光的洗禮。有人在納著鞋底,敞開著的門正中掛著的中國結上垂著一串銀鈴,輕輕地隨風飄,隨風響……陽光被水面反射到櫸木墻上,斑斑駁駁,水波在蠕動,光斑也在舞動……
也許烏鎮是一幅畫,不知是哪位大師畫的,雖然用的都是暗色,卻把古老和安逸給了烏鎮。
也許烏鎮是一首詩,不知是哪位詩人詠下的,雖然沒有搶眼的文字,卻將古老和安逸給了烏鎮。
也許烏鎮是一朵花,不知是誰種下的,盡管是朵純樸的花,卻開得異常旺盛,它用每根花蕊、每片花瓣盡情地綻放著古老和安逸。
短暫的一天,望向烏鎮的最后一眼落在了那條河上,它還在靜靜地流淌,有誰知道它的盡頭在哪兒么?如果無人知曉,那么我祝它永遠流下去。
或許若干年后會忘了這一天,但不會忘記的是,我曾去過一個地方叫烏鎮,那里有屬于它的古老和安逸。
(選自《2002年度中國中學生最佳作文》作者:張菁)
[例文評點]
這篇文章最大的特點是文與題極為契合,作者極善于突出文章中心。全文是寫烏鎮的"古老"與"安逸"的,開頭便透露出對這些的想去"領略"之意,但"第一次接觸""是從爸爸的口中",自己竟"不以為然"了;"第二次接觸"是"巨幅廣告畫里",才"懷疑"了"先前的不以為然"。寫出了這樣曲折的勢頭,便寫"踏上烏鎮"之后的見聞。先用排筆寫它的"古老",再用散筆寫它的"安逸";又用一些比喻句作總括的抒情性描寫,最后表達了自己的祝愿之情,進一步點示主題。全文筆法空靈,富于詩意,引人遐想,耐人品味。嫻雅恬淡的文筆,顯示了烏鎮的古老和安逸,令人向往。
[例文參讀]
九龍橋
九龍橋是荊州的名勝之一。它位于一東門風景區內,是入城的咽喉。它橋體優美,設計精巧,結構堅固,令中外游客駐足觀望,流連忘返。
九龍橋橫跨在護城河上。它長98米,寬15.7米,全身成弧形。遠望九龍橋,仿佛雨后彩虹,又如蛟龍出水,靜臥水面,神態安祥。
站在橋下的回廊里,九拱連環、九龍噴水的勝景,盡收眼底。
九龍橋是由九個半圓形、大小不一的石拱組成的,和盧溝橋一樣,屬聯拱石橋。中間的一拱最大,直徑為6米,兩旁各有兩個中拱、兩個小拱,成對稱排列,依次變小。這樣,大拱領小拱、小拱伴大拱,拱拱相聯,不僅節省了石料,增大了橋身的過水量,而且九拱連環,渾然一體,相映成趣。
石拱的上面各有一個石雕龍頭。探出身子的龍頭,氣宇軒昂。兩耳高高翹起,似在傾聽水聲;兩眼左顧右盼,仿佛在觀花賞景。寬大的龍嘴里不時地噴起縷縷水霧。在陽光的折射下,縷縷水霧編織出七彩的水簾,條條水簾交織變幻,在護城河上搭起道道彩虹。紅、綠、青、藍、紫,如夢如幻;彩虹飛懸,水珠飛濺,如詩如畫。徜徉九龍橋,不知天上人間!
順著回廊旁的石階走上去,橋上欄桿排列,橋面平坦寬闊,又是別樣的景致。
橋上兩旁為雙層青石欄桿,寬約3.5米,像一個弧形走廊。欄桿每隔1米有一根欄柱,欄柱間為一長方形青石欄板。欄柱為"蓮花寶座"形,柱頭似花燈,亭亭玉立,柱基似蓮花,含苞欲放。欄板上雕龍刻鳳,鑿花鐫鳥:有"龍鳳呈祥",有"二龍戲珠",有"喜鵲鬧春",有"孔雀開屏"……刻龍若騰,刻鳳若飛,刻鳥若啼,刻花若放,千姿百態,惟妙惟肖,令中外游客嘆為觀止。
橋面為混凝土澆制,平坦光潔,堅固大牢靠,寬約9米,人車分流,秩序井然。九龍橋為疏通荊州的交通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站在城墻上俯視城下,九龍橋便像濃筆重書的"1"字,穩穩當當地直插城門。橋東,楊柳依依,群鳥騰飛;橋西,翠竹青青,臺榭幽幽;橋上,游客悠悠,行車匆匆;橋下,波光粼粼,浮萍點點……好一幅優美和諧的圖畫。難怪到荊州旅游的中外游客說,到荊州,不看九龍橋,真乃平生一大憾事!
(選自《中學生分類作文》作者:應斌)
[例文評點]
這篇習作采用了多視點觀察、多視點介紹的表現方法,使整篇文章顯得富于變化、生動活潑。靜物九龍橋仿佛化為動態的活物。作者先采取平視角度觀察,此時橋如"蛟龍出水,靜臥水面"。接著從橋下取仰視角,著重介紹橋拱、噴水。其后,作者上到橋面來介紹雕龍、欄桿、橋面。最后作者站在城墻上取俯視角介紹了橋四周的綺麗風光。多視點介紹使本文顯得豐富多彩。
[文題之五]
"旅游"是二十一世紀的一個熱門話題,更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經濟發展的標志。你有過旅游的經歷嗎?你有旅游的熱情嗎?讓我們背起行囊,走出家門,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吧!請以"旅游"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游記。
要求:1文體不限,題目自擬。2字體端正,卷面整潔。3文中不得出現(或暗示)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
[構思點撥]
這是一道要求記錄旅游經歷的文題。
"旅游"二字,讓我們驚嘆大自然里那山山水水的鬼斧神工,回味名勝古跡中那人文景觀的無限風情。把旅游的經歷用文字記錄下來形成的文章就是游記。游記類作文的一般以時間或空間為線索來組織材料,這樣可以避免記流水帳,并能有重點地突出關鍵內容。如:寫"三峽之夢",圍繞三峽工程的設想、動工、以及對未來的展望進行敘寫;寫"三峽之景",可以像酈道元的《三峽》一文抓住三峽的奇山異水進行描繪……無論寫什么內容,都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表達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
[例文參讀]
三峽之游
昨日曾夢想三峽一游,今日便夢想成真。乘坐"江渝115號",乘風破浪,來到三峽之口,白帝城之下。
隱沒在綠林叢中的白帝城,像個害羞的小姑娘,只露出半邊臉。劉備曾在此據守,這里住過多少猛將大帥,本應當氣勢不凡,今日一見,怎如此害羞?
我曾欣賞過桂林山水之清秀,目睹過大海之靜謐與瘋狂,卻一直猜思三峽風光,向往三峽美景,今見三峽,方知長江之秀麗,祖國山河之旖旎、壯美!
三峽口,兩座擎天柱石,上懸下削,壁立對峙,"兩峽相抱如門閥,一穴大風從中出";"眾水聚萬涪,瞿塘爭一門。"全川之水匯于門下,奪路爭流,激起巨波,發出怒吼,更添夔門之雄偉壯麗。
三峽的山--險。危險兀立,拔地而起,這里有"西控巴渝收萬壑,東連荊楚壓群山"的雄偉嵯峨,又獨具"高江急峽雷霆斗,古木蒼藤日月昏"的險峻磅礴。身處其間,剎時變得渺小異常,有一種"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的感覺。船行江面,抬頭仰望,只見一線天光,幾口懸棺掛于半空中,那古老的傳說,給三峽更添了幾許神秘……
三峽的山--秀。千山一碧,青翠蒼莽,有如龍翻騰,有若鳳展翅,有似青屏障,真是無奇不有,各展英姿。"神女峰"是群山中的佼佼者,"她"孤峰突起,高它山一籌,似亭亭玉立的少女,正眺望遠方……
江水匆匆,細雨飄灑,江面白帆點點。山間飲牛牧羊,空中云霞悠悠,比畫卷生動,比仙境美妙。待紅日探出頭來,輕舟已過萬重山。川江號子雄渾的音符合著驚濤拍岸,化成山之魂,水之魂。山襯托水,水依托山,向人間呈現它的種種嫵媚和雄壯。我贊美長江,它有無限的源泉;我依戀長江,它有母親的情懷。
"嘟--"一聲響亮的汽笛,把陶醉在美景中的我驚醒,望眼前的青山、綠水,縷縷詩情,悠悠畫意,盡在其中。
感謝你,三峽的山,三峽的水!是你,令我領略到祖國山河的雄姿!是你,令我陶醉在祖國的青山綠水之間!
(選自《全國名校作文精品大全》作者:楊松)
[例文評點]
讀《三峽之游》一文,就像是欣賞一篇帶文言韻味的游記散文,令人陶醉于作者用心體味出來的三峽美景之中。作者運用擬人、排比、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生動地描繪出三峽山水之特色;文中多用短句,使文章顯得活潑精練而又內涵豐潤;最可取的是引用大量描寫山水詩句,并穿插一兩個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使文章在詩情畫意中又增添了一份古韻。文章立意高遠,可謂一篇佳作。
[例文參讀]
九江游記
前年暑假,我和姥姥到九江市探親,順便游覽了九江城。
山清水秀的九江城,千百年來曾吸引過多少文人墨客登臨游覽。他們訪古潯陽江頭,留連于甘棠湖濱,足跡踏遍了玲瓏別致的錦繡江城。
今日,在風光旖旎的九江城中,最使游客感興趣的是甘棠湖。甘棠湖,原名景星湖,也叫南門湖,位于九江市中心。據市區地圖介紹,湖的面積約為八十公頃,是一個"自有源頭活水來"的天然湖泊。夏天,火紅的太陽把平靜的湖面變成了一面耀眼的鏡子。一條新修繕的石橋通往水中的亭子,亭子懸掛著寫有"煙水亭"字樣的匾額,那匾額在陽光下熠熠閃光。據說煙水亭是三國名將周瑜所建。石橋的旁邊有一塊很大的青石板,上面刻著一些古老的花紋,人們說那便是周瑜的點將臺,許多游人爭先恐后地站在點將臺上留影。煙水亭中有許多古老的文物,五光十色,使人眩目。特別使我感興趣的是那閃著寒光的青銅寶劍,那恐怕就是古時武器的代表吧,要是現在人們再拿著那種武器去作戰,未免太愚蠢了。
湖東邊的岸上一塔巍然屹立,高聳云際,與西邊湖中的煙水亭遙相呼應,那便是游人仰慕的大勝古塔。塔高七層,紫煙作屏,塔上有一女人盤腿端坐,口中念念有詞,實令人發笑。塔旁邊是一座樣式古老的亭子,卻放出耀眼的光澤,一看便知是修過不久的。據說,那四個又尖又彎,尖頭上還雕有漂亮花紋的亭子角,也是剛剛修補起來的。原來的亭子角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一些"造反英雄"砸爛了。憑著甘棠湖堤的鐵鏈欄桿遠眺:綠蔭掩堤,風景如畫,湖山、古塔、樓房倒映水中,融為一體。湖中,游客們駕著租用的小船欣賞著這幽雅的景色,歡聲笑語,此起彼落,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當年白居易送客聽琴的潯陽江頭,如今丹楓似火,綠樹參天,江中呈現出"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的生動景象。"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為了更好欣賞大江美景,我在舅公帶領下登上了停泊在碼頭上的最大的一艘船--l1號輪船的頂部。若不是有人領路,我這個鄉下孩子在這五層建筑上真要轉得暈頭轉向。站在船頂上放眼觀看奔騰直瀉的大江,像一條銀色的帶子向前延伸著。那下游翻騰的水花在太陽的照射下霧氣騰騰,真是一幅"浪下三吳起白煙"的景象。長江兩岸,村鎮、工廠星羅棋布。那郊外一望無際的田野像一幅巨大的黃綢,嚴整而柔軟,江風吹拂,黃綢抖動,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看到這些,我更感到祖國秀麗河山的可愛。這時,也只有在這時,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心曠神怡"!
當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晚霞映紅了木船上的白帆,那夕陽的余輝在-朵朵浪花上閃耀,江水被照得通紅通紅,真所謂"一道殘陽錦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入夜,華燈齊放的九江港流光飛彩,揮灑成數十里的燦爛燈河,聳立在煙波急流中的九江長江大橋工地燈影如織,船隊穿梭,焊光燭天,鐵龍飛舞……好一番熱鬧的景象!
美麗幽雅的九江城,在我記憶深處打下了烙印,以至兩年后的今天我還在想念它。如果不是學習緊張,我真想再去游覽一次呢。
(選自《初中生獲獎作文分類大全》作者:項培欣)
[例文評點]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