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配政策為蘭州教育帶來六大紅利
南戰軍認為,統配政策為我市帶來了六大紅利。
第一,促進了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蘭州市早在10年前就開始在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就近入學”“對口劃撥”等招生政策。近年來通過標準化學校建設,學校硬件條件基本均衡,但擇校現象依然嚴重,通過統配生政策的實施,尤其是通過限制擇校生享受統配生政策,均衡了各初中學校尤其是薄弱學校學生升入優質高中的機會,極大地遏制了初中擇校現象,有力地促進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第二,增強了中考招生政策的科學性。我市中考為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兩考合一。學業考試為達標考試,是義務教育階段素質教育實施成果的一次檢驗,這就要求在中考科目設置、中考命題、考試方式等方面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符合課程改革的理念。統配政策讓每所初中學校的學生均有升入優質高中的機會,就會釋放初中學校的改革活力,減少唯分數論帶給他們的壓力,會讓學校在更寬闊的空間內更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
第三,為深化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礎。正是因為中考招生統配等一系列政策的實施,激發了學校的活力,整體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品質,才進一步釋放了學校推進素質教育的空間,通過考試評價促進教育改革的作用就會更加顯現,也為教育改革創造了條件。蘭州教育的諸多改革創新舉措,在全國都有一定影響,受到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社會及家長的肯定。
第四,提高了教育質量。初中擇校現象緩解后,初中學校的教育生態得到了極大優化,辦學熱情進一步激發,為教育質量評價創造了科學條件,整體質量有了提高。目前蘭州市的高中招生制度使得優質高中數量增加,呈正態分布,有利于調動每所學校的積極性,有利于形成學校間良性競爭。事實證明,統配生沒有拖任何一個高中校的后退,近年來蘭州市高中教育質量穩步提升。以高考成績為例,2015年全市高考共有120名學生入圍甘肅省文理科前百名,占全省前百名的60%;全市有474名學生高考成績達到600分及以上,占全省600分及以上人數的43.65%;全市一本上線率17.2%,比2014年提高2.66個百分點;二本以上上線率比2014年提高4.99百分點;高職高專以上上線率能達到96%。
第五,豐富了教育公平內涵。以“就近入學”“對口劃撥”為核心內容的招生政策,確保了教育的起點公平,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及其他措施提高了教育品質,促進了教育的過程公平,高中階段99%以上的升學率,最大限度地確保了結果公平。從另一角度講,初中生源相對均衡后,統配政策能更加促進每所初中學校學生升入優質高中的機會公平。教育部、省教育廳要求各地采取切實措施破解初中擇校難題,但個別學校以分擇校的現象依然存在,這些擇校生不享受統配政策,維護了招生政策的公平執行。
第六,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我市中考統配生政策的實行,家長和學生免去了擇校之苦、緩解了競爭壓力,學校生源逐步均衡,教育生態不斷優化。因名額分配到校,學生的報考方向更為明確,學習積極性更高,也切實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全國71%省會城市統配比例超50%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統配政策并非我市首創,在國內其他城市早已實施多年。截至2015年,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對口分配比例:合肥85%,長春、石家莊80%,沈陽、南昌、重慶70%,銀川、哈爾濱、濟南、鄭州、太原、貴陽、蘭州60%,烏魯木齊、西寧、西安、南京、成都、武漢、杭州、福州、呼和浩特50%,以上這些省會城市的統配比例均超過50%,占全國的71%。為了提高分配名額的完成比例,使這一政策最大限度發揮作用,各地都制定了相應的錄取標準。其中沈陽市按照省教育廳指標到校不得附加限制條件的要求,取消指標到校生錄取控制分數線。
南戰軍同時表示,在我市統配計劃面向所有學生,但也是有前置條件的。享受優質高中對口分配名額的考生,必須具備以下條件:初中三年在籍在校的應屆生;第一志愿必須填報對口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等級為A等;必須參加中考,且科目Ⅰ的成績必須在報考學校第一志愿錄取分數線下50分以內或者省級示范校最低控制線之上。因不具備錄取條件而產生的剩余統配名額,將會返還到統招計劃中,按照考生志愿和成績從高到低依次進行補錄,直至完成計劃。
2015年城區優質高中統配計劃共3283名,符合對口條件被統配錄取的考生有2373名,占對口計劃的72.28%,實際完成的統配比例為43.37%。
名詞解釋
統配計劃:是將優質高中招生名額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區域內各初中學校,享受分配名額進入優質高中的考生即為統配生。我市最早推行統配政策是在2007年,當年統配比例只有5%,2015年擴大到60%。
統配條件
我市統配計劃面向所有學生,但也有前置條件。享受優質高中對口分配名額的考生,必須具備以下條件:初中三年在籍在校的應屆生;第一志愿必須填報對口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等級為A等;必須參加中考,且科目Ⅰ的成績必須在報考學校第一志愿錄取分數線下50分以內或者省級示范校最低控制線之上。因不具備錄取條件而產生的剩余統配名額,將會返還到統招計劃中,按照考生志愿和成績從高到低依次進行補錄,直至完成計劃。
六大紅利
1.促進了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2.增強了中考招生政策的科學性
3.為深化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礎
4.提高了教育質量
5.豐富了教育公平內涵
6.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