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邊直播 作者:海邊博文老師 2016-10-12 13:06:54
那么,就讓我們帶著對根的情意打拼,然后在日落之前,牽著手,回家。
一篇中學生的文章,博文讀過以后潸然淚下,可能因為我是一個感性的理科男,可能因為我對爺爺奶奶也葆有至深的懷念,這篇文章寫到了我的心坎兒里。感性之后回歸理性。這個孩子筆尖流淌出的真情之外,我能看到的還有平時對生活的點滴觀察還有對文字的溫度和力量完美駕馭。我們也照應一下前文,孩子們能在這篇文章中借鑒到什么?
首先我們看看文章的開頭部分,龍井對應了綠葉,“我微微地苦笑,原來并沒有永遠的故鄉,我們永遠都是過客。”對應了濃濃的情意,可以說于無聲處點題,輕描淡寫之間把文章標題的含義已經展現出來。過客一詞讓我追尋起“我達達的馬蹄聲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這句詩,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調已經體現出來,悵惘,憂愁之情悄然漫于心間。“奶奶”成了爺爺生命里的一個過客,也對下文爺爺情感釋放做鋪墊,引出了下文。
下面我們看看文章的中間部分采用了哪些描寫。
環境描寫:這在習慣了夜生活而對早晨陽光不屑一顧的城市,多少顯得有一些另類。這一句用大環境襯托小人物,把人物顯得渺小,茫然。整體來看我們感受到的是來自鋼筋混凝土鑄造的城市的冰冷,和失去老伴獨自躬耕的爺爺的孤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為下文做鋪墊。亮點。
細節描寫:我看見爺爺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過去,握住了爺爺的手。爺爺動動嘴唇,說:我想回家。仿佛是一個尋求家的庇護孩童。這一句把幾個動作拆開,把人帶入到了當時的情境。我們來對比一下,“我過去握住了爺爺的手”,和“我過去,握住了爺爺的手”,這兩句話是不同的,斷開以后強調了兩個動作,使兩個動作更有力,更能體現作者的感情。作者寫得是“爺爺動動嘴唇,說”而不是爺爺說,我們能感受到細節描寫應該寫到的程度,細微的動作能讓人感受到當時人物的情感,這個地方孩子們需要注意。最后運用了比喻,仿佛是一個尋求庇護的孩子,讓我們聯想到了爺爺的申請,讓我們不禁眼眶濕潤。
最后我們看看文章的結尾部分,總結了全文,再次點題和前面形成閉環,再加上升華,落葉歸根,一起回家,留下濃濃的余韻,我們仿佛能看到爺孫二人蹣跚著在灰色的城市里面踽踽前行,一步一步消失在我們的視野里面,這就是文字的溫度。
可能是緣分,突然想起,今天是奶奶去世7年了,爺爺先于奶奶駕鶴。二老結婚62周年,奶奶癱瘓35年,爺爺從未離棄。還記得爺爺去世一周年的時候,爺爺養得君子蘭終于在一年之后開花了。愿二位老人在天堂安寧。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