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6-12-01 19:12:04
文化成果(包括理論、技術、文物器具、工程建筑、書籍文獻):
歷史上各種理論、技術、文物器具、工程建筑、書籍文獻等,是人類動態文化創造的靜態成果,是人類歷史文化活動的結晶,在人類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須予以重視。對于這些人類歷史文化活動的成果,應從以下幾個角度加以把握:
第一,這些文化成果的產生時代或年代。如對于都江堰,應知道它修建于戰國時期。
第二,這些文化成果的創造者、總結者(他們有可能是一些知名的個人,也有可能是一些可知或不可知的群體)。如對于都江堰,應知道它是當時秦國蜀守李冰父子所組織修建。
第三,這些文化成果的內容或價值。如對于都江堰,應知道它是一項防洪灌溉工程,它使岷江水流由激轉緩,既可免除水患,又能灌溉田地。
為便于掌握,還可以將歷史知識這樣分類進行掌握:
教材明確標示或我們在理解上可以認定的“歷史之最”、“歷史第一”的史實。如“筒車”這種提水灌溉工具,盡管教材敘述它時沒有用“最早”的字眼,但1997年高考第3題考查它最早出現的朝代。這需要理解教材“唐朝農民……創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車”的表述。
歷史上具有“開始”、“開端”意義的史實
但有些似乎熟知的史實,如果讀書不細容易弄錯。如春秋時期私田的大量開墾導致井田制的破壞,但私田的出現是在春秋之前;北宋時興起的是私人講學的書院,而私人講學則在春秋時期的孔子就開始興辦了。
具有“標志”意義的重大史實
教材對很多重大史實都用“標志”做出評價,有一些重大史實教材沒有明確標示,需要我們分析試題得出結論。如美國侵略越南從“特種戰爭”升級為“局部戰爭”,其標志是派地面部隊到南方參戰(1996年高考第28題)。
具有轉折、決定性意義的史實
如20世紀中國經歷了三次歷史性巨變,其中第二次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1999年高考第17題)。
具有特點、特征的史實
特點是指和同類歷史事物或同一歷史事物的不同發展階段相比較的不同點;一般從本質上去揭示,或在較大時間范圍反映歷史發展趨勢的固有特點,往往稱為特征。1999年高考第9題考查太平天國運動兩個新的時代特點:反封建同時反侵略;《資政新篇》具有資本主義色彩。
重要歷史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重點經濟、文化建設成就。教材對歷史事件、現象和人物所作的結論、評價。如教材對洋務運動的評價有“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但我們復習時還應能結合自己所學知識得出新的結論:洋務運動是近代民族工業的開端,開啟中國近代化的先河。使自己對教材知識的掌握不是僅僅停留在字面上。
?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