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7-01-12 18:29:33
宮內最吸引游客的,是許多反映了藏、漢關系的壁畫。早期的如:藏王松贊干布的使臣祿東贊去長安朝見唐太宗時,智破唐王五試而迎得文成公主,以及赤松德贊七歲認母(唐金城公主)等等的傳說的壁畫。近代的有:反映1652年五世達賴進北京朝見清順治皇帝,次年被冊封為達賴喇嘛,并被賜贈金冊、金印,從此黃教首領統治西藏政教的壁畫。宮內還有描繪1954年十四世達賴經康藏公路去北京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等史實的壁畫和文物。
金碧輝煌的宮殿外又是一幅濃墨重彩的山水畫。蔥籠的蒼松翠竹。掩映著60多種盛開的鮮花。海棠好像繡球戲龍,粉菊又似仙女展指。紅的、紫的、黃的、白的、爭相吐艷。遠眺雪峰,近賞綠水;猴群、鳥獸橫生情趣,高原上能有這樣幽美的園林,怎不令人神往哩!
不過,人們也告訴我,昔日這里如花似錦的景色并非平民和農奴所能共賞。就說唯一能向群眾敞開大門的“雪頓節”吧,也只是幾家歡樂千家愁!
當年,噶廈政府在這里召集各地藏戲藝人來支差演四天藏戲,并宴請僧俗官員。每天中午招待官員們一人一碗放上酸奶、白塘的米飯,叫做“雪義頓莫”(意為酸奶的宴會)。因而,這一活動稱為“雪頓節”。
這期間,領主們在黃墻外的林卡搭著帳篷,盡情玩耍,胡作非為。一般群眾除了伸著拇指呼喚“咕嘰,咕嘰”,乞討一些殘餅剩萊外,也只能看看藏戲。但規定不準喝酒,喧嘩。不準把發辮纏在頭上,更不準進入黃墻。藏兵持槍握鞭,把守森嚴,稍有不慎就挨打受罰。
今天,過節的氣氛才稱得上是錦上添花,羅布林卡被裝扮得豐姿多彩了。昔日“雪頓節”給貴族們演藏戲的稱為“頂卡”的地方。而今筑了露天舞臺,墨竹工卡縣的業余演員穿黃袍、戴花冠,向逛林卡的人們演出了被“四人幫”禁錮了多年的傳統藏戲《卓娃桑姆》。當年貴族看戲的樓閣今天端坐著翻身的農奴了。
在新宮前,我看了一家人演出的熱巴舞。四男四女,有頭發已經斑白的老阿媽,也有20來歲的年輕人。他們身穿鮮麗的彩裝。手握花鼓銅鈴。女人擊鼓如彩鳳翻飛。男人跳旋子像蛟龍騰浪。富有西藏民間熱巴特色的精彩表演,簡直把人們吸引到狂歡的境地。
這是一家祖輩相傳的民間熱巴藝人。家長洛布占堆從八歲起就同父母流浪,給人演唱熱巴。可是,這樣精美的藝術在舊西藏只不過是一種沿街行乞的技巧。他們的足跡蕩于西藏城鄉,但平叛前從不敢進入羅布林卡。而今天,黨組織卻從幾百公里以外將這聞名高原的熱巴藝人邀來拉薩,給游園的群眾演出,為林卡又多開放了一朵藝術之花。
歡樂的歌舞把太陽也逗引了出來。林卡披上了日光城常有的金紗。這時壯年人玩起了扣骰擲點,對彈著康樂球。年輕人卻愛約伴到新宮前的鮮花叢中照像。更多的人則是在幃簾、帳篷內飲酒野餐。
頭上纏著彩色“扎秀”(發辮上的彩絲線),胸前佩掛嵌寶的“噶烏”(裝飾用的“護身符”)的漂亮兒媳,端起系有哈達、綴有酥油花的銀壺,給鑲著銀花邊的木碗斟滿黃澄澄、甜絲絲的青稞酒,右手舉杯,左手拂袖,在阿爸阿媽座前裊娜地輕舞歡歌,向老人敬起三口干一杯的藏族酒禮“松準聶塔”。
林卡鮮花色彩萬千,
是阿爸阿媽堆笑的容顏;
手捧銀碗敬上美酒,
祝阿爸阿媽延壽百年!
甜甜的酒歌唱得老人開懷暢飲。稍有醉意就盤腿托腮,唱起藏戲《郎塔》。清脆悠揚的戲腔,此伏彼起,飛揚林間。
夜幕降臨,回家途中我繼續欣賞著醉意朦朧的藏胞邊唱邊跳地相扶而歸的愉快情景。我的心又飛回到羅布林卡。啊,林卡的鮮花,明年的秋天望你開放得更加絢麗吧!
相關推薦:現代文閱讀中考語文經典現代文選讀匯總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