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7-01-12 18:56:17
當我從南京的旅館回到了杭州的別寓里的時候,覺得很自在。我年來在故鄉的家里蟄居太久,環境看得厭了,趣味枯乏,心情郁結。就到離家鄉還近而花樣較多的杭州來暫作一下寓公,藉此改換環境,調節趣味。趣味,在我是生活上一種重要的養料,其重要幾近于面包。別人都在為了獲得面包而犧牲趣味,或者為了堆積法幣而抑制趣味。我現在幸而沒有走上這兩種行徑,還可省下半只面包來換得一點趣味。
因此,這寓所猶似我的第二的家。在這里沒有作客時的拘束,也沒有住旅館時的不安心。我可以吩咐我的工人做點我所喜歡的家常素萊,夜飯時間放學歸來的一子一女共吃。我可以叫我的工人相幫我,把房間的布置改過一下,新一新氣象。飯后睡前,我可以開一開蓄音機,聽聽新買來的幾張蓄音片。窗前燈下,我可以在自己的書桌上讀我所愛讀的書,寫我所愿寫的稿。月底雖然也要付房錢,但價目遠不似旅館這么貴,買賣式遠不及旅館這么明顯。雖然也可以合算每天房錢幾角幾分。但因每月一付,相隔時間太長,住房子同付房錢就好像不相聯關的兩件事,或者房錢仿佛白付,而房子仿佛自住。因有此種種情形,我從旅館回到寓中覺得非常自然。
然而,寓所究竟不是我的本宅。每逢起了倦游的心情的時候,我便惦記起故鄉的緣緣堂來。在那里有我故鄉的環境,有我關切的親友,有我自己的房于,有我自己的書齋,有我手種的芭蕉、櫻桃和葡萄,比較起租別人的房子,使用簡單的器具來,窨更為自由;比較起暫作借住,隨時可以解租的寓公生活來,窨更為永久。我在寓中每逢要在房屋上略加裝修,就覺得要考慮。每逢要在庭中種些植物,也覺得不安心,因而思念起故鄉的家來。犧牲這些裝修和植物,倒還在其次。能否長久享用這些設備,卻是我所顧慮的。我睡在寓中的床上雖然沒有感覺像旅館里那樣浮動,坐在離中的椅上雖然沒有感覺像旅館里那樣不穩,但覺得這些家具在寓中只是擺在地板上的,沒有像家里的東西那樣固定得同生根一般,這種催游的心情強盛起來,我就離寓返家。這所謂家,才是我的本宅。
當我從別寓回到了本宅的時候,覺得很安心。主人回來了,芭蕉鞠躬,櫻桃點頭,葡萄棚上特地飄下幾張葉子來表示歡迎。兩個小兒女跑來牽我的衣,老仆忙著打掃房間。老妻忙著燒素菜,故鄉的臭豆腐干,故鄉的冬菜,故鄉的紅米飯。窗外有故鄉的天空,門外有打著石門灣土自的行人,這些行人差不多個個是認識的。還有各種負販的叫賣聲,這些叫賣聲在我統統是稔熟的。我仿佛從飄搖的舟中登上了陸,如今腳踏實地了。這里是我的最自由,最永久的本宅,我的歸宿之處,我的家。我從離中回到家中,覺得非常安心。
但到了夜深人靜,我躺在床上回味上述的種種感想的時候。又不安心起來。我覺得這里仍不是我的真的本宅,仍不是我的真的歸宿之處,仍不是我的真的家。四大的暫時結合而形成我這身體,無始以來種種因緣相湊合而使我誕生在這地方。偶然的呢?還是非偶然的?若是偶然的,我又何戀戀于這虛幻的身和地?若是非偶然的,誰是造物主呢?我須得尋著了他,向他那里去找求我的真的本宅,真的歸宿之處,真的家。這樣一想,我現在是負著四大暫時結合的軀殼,而在無始以來種種因緣湊合而成的地方暫住,我是無"家"可歸的。既然無"家"可歸,就不妨到處為"家"。上述的屢次的不安心,都是我的妄念所生。想到那里,我很安心地睡著了。
一九三六年十月甘八日
摘自: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十六日《論語》第一OO期
相關推薦:現代文閱讀中考語文經典現代文選讀匯總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