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7-02-09 18:51:20
2017年初三元調蔡甸區蓮花湖中學最高分456分。下面是2017年蔡甸區蓮花中學初三元調分數排名情況,僅供參考。
蔡甸區蓮花湖中學最高分456分,445分年級第二,全區最高分460分。在北京故宮西側,有一片聯綿的天然水泊。清朝朝廷的內官稱為西海子,又稱太液池。這片水泊很早就分為南、中、北三段,名曰“三海”。據乾隆時御制《悅心殿漫題》說,“液池只是一湖水,明季相沿三海分”。足證三海的名兒形成已很久遠了。三海水域的劃分:瀛臺以南,新華門以北,稱為南海;勤政殿以北,萬善堂以南為中海;西苑門內水閘,為中海、南海的分界。承光殿以北,五龍亭以南為北海,金鰲玉棟橋為中海、北海的分界。它的水源出自玉泉山,從德勝門流入。
由于三海這一帶有著小山、水池等自然條件,遼代的統治者就選擇這里作為游玩的地方。那時的北海稱為“瑤嶼”。金代,北海已成了帝王的離宮。宮殿、園苑等建筑物已不在少數。到了元代,在新建大都的同時,就把遼、金時代的郊外三海地區,變成了屬于宮殿內部的一處帝王禁苑,水泊賜名“太液池”,并對三海進行了大規模挖掘。挖出的土,堆積成了景山。山成,海也就寬大了,水面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200米,成為北京內城一處最大的風景區。
三海稱西苑是從明、清時代開始的,當時三海地區在兩代王朝的皇宮之西。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改建皇城,把元代的故宮包括在內,西苑就成了皇城西半部風景優美的皇家園林。
太液晴涵一鏡開,溶溶漾漾自天來。
光浮雪練明全閥,影帶晴虹繞玉臺。
萍藻搖風仍蕩漾,龜魚向日共徘徊。
蓬萊尺尺滄演下,瑞氣因縵接上臺。
楊榮的這首七律《太液晴波》,寫絕了明代西苑風光。水波蕩漾的三海,平舒在紫禁城的西面,宮殿城樓和山光水色融為一體,令人感到無限開闊。到了清代,三海更臻完善。中海和南海現存的古跡名勝,大多是清代遺存下來的。
清朝覆滅以后,中南海曾一度辟為公園,供市民游覽。現在團屬中共中央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所在地,只有南海的主體景物區對外開放,一部分暫時用于辦公的地方,則不對外開放。北海公園是北京城內最大的一處公共游覽場所,早為人們所熟悉,本文不擬介紹。專對中、南海的文物古跡,風景名勝作些介紹,以供讀者神游。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