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學家長觀 作者:李睿 2017-02-21 17:08:35
第一,正面鼓勵孩子有學伴,幫助孩子找學伴。鼓勵孩子和成績相仿的孩子交朋友,鼓勵和支持孩子組織和參加學伴之間的活動;
第二,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支持孩子和學伴之間的交流。很多時候,家長不需要過多的給孩子出主意,提建議,對于有學伴的孩子,更多的支持孩子和學伴交流,效果往往更好;
第三,和孩子學伴的父母保持良好溝通,甚至組織一些家庭聚會。對于孩子來說,這是家庭對學伴關系的支持,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如果孩子已經有良好的學伴,家長應當支持,鼓勵;如果孩子還沒有找到學伴,那么其實孩子是孤獨的,作為家長,我們也應當正面的鼓勵孩子有學伴,幫助孩子找到學伴。學伴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不弱于家長和老師。
有關學伴有趣的故事
我們看到學伴之間似乎也就是一起聊天玩耍,其實,在家長沒看到的領域,學伴之間發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可以叫做“對標”
學伴之間往往成績相仿,所以大家彼此都希望能超越對方。其實這個時候,就完成了學習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設定目標。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成功一定是屬于有目標感的那群人。學的怎樣都無所謂的,一定不是那群成功者(雖然你聽他們都這么說)。學伴之間,本身就是一種天然對標的關系,這種目標相對長期和穩定,這次我比你考的好,我也不能放松,因為下次不知道結果如何。與其家長苦口婆心的給孩子定目標,定計劃,有了學伴,目標就解決了。
第二個故事,可以叫做“激勵”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孩子在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他需要的是帶有同理心的鼓勵。舉個簡單的例子,孩子考試出現了失誤,這個時候,“你沒問題的!”這句話,老師說,家長說,還是學伴說,給孩子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老師和家長說這句話,更多的是基于對孩子的歷史判斷和未來期望,學伴說這句話,更多的是惋惜和對自己沒有失誤的慶幸,或者說,如果這是一個同樣失誤的學伴說的,那也是對自己的鼓勵。學伴之間交流中能傳達出的信息,是家長和老師無法取代的。
第三個故事,可以稱之為“火花”
我曾經旁聽過北京某重點中學高中的一個學伴組織的討論,雖然說討論的問題在我看來是非常簡單的,也是有標準答案的(畢竟我也是老師嘛),但是這些年輕人在討論中的角度,提出的問題和論證思路,著實是讓我大開眼界。或許大家會說,那說來聽聽,我估80%以上的家長可能聽不明白,或者說也沒興趣聽這些人的討論,這樣的討論也不能產生有實質意義的研究成果。這樣的討論最大的價值,在于讓參與的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整理和發表自己的想法。由于具有平等性和同理心,所以他們在討論的時候完全沒有壓力,也沒有所謂的權威和正確答案。如果在討論中出錯,他們并不會有壓力,這種價值,是老師和家長參與討論時候完全無法達到的效果。
學伴之間,由于成績相仿,又愿意一起學習,大概率是一種良性競爭的關系。即使隨著時間發展,小組中的成員即使略微落后,也能在小組中獲得激勵;即使暫時領先,也不會沾沾自喜,但是又會很有成就感。正是這種微妙的良性競爭,讓學伴之間能夠共同進步。學伴之間發生的故事,遠遠比我們知道的要多,作為父母,知道這點,就夠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