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選閱讀材料
閱讀材料的選用盡量做到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趣味性強,生詞量一般在3%左右。《中學生課本同步閱讀》就是很好的閱讀材料,同時再找一些難度適合中學生的材料讓學生課外去閱讀。這一任務可以老師和學生共同來完成,老師找也讓學生積極的參與,這樣既減輕了老師的負擔,而且也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不過關還是要老師來把,讓學生把自己找的材料先讓老師看,把合適的推薦個學生。一學期下來,學生的見識面明顯得到了提高。
2、 在準確理解的基礎上提高閱讀速度 閱讀速度與理解準確性是一個矛盾。進行閱讀技巧訓練的目的是提高閱讀速度,但這必須是在正確理解的前提下求速度,沒有準確的理解,速度也就失去了意義。在這方面,主要是通過讓學生做理解習題來調節閱讀速度,也就是每讀完一篇做一些理解選擇題。正確率一般不應低于70%,如低于70%,就應考慮適當放慢閱讀速度。
3、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閱讀的效率。對于初中生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然而好的閱讀習慣并非一下子就能養成,只有在教師正確的指導下,在閱讀實踐過程中逐步培養。因此,每次進行閱讀訓練,教師都應向學生提出一些具體的要求。例如:1)閱讀時不要出聲,要默讀。默讀是通過視覺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號,速度要比出聲的閱讀快得多。2)不要逐字逐詞地讀,而要以意群或句子為單位。逐字逐詞的閱讀過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單詞上,不僅影響閱讀速度,而且往往不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3)不要一見生詞就查詞典,要嘗試根據上下文猜詞義。
4、掌握幾種主要的閱讀技巧
常用的閱讀方法不外乎兩種,既略讀和細讀兩種。略讀又分為兩類:跳讀(Skimming)和查讀(Scanning)。跳讀是對一篇文章或一個章節,可以通過只讀每一段落的第一句或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來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查讀則是利用材料的信息結構來迅速查找某一具體事實或特定信息的技能。篇章是有其特寫結構的,例如,字典,百科全書一般按字母順序;電視節目表,體育賽事一般按時間順序;議論文有論點、論據、論證;故事、傳記則有五個帶“W”詞的要點:何事(What)、何因(Why)、何地(Where)、何時(When)、怎樣(How)。在很多情況下,利用篇章結構,根據你的閱讀目的,查讀就可以達到你的閱讀目的。細讀就是不光要理解文章大意而且細到里邊的單詞、詞組,甚至里邊的句型都要理解。
三、指導學生課外閱讀,鞏固提高閱讀技能 培養閱讀理解能力,必須課內外相結合。進行課外泛讀,不僅可以使學生鞏固所學的語言基礎知識和閱讀技能,而且還能使學生熟悉各種文章體裁和風格,開擴知識面,提高他們對閱讀各種文章的適應力。
課外閱讀是學生自己閱讀,但這并不等于教師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讀物選擇、閱讀方法等方面,教師應給予指導。做到有布置、有指導、有檢查。教師可通過開展閱讀比賽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閱讀材料選定后,可以為學生設計了二張能分別表示閱讀進展和閱讀理解率的統計表,一張發給學生,讓學生登記自己的閱讀進度和理解率,另一張供全班用,定期把每位學生的閱讀進度和理解成績連成曲線。這樣不但教師可以隨時了解每個學生的閱讀進展情況,學生之間也能相互了解、互相促進。通過我的個人教學實踐,這種做法不僅可以提高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還可以把一些從來不讀英語課外書的學生吸引到英語課外閱讀上來,而且隨著閱讀量的增加,學生的閱讀能力在不斷得到提高。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