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合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7-08-24 15:20:12
今年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尤為突出,犯罪事件也時有發生。所以當青少年孩子出現異常的行為時,家長切不能忽視。應適時引導,及時溝通,幫助孩子解決他們的心理健康困擾。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具體的有效方式。
家長應主動分擔孩子壓力
碧藍的天空遙遙在上,卻下起了血紅色的大雨,橫亙在雨中的是一顆黑色的心,畫面充斥著失落與低沉。這是一個年僅15歲的孩子描繪的內心世界。這幅畫是國家資深心理咨詢專家張玲在論壇上展示的。“作畫的孩子因為家庭事故,父親離他而去。由于沒有得到及時的心理疏導,他最后頻繁離家出走,生活完全失控。”張玲說,在我國3.67億未成年人中,超過3000萬青少年有嚴重的心理行為問題。
專家建議:對青少年要柔性疏導,學校應多普及心理、衛生方面的知識,增加心理咨詢建設,同時家長主動分擔孩子的壓力,營造一個寬松的環境,讓孩子敢于傾訴自己的困擾,不用擔心被責罵,則會起到很好的疏導效果。
獲取信任才能做孩子的朋友
李老師剛當上班主任,他采用一種民主的、朋友似的方式和學生交流,很受學生歡迎。然而不久后,他就發現學生逐漸不把他當回事,在班上交待的任務沒人執行,跟學生談心,學生也喜歡用開玩笑來敷衍。
特級心理教師楊敏毅介紹說,“家長或老師去和學生交朋友,常常帶著強烈的教育目的,強勢進入孩子自己的小圈子,借以探看他們的隱私。學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尊嚴,他們當然會排斥這種生硬的介入。”
專家建議:要承認孩子是獨立個體,無論他有多少缺點,不能鄙視他,不能肆意刺探、索取;同時,要保持雙向溝通,不同的孩子,他們的需求也不同,要在平等的基礎上換位思考、理解孩子;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孩子,并用真心換取孩子對你的信任,這也是保證溝通順暢的基石。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