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7-09-05 16:51:41
三.原始農業的發展
1.原始農業的興起過程
(1)時間:
①水稻:在中國的一些早期遺址中,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②粟:黃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目前發現最早的栽培粟類遺存約在公元前9000年至公元前7000年。
(2)興起地區:中國黃河、長江和淮河等流域。
(3)發展變化:由最初的“刀耕火種”,發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進行耕種。
2.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
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發展,是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
3.興起和發展的意義
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物質基礎。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1.利用第7頁《我國原始農耕時代主要遺址圖》,學生指出半坡、河姆渡的具體地點后,啟發學生觀察、分析該時代文化遺址分布的情況,尋找分布特點。
2.觀察、比較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欄式住房復原圖,分析這兩種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這兩地的原始居民在建造房屋時是怎樣考慮的?
學生分組討論后,教師進一步點明自然條件、特別是地理環境對黃河流域半坡和長江流域河姆渡的定居生活以及農耕作物品種的不同影響,從而向學生滲透人們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順應自然中要科學合理、協調兼顧的教育觀念。
鞏固小結:
1.出示話題:我國的原始居民過著什么樣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個時代嗎?為什么?(根據老師展示的歷史實物圖片,學生發揮想象力,任意選擇一種居民設計、表演他們一天的生活)
2.小制作:看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設計出一個經濟實用的表格,對所學知識進行歸類,明確農耕經濟中的勞動分工。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