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7-09-18 16:12:45
中考剛結束,成績還沒有公布。即使孩子沒考好,父母也要多理解莫責怪。
小君是我們班一名女生。她很聰明,也很努力,踏實聽話,是老師公認的好學生。但人總會失手。有一次數學考試,她考得一塌糊涂,哭得非常傷心。正好那天她值日,我讓她值日結束后趕緊回家,她卻露出很害怕的表情,告訴我如果她現在回家,爸爸媽媽一定會狠狠地罵她,她很害怕。
為了打消她的顧慮,我對她說:“你先回家,我現在給你媽媽發微信,讓她好好安慰你。”但她還是一直在哭。我告訴她沒關系,這次是個小考,不要太放到心上,回家后要從每道錯題中分析錯因,避免下次再錯。我們在樓道談了1小時。后來我送她到校門口,告訴她的父母小君現在很傷心,不要過多責備她,要幫助她解決問題,讓她對自己有信心。
看著小君和父母離開,我回到辦公室給她媽媽發了長長的微信,告訴她:小君在學校的各項表現都很優秀,這次考試是一個意外,不要過多責備她,要保護她的自信心。與成績相比,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分析錯因。
第二天,小君很高興地對我說媽媽沒有罵她。我有種很欣慰的感覺。之后,我仔細地看了她的考試分析,并幫她詳細總結,給出建議。小君很高興,稱“樓道談話”是提升成績的好方法。
從此之后,“樓道談話”成為我們班一種特殊的談心方法,也是我幫助遇到考試挫折的學生的特殊方法。
父母要有“同理心”
首先,父母要有一顆“同理心”。處在初中階段的學生,心智發展不完善,對挫折的認識程度也不夠。一旦經歷挫折,他們容易情緒崩潰。這時對他們說教沒有任何效果。父母可對孩子說“我完全理解你”“我也曾經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等。父母和孩子處在同一情境,孩子才能感覺到父母在關心、認同他。如果父母和孩子關系較親近,可通過擁抱等肢體語言安撫孩子,讓孩子敞開心扉,表露真實情緒。
引導孩子宣泄負面情緒
其次,父母要采取合理恰當的宣泄方式,幫助孩子調節情緒,引導孩子向好友、老師等傾訴,或用運動等方式轉移注意力,排解消極情緒。
引導孩子采取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勵法,讓孩子通過言語、手勢等方式向自己發出積極暗示信息,使自己朝著信息提示的方向做。比如,回憶曾經在某學科中取得的優異成績,學科老師、同學的認可和鼓勵等,以此增強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孩子情緒相對穩定后,父母可進行歸因指導。根據韋納的歸因理論,引發事件的原因可按可控性、穩定性、控制源3個維度和能力高低、努力程度、身心狀況、任務難度、運氣好壞、外界環境6個因素相互影響形成。
幫助考生重樹自信
在考生遇到考試挫折后,為提高自我效能感和自尊自信,不要把考試挫折的原因歸結于內部、穩定、可控的維度,也要避免考生將能力高低作為考試挫折的原因。
老師可通過志愿服務等方式幫助考生重新找到自我價值。考生也可通過幫助他人,提高實踐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從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收獲快樂和滿足,感受到“被需要”的價值,獲得自我成就感,實現自我價值,這是提高考生抗逆力十分重要的內在因素。
初中生對家庭有較強的依賴和歸屬需求。父母可通過與孩子進行良好溝通,鼓勵孩子,表達積極的正向情感,讓孩子有家庭歸屬感。家庭成員間也可通過娛樂等活動緩沖考試挫折對孩子的不利影響,讓孩子感受到自己一直被家庭成員保護著,這也是提高考生抗逆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考生情緒穩定后,老師和父母要引導考生直面問題,不逃避考試挫折,將試卷中出現的所有問題詳細分析,找出錯因,并進行總結和歸納,避免下次出現同樣的問題,幫助考生提高應對挫折的能力,提高意志品質。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