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7-10-23 16:49:45
學習偏科,是中學生學習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一直以來令家長頭痛不已。補課,強化做題等等方法用盡,依然收效甚微。實際上,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不同,學習環境不同,學習方法不同,產生偏科的原因各不相同。只有對癥下藥,才能有效預防和根治。
1幫助孩子分析偏科原因
形成偏科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
初中生特定的心理、生理以及課程的加重,家長、老師、接觸的媒體和書籍的影響等,都會使孩子對某一學科產生偏好或厭倦的心理,進而逐漸形成偏科現象。有的學生從小就喜歡閱讀,語言能力較強,加上小學時強化的寫作訓練,對語文情有獨鐘;有的同學頭腦反應迅速,對理科問題解決起來輕松自如,對需要大量背誦、書寫的文科則感到枯燥無味。還有的同學甚至由于對所學科目任課教師的態度,進而影響到聽課態度,從而反映到學習上的偏科。特別是中考的指揮棒對學生學習科目的導向作用,對很多同學造成有意偏科,或是主動偏科。
表現在學習態度上:
有的同學對不感興趣的科目,用的時間不多,聽講不專心,作業糊弄,而在感興趣的科目上花時間更多,進而造成不同科目成績上的差異。還有的同學某個科目總是學不好,久而久之就對這個科目產生了恐懼心理和排斥心理,成績也就越來越下降。一旦學生出現了弱勢學科,如果得不到正確的幫助和引導,往往會越來越厭煩該學科。
2幫助孩子正確看待偏科
對孩子的偏科,家長起著和老師同樣或更重要的作用。孩子偏科,家長應正確看待,家長必須針對孩子自身情況,和孩子一起分析產生偏科的原因。
很多專家告誡,要從大的方面引導,讓孩子認識到社會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綜合素質才是衡量學生的最佳尺度等等,其實這是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是家長的一廂情愿。對于世界觀正在形成的初中生,特別是初中低年級學生來說,說教往往收效甚微,如何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才是關鍵。
首先,不能讓孩子產生對偏科的認同心理。
剛上初中的孩子大多處在興趣大于毅力的階段。對自己在個別科目上存在的問題,不善于總結,長此以往,越積越多。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如果出現某科作業較慢,錯誤較多的現象,可能就是偏科的初始表現。再從孩子的卷面分析,就可以判定是不是出現了暫時性偏科。家長首先要幫孩子找出原因,要注意和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該科的課堂情況,防止出現實質性偏科。
其次,家長可以從孩子喜歡的學科入手。
讓孩子擺正各門學科的位置,認清偏科的危害性,進而克服不愛學弱勢科目的畏難情緒。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偏科是暫時性的,偏科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學習這科的興趣和自信心。
再次,要鼓勵孩子在弱勢科目上的點滴進步,如課堂發言,讀書筆記等等。引導孩子主動去接觸弱勢學科,加強對弱勢學科的日常學習,也可以從相關學科中找出突破點,進而帶動弱勢學科的提高。
3假性或暫時性偏科的幾種表現及處理方法
假性或暫時性第一種表現是一科突出,其他平平。
對這種情況,要積極鼓勵孩子對優勢科目的學習。通過優勢科目,樹立信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有學習好其他科目的能力,進而逐漸提高對其他科目的興趣,并逐漸加大對其他科目的學習投入。
第二種表現是文科或理科突出,另一方面較弱。
這就要針對較弱的科目加強學習方法和學習興趣的研究。對于文科,首先從語文入手,讓孩子有充分的時間閱讀,培養對語文的興趣,進而喜歡寫作。讀得多了,知識面就寬,寫作時才有話可說。對于數學不好的學生要把補充基礎作為重點,牢牢掌握基礎知識,在確保自己對簡單的題目完全掌握后,逐步提高難度。
第三種表現是一科較弱,其他都較強。這相對容易解決。
要注意不能盲目對孩子的弱勢學科進行補習,過多的補習可能會加強孩子對該科的厭煩情緒。特別是大班化的補習,針對性不強,可能效果并不佳。重要的是對于弱勢學科,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他對該學科的興趣。可以針對這一科目制定可行的計劃,用一年的時間逐步提高,不要急于求成。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