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7-11-28 10:30:54
01
不記得有沒有和大家講過,我在做編輯之前,還做過好幾年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呢。
那時候,“教師”在我心里簡單高大上啊。
覺得如果長大后,能嫁給一名教師,我的人生就完美了。
結果,我居然失敗了。
但也不是徹底失敗,畢竟我自己也當了幾年的老師。
做老師,除了每天面對可愛的孩子們,接觸最多的就是家長了。
在做老師的那幾年里,我和各式各樣的家長都打過交道。
說實話,有非常暖心的,也真有頭疼的,說多了都是淚啊!
有時候,家長不配合我們的工作,工作很難開展下去,但最終受影響最大的還是孩子。
我當時所在的學校,有一位27年教齡的資深老教師,當過多年的班主任,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家長與學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會成功。”
我可以非常負責任的說,凡是家長不與學校配合的,結果都是悲劇,這在我的教育經歷中無一例外。”
當時我還年輕,并沒有太理解老教師的意思,直到后來執教生涯中,見識了各種各樣的奇葩家長,才領會到什么叫做悲劇!
不過,說悲劇倒是有些嚴重了。
只是,但凡家長不配合老師和學校工作的,孩子無論從成績,還是學校表現來講,都比別的孩子要落上一截。
孩子在學校,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被老師重視的孩子,成績更優秀,自信心更強。無論在智力還是性格的發展上都會更好一些。
而被老師忽略的孩子,不僅會成績下降,出現自卑情緒,在人際交往上也容易有障礙,有些敏感的孩子甚至還可能會自暴自棄。
年齡大點的孩子還好,年齡小的孩子,老師想要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很多時候要借助家長的力量,可是家長卻不這么認為,做甩手掌柜的也比比皆是。
可是,老師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啊,要照顧一個班幾十個孩子,家長不配合老師,孩子就容易被老師忽略。
甚至有些孩子老師都不敢管,索性就“放棄”孩子了,這才是最大的悲哀。
02
今天,我就把教學生涯中見識那些“典型”家長給大家說道說道,看看您是不是醬嬸兒的。
如果是,趕緊改,千萬別因為您的一些行為,把娃給害了啊!
一言不合就動手
沖動是魔鬼!沖動是魔鬼!沖動是魔鬼!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魚媽在學校真的見過不少“暴力傾向”嚴重的家長,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家長不管三七二十一,到學校上來就動手。
家長一時沖動了,解了氣,可是卻沒有想過這會給孩子、老師造成多大的影響。
在我親眼見過的幾次“案例”當中,家長在了解事情真相后,沒有一個不后悔當時自己沖動的做法的。
可是呢,事情已經發生了,這種暴力的做法在孩子心中產生的惡劣影響也無法抹去。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寶貝疙瘩,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家長愛子心切沖動憤怒也是正常,但是在“討說法”前,請一定要搞清楚來龍去脈。
如果是自己孩子錯了,那就主動道歉;
如果是別的孩子的錯,可以去和老師反應一下情況,讓老師來協調處理;
如果是學校和老師處理不得當,可以先跟學校和老師協商下一步處理辦法。
無論如何,暴力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
如果家長能夠在此時,理智對待,不但能夠把問題處理的更好,同時也會給老師和學校留下好的印象,孩子才不會因為您的不理智受到影響。
不把學校、老師的規定當回事
遵守規章制度也是孩子學習的一部分。
學校有學校的規章制度,社會有社會的規則,如果現在不把它當回事,那么將來它也不會把你當回事。
比如去年最為慘烈的野生動物園老虎吃人事件,大家一定沒忘吧!
對于家長來說,能夠幫助孩子一起遵守學校的合理規定,就是在為他的成長鋪路。
可是如果您總是縱容孩子和學校對著干,那么最終的受害者還是孩子。
當時我帶的一個班,有個小孩學習相當好,各科都很優秀。就是有段時間莫名其妙的,成績跟玩過山車似的急速下降。
有次期中考試,一向前三的他一下滑到十幾名去了。
結果家長急了啊,找我來了,說我們老師怎么教的,孩子成績滑的這么厲害。
當時我也一臉懵逼,之前是發現他上課有時候走神兒,找他談了好幾次話,但是都沒問出個所以然來。
那天和他父母一對,才知道,他爸給他配了部手機,還讓他帶學校來了,說是讓他們同學都看看。
說白了,就是讓孩子“顯擺”一下,我當時心里那個惱啊,心里想這孩子怎么攤上這樣的爹。
這么小的孩子哪有那么強的自制力,這不是“助紂為虐”嗎!
學校曾多次和家長強調不要給這么小的孩子配手機,更不要讓他們帶到學校來。
規定看起來好像人情味不那么足,但是一定有它的合理之處,這也是為了保護大部分孩子的安全和學習環境。
家長不理解可以和學校溝通,但是不把規定當回事,那就是坑娃,魚媽現在想起來還那個氣呦!
對孩子的情況一問三不知
教育孩子的第一責任人是家長,無論你承不承認,這都是不爭的事實。
但是,在魚媽的執教生涯中,推脫責任的家長比例也真是把魚媽驚呆了!
每次開家長會,總會有那么一撮學生的家長,不是爺爺奶奶來,就是姥姥姥爺來,甚至姑姑阿姨的也見過。
理由都是同一個“父母太忙了,沒時間”。
有時候想要和孩子父母溝通一些孩子的情況,家長竟然一問三不知。
可能還會甩上一句:“我們要是啥都知道啥都會,要老師干啥吃的。”分分鐘讓人氣炸好嗎!
孩子的成長不等人,今天沒時間、明天沒時間,一轉眼孩子就長大了。
到時候再后悔當初怎么沒好好關心孩子,教育孩子,晚了!
千萬不要打著“我賺錢、我忙都是為了孩子”的旗號而忽略了孩子感受。
孩子最終教育成什么樣,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協作的結果。
不與老師溝通,老師對孩子的教育沒有一個整體的把握,老師想教育都不知道從哪下手。
因此,不管您工作有多忙,也一定要抽出時間去參加一下孩子的家長會。
一是很多事情需要您和孩子與老師面對面交流。
二是當別的孩子的父母都來參加家長會,您卻不來,孩子心理的落差得多大啊。
就算實在無法抽身,也最好定期和老師電話溝通,做一個負責任的家長。
在孩子面前批判老師
教育行業存在很多問題,這個魚媽是承認的,因為了解,所以也能夠理解很多家長對于學校、老師的不滿。
可是能夠選擇教師這個行業的大多數老師,都是懷著教書育人的心,不然沒有理由去選擇一份“操著賣白粉的心,掙著賣白菜的錢”的工作吧。
有些家長對教育問題非常重視,這是好事兒!
可一旦社會上出現一些教育事件,都會認為整個教育行業出了問題,對自己孩子的老師也大加指責,甚至當著孩子的面去批判老師,這就讓人非常寒心了。
教師確實無法否認沒有做到百分百完美,但是老師也在進步,在反思。
如果家長能對老師的工作多一分理解和體諒,老師自然也會報之以對孩子的寬容和鼓勵,這種良性循環,才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以領導姿態面對老師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份調查報告:老師最厭煩哪種家長?以領導姿態面對老師的家長排首位。
學生家長中確實不乏有各領域的精英和一些企業領導,有些家長會把姿態放的很高,覺得教育是服務行業,我交了學費,老師就應該給我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服務。
真是這樣嗎?我可不這么認為。
教育≠服務,至少在公立學校是如此。
要真的說服務,教師的付出遠大于所獲得的收入,家長也并非老師的衣食父母,關系是平等的。
教師的責任除了教書還有育人,家長和老師應該是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
家長信任老師,老師會更有干勁;
家長不信任老師,老師也會把職責范圍內的工作做到位,同樣會給孩子一份最優質的教育,但是老師的心里真的會不舒服,費力不討好的事情擱誰誰都憋屈。
其實我說了這么多,也是想讓各位家長能夠更了解教師這個行業和他們的工作性質。
多一份理解,家長和老師才能配合的更好,這樣才是對孩子更好。
縱然老師不能保證他所教的每個孩子都能成才,也無法做到每個家長都滿意。
但是他們在崗位上的付出真的比您看到的多。
您對老師多一分理解,老師的汗水就更有意義,孩子也會因為有這樣的父母而驕傲,老師也會因為您的理解對孩子更加上心。
這才是教育最大的成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