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京津冀一盤棋,寫下協同發展新篇章
時事評論背景
以任務為導向、以問題為抓手銳意改革攻堅,京津冀協同發展必將給老百姓帶來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春節剛過,北京市規劃展覽館里人頭攢動,許多游客專程趕來一覽“大國首都”的圖景。而在上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聽取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編制情況的匯報。新時代新藍圖,指引京畿大地萬木競秀、萬象更新,趕赴一場生機盎然的春天約會。
時事評論觀點
回望4年前的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工作時發表重要講話,全面深刻闡述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意義、推進思路和重點任務,開啟了京津冀大變革、大跨越的歷史性一步。匠心獨運丹青手,萬里山河起宏圖。從“歷史性工程”的戰略高度開展頂層設計,以“保持歷史耐心”“不留歷史遺憾”的戰略定力穩步發力,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正深刻改變中國區域發展版圖,鍛造出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力支撐帶。
春華秋實,歲月如歌。京津冀協同發展4年來,公眾將變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藍天更多了,環保聯防聯控聯治開啟生態文明新時代;交通網更暢通便捷,“一卡走遍京津冀”“軌道上的京津冀”成為聯通城際的生活現實;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京津高水平中小學校與河北開展跨區域合作辦學,北京協和醫院等對口幫扶河北的醫院,三省市新農合信息平臺完成對接,對口扶貧凝聚共富合力……無論是共繪發展規劃,還是基礎設施聯動、產業發展協作,抑或環保生態、公共服務等領域的協調銜接,協同發展體制機制的快速構建和緊密落實,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更深層次的變化,體現在思想觀念、治理方式上。過去京津冀三地雖互為地緣相接、人緣相親的鄰居,但發展各自為戰、產業缺少合作、交通往來不便,導致京津兩地“過胖”,“大城市病”突出,周邊地區卻“偏瘦”,“發展洼地”不少。如今在協同發展理念的潤澤下,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勢,按照頂層設計的目標協作發力,已成為三地干部群眾的共識。“一盤棋”的觀念樹立,“一家人”的情感沉淀,推進協同發展的自覺性、主動性、創造性愈發強烈。得益于這些思想靈魂里的“化學反應”,京津冀區域合作的路子越走越廣,握指成拳的合力越發顯現出來。
抬望眼,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完成好黨的十九大確立的這兩項目標任務,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深化改革、深度攻堅。如何有效疏解非首都功能,開創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典范?如何形成合理分布、相互銜接的區域產業發展鏈條,走出同構性、同質化發展的困境?京津冀跨地區環保機構如何邁出實質性步伐,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生態獲得感?協同發展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無經驗可循也無慣例可依,以任務為導向、以問題為抓手銳意改革攻堅,新一年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才剛剛翻開序章。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宏偉藍圖,只有在一件一件事地做、一茬接一茬地干中才能成為現實。由此不難理解,為什么雄安新區并不急于大干快上,而是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后再開工建設;由此也更顯清晰,為什么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人民城市為人民”,強調北京“城市規劃建設做得好不好,最終要用人民群眾滿意度來衡量”。美好前景催人奮進,繼續堅持規劃先行、改革開道、實干鋪底,我們就一定能寫下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篇章。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