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第二次工業革命
√16.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比利時人格拉姆發明了電動機,使電力作為新能源開始被用來帶動機器,電力被廣泛應用到人們的生產生活,人類進入電氣時代。特點:電力的廣泛應用。
發明成果:
①美國人愛迪生發明了電燈、電影放映機、攝像機和留聲機等電器,其被譽為“發明大王”;
②德國卡爾.本茨1885年成功地設計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輛使用汽油內燃機的汽車。
③1913年美國工程師亨利.福特首先在汽車的生產中使用了流水線裝配工藝。
④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制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架飛機。
16、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美國、德國、法國、日本、俄國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17、19世紀晚期20世紀初期,由于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加劇,爭奪世界霸權斗爭愈演愈烈,導致兩大帝國主義軍事侵略集團——德、奧匈、意三國同盟(以德國為核心)和俄英法(以英國為核心)三國協約形成。歐洲兩大軍事集團形成的影響:歐洲兩大軍事集團形成后瘋狂的擴軍備戰,為了控制歐洲和世界霸權進行激烈的爭奪,使世界局勢日益緊張,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巴爾干半島位于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要沖,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列強對其的爭奪尤為激烈,被稱為歐洲的“火藥桶”。
18.√▲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導火線是薩拉熱窩事件;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為了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刺殺了在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參加指揮軍事演習的奧匈帝國皇太子斐迪南,這就是著名的“薩拉熱窩事件”,但是這一偶然發生的事件卻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給人類帶來了嚴重的災難。意義:
根本原因: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加劇。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在歐洲形成了西線、東線、南線,起決定作用的是西線和東線。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殘酷的戰役是凡爾登戰役。結果: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宣告結束。這一場非正義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一戰性質)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