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8-05-14 21:05:43
教學目標
1、了解蚯蚓的生活習性和適于穴居生活的形態、結構、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與人類的關系,在了解其它環節動物的基礎上,理解環節動物門的主要特征。
2、通過觀察蚯蚓的實驗,繼續培養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通過對觀察到的現象分析與討論,對環節動物門特征的概括,繼續培養分析、歸納、綜合的思維能力。
3、通過了解蚯蚓適于穴居生活的特點,培養“結構與功能”“生物體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通過環節動物與其它動物的比較,進行生物進化的觀點教育;通過了解蚯蚓與人類的關系,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重點、難點分析
本課的重點是“觀察蚯蚓”的實驗,并通過實驗了解蚯蚓適于穴居生活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征。從教材的設計我們可以看到,通過實驗觀察讓學生在接觸活體動物的過程中去了解它并思考問題是符合學生學習規律的好方法,所以,指導學生認真做好實驗的每一個步驟是本課的重點,觀察的過程就是學生對蚯蚓的系統了解過程,通過觀察學生自己可以發現許多問題,例如,“蚯蚓沒有腳,是靠什么來運動呢?”“蚯蚓沒有眼睛可為什么能夠對光線做出反應呢?”等等,同時,通過觀察也使學生在興趣的引發下不知不覺地接受著科學方法的訓練:
觀察→發現問題→提出見解(假說)→實驗驗證(反復多次)→得出結論
這樣的實驗雖然從“觀察水螅”就開始了,但是,由于水螅的結構簡單,個體又小,學生對其又不熟悉,興趣性不高。所以,其效果是不明顯的,而對蚯蚓的觀察則大不一樣。首先是學生對蚯蚓很“熟悉”,有著極大的興趣;其次是實驗的過程對學生的吸引力也很強;如將蚯蚓分別放在粗糙的紙上和玻璃板上來觀察其運動的變化,從而使學生提出疑問等等。這樣仔細地觀察蚯蚓即使是對那些非常“熟悉”蚯蚓的學生來說也是第一次。因此,引導學生做好實驗的每一步并充分理解該步驟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學生是認真按照實驗要求去做的話,那么,其收獲將超出教材的要求,因為在實驗中,學生會觀察到許多有趣的現象并提出許多問題,從而使他們了解到更多的知識。當然,這些知識不僅僅是有關蚯蚓的,其更多的知識可能是有關生物實驗方面的。例如,“將浸過醋的棉球放在蚯蚓的前端附近……”棉球浸多少醋?浸什么樣的醋?放在蚯蚓的前端附近是近一點好還是稍遠一點好?……等等。通過實驗過程學生會在實際操作方面得到很大的收獲。也許有些學生會逐漸總結出自己的一套實驗操作方法,它可能會與教材或老師的要求有差別,但實際操作中可能會更簡練,更精確。所以,重視實驗,尤其重視學生分組實驗是達到本課教學目標的重要方面,決不能以講述為主,而要以學生實驗為重點。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