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8-05-14 21:15:37
二、教學過程
1。引言的設計:
(1)依教材順序引入:由于本課是本章內容的第一講,而本課的蝗蟲與本章的題目——節肢動物門有何關系呢?應該在引言中簡單說明,例如:“節肢動物的最大特點是足分節,大家看看手中的蝗蟲標本(或活體),它具有這個特征嗎?”在學生回答后,教師將蝗蟲屬于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的分類地位向學生講明,然后再簡單說明為什么要以蝗蟲為代表來學習昆蟲。(因為蝗蟲體型較大、結構典型、分布廣、易捕捉,同時它又是農業害蟲……等。)這樣的引言很清楚、簡潔,但不一定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一般不采用這樣的引言。
(2)從實物引入:首先將蝗蟲活體或標本發給學生,然后直接提出問題,如:“大家拿到的動物是什么?”“誰能描述一下蝗蟲的形態?”……這樣的引言將門綱的內容舍去而直接將本課的主題展現給學生,讓學生明確本節課就講蝗蟲。同時從發放和觀察實物開始,會使學生將注意力很快集中于手中的蝗蟲,興趣陡然而升,這是一種既突出主題又能抓住學生注意力的較好的引入方式。
(3)其他引入的方法:由于本課要講的蝗蟲是學生非常熟悉的動物,直接引入,學生會不感興趣。所以,要了解學生情況,往往學生對很熟悉的動物缺乏細心的觀察,這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問題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蝗蟲用什么來呼吸?”“蝗蟲有耳嗎?”“蝗蟲有鼻子嗎?”“蝗蟲是怎樣繁殖后代的?”……等等,對于這些問題,多數學生是不清楚的。所以,從設疑來引入也是較好的方法。另外,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利用錄像等做為引入方式,放一段有關蝗蟲的錄像片,然后根據錄像內容設計幾個問題,從而引出本課的主題。總之,引言的設計多種多樣,但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最主要目的。
2。新課的設計:
以“實物引入”的方法為例來設計教學過程比較適合本課的特點,也是大多數學校和生物教師容易做到的,同時對激發學生的興趣有較好的效果。所以,下面就這種方法談談具體的教學設計。
(1)課前準備:由于教學進度正好是在秋后,所以,課前發動學生捕捉到足夠量的蝗蟲是很容易的事,有了實物,課上的安排就可以圍繞著實物的觀察而展開。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