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 2018-05-23 22:32:34
如引用流行歌詞:《一笑而過》(“寬容”話題),《未來的主人翁》(“素質教育”話題),《我要的幸福》(“家庭”話題),《一千零一個愿望》(“心愿”話題)等。
6、設問式
用設問來引起讀者的思索,如說明文的題目《地球是圓的嗎?》《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議論文的題目《老實人總是吃虧嗎?》《什么樣的青春最美》《“順境出人才”嗎?》等。又如《錯?對!》,先問后答,以簡馭繁,又穿插標點,構思巧妙。再如《我從日本郵局取回了什么?》(“效率”話題)《我是誰?》(“假如記憶可以移植”話題)等。
7、對偶式
如《朋友最真,友情最貴》《讀智慧之書,做有用之才》《一頭白發,滿山青蔥》《夢繞吳山翠,情隨湘水流》(“環保”話題),《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人生感悟”話題),《斬斷親情,昭顯正義》(“人與我”話題)等。
8、夸張式
如《那個障礙粉碎了我》(“挫折”話題)等。
9、呼告式
如《別了,漫畫書!》(“書”話題),《給生活加點苦吧!》(“關注生活”話題),《回來吧,媽媽!》(“親情”話題)等。
三、反常法(矛盾法)
逆向思維,力求出新:如《感謝你的敵人》《珍惜你的痛苦》《敗了,多好》(“競爭”話題),《往事并不如煙》《以胖為榮》(“關注生活”話題),《真想做個后進生》《渴望停電》(“素質教育”話題)。又如《近墨者未必黑》《“閑書”不閑》《不知足者常樂》《好人一生平安?》標題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而《無情的父親》、《說謊的老師》用形貶實褒手法,反彈琵琶式的作文標題,反而能比正面選題更吸引人。
四、懸念法
如《讓腦袋作360度轉動》,腦袋怎能360度轉動,讓人大生好奇之心,作者有意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五、符號法
《1+1=?》、《金錢≠幸福》《爸爸+媽媽<我?=《成績≠素質》《生活——???》。又如一則新聞報道——《99+1=0》——合格產品99個,不合格產品1個,前功盡棄。
六、移用點染法
運用或模仿中外文學名著書(篇)名、名人、名事、名物擬題。如《道德苦旅》(模仿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誠信無價》(模仿電視劇《情義無價》),《蘇東坡的選擇》等。如此機智地移用點染,推陳出新,妙趣橫生。
課后筆者讓學生以“病”為話題做練習,結果題目豐富多彩,擬出的題目有《為生病而歡呼》《戰爭》《有病?》《無形的殺手》《心靈被腐蝕》《渴望生病的女孩》《病魔的咒語》《善變的意志》《享受病痛》《顫抖的瞬間》《堅持就是勝利》《思念也是一種病》等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