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8-10-16 17:16:43
武鋼實驗學校語文高級教師董敏
從15年開始至今年,中考作文連續三年都是材料作文。從主題來說,材料中首先講述了小魚和青蛙之間的故事,然后將這個故事引入一個具有普遍性的道理上——“人們在認識新事物時,總是受到已有經驗的限制,所以要獲取新知識,必須拓寬視野”。這句話不僅闡明了“道理”是什么,還指出了人們應該怎么做。“考生只要抓住這兩點,作文就能寫的比較完整。”在董敏看來,今年作文題難度適中,但要寫出彩并不容易。學生既可以寫議論文,也可以寫記敘文,但是寫議論文時,可能論據會不太好找,考驗學生的知識儲備。“中國清朝閉關鎖國、80年代改革開放等材料可以用來作論據。”考生寫作時,可以把握住時代的脈搏,使用“淘寶出現”“共享單車的流行”等鮮活的時事素材。
校長讀書會曾分享此書
早在今年3月26日,武漢第三寄宿中學校長吳曉紅做客長江日報校長讀書分享會時,曾讀過這本書。
“在魚的腦袋里,人是長著兩條腿的魚,鳥是長著翅膀的魚,它是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認知世界。正如最后魚自己跳上岸才發現之前認知都是錯的一樣,只有當學習者的環境發生改變,激起他的學習欲望,才能形成新知識。”
怎樣促進孩子學習新知識?吳曉紅說,“學習源自一種需求、一種意愿或一種缺失。要讓孩子了解新知識具體有什么用,引入一個發問的階段,不直接提供答案,讓他感受到新知識的‘好處’。一切讓孩子產生學習欲望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而沒有學的欲望教得再多也徒勞,孩子在校內校外的各種課上得不少,但為什么反而學得越多越差勁?吳曉紅指出:“因為教并不等于學,當教學被當作一種簡單的知識傳遞時,它不能引發學習,甚至會阻礙學習。”這個故事還說明了在人們基于自己現有的知識建構新知識中,創造性的機遇和危險并存。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