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9-02-28 17:06:16
繼續執行普通高中招生范圍內各初中學校指標分配錄取分數線的學校和最低的學校之間的差距不大于40分的錄取原則。
繼續將參加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人數與指標錄取人數掛鉤。凡報名參加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人數少于2019年1月20日學籍人數的,除流動人口子女回原籍報考(以主管教育部門出具回原籍報考證明材料人數為準)外,按照減少人數的50%扣減該初中學校分配指標,扣除的招生指標納入統一錄取指標中。這是加強初中學校防輟控輟工作的措施之一。
各初中學校是指標生資格審核的責任主體,各學校取得指標生資格考生的名單要具體到每個班級,經班主任、教務主任(或年級組長)、校長簽字確認,在校內醒目位置公示,公示期為5天。公示無異議后報主管教育部門核定并作為指標錄取的依據。主管教育部門在門戶網站向社會公告,公開接受群眾監督。經主管教育部門核查或群眾舉報發現存在弄虛作假的,由主管教育部門取消相關考生指標生資格,同時按照有關規定對學校直接責任人給予嚴肅處理。
十、關于特殊考生加分錄取政策
今年,執行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東營市戶籍、農村自愿放棄二胎生育指標終生只要一個女孩的家庭的女考生,軍人子女(包括現役軍人的子女、烈士子女、因公犧牲和病故軍人的子女)等特殊考生加分政策。特殊考生在本人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總分基礎上加分參加錄取,若考生同時具備幾項,只選其中一項,不累計加分。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軍人子女教育優待辦法實施細則》確定的工作程序,“軍人子女”需憑軍人所在團級以上單位政治機關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出具的證明,交東營軍分區政治部核準匯總后報市教育局,市教育局依據實施細則在普通高中錄取中予以優待。
十一、關于民辦普通高中錄取
民辦普通高中錄取與公辦普通高中錄取同步進行。若第一志愿報考民辦普通高中的考生數量完不成招生計劃時,由市教育局向社會發布信息,各民辦普通高中組織考生二次報名,并按照錄取程序確定錄取學生名單。
十二、關于職業院校招生
4月8日-10日,考生報考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時同時填報普通高中和市內中等職業學校志愿。市內中等職業學校志愿分為第一、第二志愿,考生可根據各縣區中職學校專業特點自主選擇。
各初中學校負責為考生網上填報志愿提供便利條件,指導考生網上填報志愿、打印志愿表,由考生及家長簽字確認后,以學校為單位匯總、留存。
報考職業中專學校的考生,根據考生志愿和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按照由高到低的原則,由有關職業中專學校辦理錄取手續。考生還須到有關職業學校確認具體專業,領取錄取通知書。若考生第一志愿計劃滿額,根據考生第二志愿學校計劃缺額情況按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由高到低錄取。
報考初中后高等職業教育、高等師范教育及三年制普通中專學校的考生,按照《東營市2019年初中后高等職業教育、高等師范教育及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招生工作意見》規定的填報志愿方式辦理志愿填報、錄取手續。東營市體育運動學校招收的普通中專學生,由招生學校負責在規定時間內到市教育招生考試院辦理錄取手續。
十三、關于學生學籍注冊
普通高中錄取工作完成后,由市教育局按照核發錄取通知書的新生名單和學生報到佐證材料(繳費票據存根、學生錄取通知書以及家長到校簽字確認表格),通過山東省基礎教育管理信息化平臺完成學籍注冊。各普通高中學校于7月31日前向主管教育部門和市教育局報送未報到學生名單,學生沒有到校報到入學的,學校不得通過招生程序將其學籍注冊成正式在校生。特別提醒您,市教育局核發錄取通知書的新生名單是高中學籍注冊的依據,凡市教育局未核發錄取通知書,或錄取通知書未加蓋東營市教育局普通高中錄取專用章的,一律不予注冊學籍。凡取得普通高中學籍的學生確需轉學的,須達到轉入公辦普通高中學校當年錄取分數線。其中未參加我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在市外取得普通高中學籍的學生,其成績按照我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進行折合。
中等職業學校學籍注冊。新生辦理入學手續后,學校在20個工作日內通過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管理信息系統為其建立學籍電子檔案,并逐級上報學籍主管部門審批,完成學籍注冊。
高等職業(師范)教育院校、三年制普通中專學校學籍注冊。新生報到后,錄取學校將組織對其入學資格進行審核,審核合格后,辦理學籍注冊手續。
十四、關于招生錄取工作紀律要求
各普通高中學校不得違規進行招生宣傳,不得違規提前招生,不得招收規定區域外學生,不得超出學校合理規模和班額要求招生,不得采取不正當手段招生,不得接收已按規定程序被其他學校錄取的學生。公辦普通高中不得招收復讀班,不得招收往屆生插班復讀。嚴肅查處各種名目的違規招生和亂收費行為。
按照教育部“一人一號、籍隨人走、人籍合一”的要求,嚴禁普通高中學校接收學生跨校借讀,嚴禁空掛學籍。
編輯推薦:
2019年山東各市中考考試時間及科目安排匯總
最新中考資訊、中考政策、考前準備、中考預測、錄取分數線等中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盡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