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1.“兩考合一”。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主要衡量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習要求的程度,考試成績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基本依據。已經實行初中畢業、高中招生“兩考合一”的地區要統一規范為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個別沒有實行“兩考合一”的地區要從2017年秋季入學的初中一年級學生起實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現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試,加重學生備考負擔。
2.考試科目。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范圍覆蓋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規定的所有科目,實行“全科開考”,包括現有的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信息技術和地方課程等,并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調整而調整。綜合實踐活動的其他相關情況(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勞動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應結合實際作為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各地要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每門課程,確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質量。
考試各科目分值的設定,應以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課程標準設定的課時、課程容量等為主要依據,避免個別科目分值過低、科目之間分值差距過大。
3.考試方式。語文、數學、外語實行紙筆閉卷考試,有條件的市(州)外語考試可增加聽力測試、口試。物理、化學、生物采取紙筆考試和實驗操作技能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可每個科目兩項考試成績合并計算作為學科總成績。實驗操作技能考試按我省相關要求執行。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實行紙筆考試;信息技術實行上機操作考試;體育與健康考試科目由體能和技能項目組成,鼓勵多項目抽考選考,由市(州)統一組織實施。音樂、美術成績由藝術素質測評成績和技能測試成績組成,由市(州)確定具體要求。地方課程的考試方式由各市(州)確定。文化學科可以根據學科性質和特點,采取各科分卷或相近科目合卷的方式考試。
4.命題要求。考試命題要充分發揮學業考試在課程改革中的積極導向作用,兼顧畢業考試和招生考試的不同功能。要根據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緊密聯系社會實際與學生生活經驗,增強考試內容的基礎性、綜合性。要在全面考核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性質的內容,加強對學生獨立思考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根本,注重對學生科學素養、人文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的基礎考查。
語文、數學、外語科目命題由省教科所組織,其他科目考試命題由各市(州)組織實施,各地也可根據需要進行聯合命題。各級教研部門應深入研究新形勢下學業水平考試科學性和規范性的辦法,通過教師培訓、編寫考試說明等加強對學業水平考試的指導,促進初中教師對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全面理解和把握。省級教研部門要加強對各地命題指導和必要的培訓,每年對各地試題進行評價并發布評價報告。
5.考試時間。按照義務教育課程方案的規定和要求,語文、數學、外語考試一般于每年的6月中旬進行。物理、化學、道德與法治、歷史、生物、地理、信息技術7科考試和物理、化學、生物實驗操作考試按照“學完即考”的原則,及時安排;體育與健康考試、音樂和美術技能測試安排在九年級下學期進行。要認真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省定課程計劃,不得提前結束課程安排考試。
6.成績呈現。改進考試成績呈現方式,可以采用分數、等級等形式呈現,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實行等級呈現,克服分分計較,避免過度競爭。采取等級呈現方式的,可以分為A、B、C、D、E等若干等級。音樂、美術用等級或“合格”“不合格”呈現。學業水平考試結果的應用,由各地制定學業水平衡量和招生錄取相關實施意見予以確定。將體育與健康納入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計分科目,其分值權重原則上不低于總分的8%。
7.考試組織。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具體由各市(州)組織實施。各市(州)要制定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細則,針對不同學科的性質和特點,確定具體的考試方式和方法。
2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1.評價內容。綜合素質評價是對學生全面發展狀況的觀察、記錄和分析,是培育學生良好品行、發展個性特長的重要手段。評價內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五個方面。各地和學校要根據義務教育的性質、學生年齡特點,結合教育教學實際,進一步細化和完善五個方面的評價內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學生的全面發展情況和個性特長,注重考查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養成和突出表現。
2.評價依據。以學生在校期間的成長記錄為主要依據,包括:思想品德與行為規范評價和成長發展的記載;各學科的學業成績記錄和學習小檔案的記載;參加專題教育、社會實踐活動、學校和班級及社團活動的記錄,“個性特長”和獲得獎勵的記載;身心健康狀況記載;藝術特長和基本素養記載;校本課程的考查結果等。
3.評價程序。主要包括寫實記錄、整理遴選、公示審核、形成檔案。學校要為學生建立成長記錄,教師要指導學生客觀記錄反映綜合素質評價主要內容的具體活動,搜集相關事實材料,及時填寫活動記錄單。每學期末,教師要指導學生依據寫實記錄材料整理、遴選出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動記錄和典型事實材料,記入綜合素質檔案。遴選出來、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動記錄和事實材料必須于每學期末在教室、公示欄、校園網等顯著位置公示。學校要對相關材料進行匯總,為每位學生建立綜合素質評價檔案。檔案材料要突出重點,簡潔明了,便于在招生中使用。
4.結果運用。初中學校和教師要充分利用寫實記錄材料,對學生成長過程進行科學分析,引導學生發現自我,建立自信,指導學生克服不足,明確努力方向。學校要將學生綜合素質檔案提供給高中階段學校,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擇優選拔新生、自主招生的重要參考或依據。各高中階段學校要根據學校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要求,制定科學規范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和辦法,組織對檔案材料進行研究分析,做出客觀評價,作為招生錄取的參考或依據。各高中階段學校要在招生章程中明確提出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的具體使用辦法并提前公布,規范、公開使用情況。
5.評價實施。初中綜合素質評價具體實施辦法可參考借鑒我省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各市(州)要基于學生發展的年齡特征,結合當地教育教學實際,研究制定初中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并指導學校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 實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1.“兩考合一”。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主要衡量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習要求的程度,考試成績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基本依據。已經實行初中畢業、高中招生“兩考合一”的地區要統一規范為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個別沒有實行“兩考合一”的地區要從2017年秋季入學的初中一年級學生起實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現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試,加重學生備考負擔。
2.考試科目。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范圍覆蓋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規定的所有科目,實行“全科開考”,包括現有的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信息技術和地方課程等,并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調整而調整。綜合實踐活動的其他相關情況(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勞動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應結合實際作為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各地要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每門課程,確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質量。
考試各科目分值的設定,應以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課程標準設定的課時、課程容量等為主要依據,避免個別科目分值過低、科目之間分值差距過大。
3.考試方式。語文、數學、外語實行紙筆閉卷考試,有條件的市(州)外語考試可增加聽力測試、口試。物理、化學、生物采取紙筆考試和實驗操作技能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可每個科目兩項考試成績合并計算作為學科總成績。實驗操作技能考試按我省相關要求執行。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實行紙筆考試;信息技術實行上機操作考試;體育與健康考試科目由體能和技能項目組成,鼓勵多項目抽考選考,由市(州)統一組織實施。音樂、美術成績由藝術素質測評成績和技能測試成績組成,由市(州)確定具體要求。地方課程的考試方式由各市(州)確定。文化學科可以根據學科性質和特點,采取各科分卷或相近科目合卷的方式考試。
4.命題要求。考試命題要充分發揮學業考試在課程改革中的積極導向作用,兼顧畢業考試和招生考試的不同功能。要根據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緊密聯系社會實際與學生生活經驗,增強考試內容的基礎性、綜合性。要在全面考核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性質的內容,加強對學生獨立思考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根本,注重對學生科學素養、人文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的基礎考查。
語文、數學、外語科目命題由省教科所組織,其他科目考試命題由各市(州)組織實施,各地也可根據需要進行聯合命題。各級教研部門應深入研究新形勢下學業水平考試科學性和規范性的辦法,通過教師培訓、編寫考試說明等加強對學業水平考試的指導,促進初中教師對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全面理解和把握。省級教研部門要加強對各地命題指導和必要的培訓,每年對各地試題進行評價并發布評價報告。
5.考試時間。按照義務教育課程方案的規定和要求,語文、數學、外語考試一般于每年的6月中旬進行。物理、化學、道德與法治、歷史、生物、地理、信息技術7科考試和物理、化學、生物實驗操作考試按照“學完即考”的原則,及時安排;體育與健康考試、音樂和美術技能測試安排在九年級下學期進行。要認真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省定課程計劃,不得提前結束課程安排考試。
6.成績呈現。改進考試成績呈現方式,可以采用分數、等級等形式呈現,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實行等級呈現,克服分分計較,避免過度競爭。采取等級呈現方式的,可以分為A、B、C、D、E等若干等級。音樂、美術用等級或“合格”“不合格”呈現。學業水平考試結果的應用,由各地制定學業水平衡量和招生錄取相關實施意見予以確定。將體育與健康納入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計分科目,其分值權重原則上不低于總分的8%。
7.考試組織。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具體由各市(州)組織實施。各市(州)要制定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細則,針對不同學科的性質和特點,確定具體的考試方式和方法。
2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1.評價內容。綜合素質評價是對學生全面發展狀況的觀察、記錄和分析,是培育學生良好品行、發展個性特長的重要手段。評價內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五個方面。各地和學校要根據義務教育的性質、學生年齡特點,結合教育教學實際,進一步細化和完善五個方面的評價內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學生的全面發展情況和個性特長,注重考查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養成和突出表現。
2.評價依據。以學生在校期間的成長記錄為主要依據,包括:思想品德與行為規范評價和成長發展的記載;各學科的學業成績記錄和學習小檔案的記載;參加專題教育、社會實踐活動、學校和班級及社團活動的記錄,“個性特長”和獲得獎勵的記載;身心健康狀況記載;藝術特長和基本素養記載;校本課程的考查結果等。
3.評價程序。主要包括寫實記錄、整理遴選、公示審核、形成檔案。學校要為學生建立成長記錄,教師要指導學生客觀記錄反映綜合素質評價主要內容的具體活動,搜集相關事實材料,及時填寫活動記錄單。每學期末,教師要指導學生依據寫實記錄材料整理、遴選出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動記錄和典型事實材料,記入綜合素質檔案。遴選出來、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動記錄和事實材料必須于每學期末在教室、公示欄、校園網等顯著位置公示。學校要對相關材料進行匯總,為每位學生建立綜合素質評價檔案。檔案材料要突出重點,簡潔明了,便于在招生中使用。
4.結果運用。初中學校和教師要充分利用寫實記錄材料,對學生成長過程進行科學分析,引導學生發現自我,建立自信,指導學生克服不足,明確努力方向。學校要將學生綜合素質檔案提供給高中階段學校,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擇優選拔新生、自主招生的重要參考或依據。各高中階段學校要根據學校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要求,制定科學規范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和辦法,組織對檔案材料進行研究分析,做出客觀評價,作為招生錄取的參考或依據。各高中階段學校要在招生章程中明確提出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的具體使用辦法并提前公布,規范、公開使用情況。
5.評價實施。初中綜合素質評價具體實施辦法可參考借鑒我省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各市(州)要基于學生發展的年齡特征,結合當地教育教學實際,研究制定初中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并指導學校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