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全國各地中考時間不一,有些地區的同學早已經中考結束了,接下來同學們和家長面對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估分。今天顏老師就為大家帶來中考估分填志愿的小技巧,
究竟如何估分才能更加準確呢?顏老師綜合網上和一些專家的信息,整理下面的一些技巧,為廣大同學和家長提供參考。
1
統一參考標準
以往分數統計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按照中考書面考試科目計算,即語文150分,數學150分,英語150分(其中聽力測試30分),思想品德與歷史合卷(80、70)共150分,物理與化學合卷(90、60)共150分,筆試總分750分;二是中考書面考試總分,加上體育60分,理化生實驗15分,滿分825分統計。
在參照估分時一定要注意統一標準,尤其是參考各所學校志愿填報預估線時,應問清學校給出的志愿填報預估線是否包含體育和理化生實驗分數。
2
文理有別,適當從嚴
一般在具體估分時,建議采取“快速回憶,復現答案,適當重做”的程序?焖倩貞、準確回憶和核準答案是估分基礎。而估分的關鍵是,要能準確回憶和核準自己所做的答案。估分時,考生切記不要受他人影響,最好一個人靜心思索,最好不與其他同學商量,防止從眾心理。
估分時應文理有別,適當從嚴。網上閱卷判分嚴格,誤差較小。要提高估分準確度,就要嚴格按答題步驟,不同科目,采用不同方法估分。對理科考卷來說,步驟、程序、解題規范性與答案同等重要。答案對了,步驟不完整、數據沒有代入,單位出錯也是要扣分的,所以要堅持“分步給分”的原則。文科要遵循主觀題“踩點”與“踩意”相結合方法,分析標準答案的得分點,自己答案與標準答案核心意思相同、相近則給多分,不全則給少分,偏離或者沒有則不給分。
3
寬嚴適宜,不隨意“去掉小分”
估分時“宜緊不宜松”,考慮小分。通常,單科目計入總分時不要隨意“去掉小分”,中考一分之差可能就是一個檔次。建議考生至少試估3次分。第一次是按正常估分、松緊適當、寬嚴適宜;第二次是按從松估分,即稍微松一點,將可得可不得的“模棱兩可分”估算在內;第三次是按從緊估分,即稍微緊一點,將可得分可不得分及“模棱兩可的分”均不估算在內。具體評分時,答案與評分標準完全吻合或十分吻合的,可以估滿分或扣少量分。如果出現答案與評分標準有差異的,應征求老師意見。
4
理性估分,消除不當因素對估分的影響
1、考生在估分時會受到一些心理因素的影響。優秀生往往能較快發現并意識到自己在試卷中出的錯,在估分時容易過于“保守”。相反,一些平時成績不太好的考生,受自我認識水平的限制,考后自我感覺良好,估分時會不自覺地對考試成績評價過高,缺少余地。
2、一些考生在估分時還會受到周圍同學估分信息的“暗示”,如班上某一同學的平時學習成績與自己差不多,而這位同學估計的分數高過自己,就會導致這位考生對自己成績的高估。有些平時中等偏上考生,中考卻考得很好,估分卻不高,原因是怕估高了被別人笑話。
3、不同學校對待估分的做法也對估分產生影響。有的學校在任課老師的精心組織下,由學生估分,老師核實,確定估分結果,這樣可以保證估分結果的客觀性。同一學校對學生統一指導、統一估分,這樣的估分結果有一定可比性,學生可通過估分結果看到自己在學校的名次,參照估分名次填志愿。而有的學校完全由學生自己估分,甚至推遲估分時間;有的學校為了控制生源外流,利用估分對優秀學生有意壓分,使這些學生不能對自己成績恰當判斷,對他們報考更好的學校有影響。
準確估分的三大黃金規律
1、考慮學生最大概率的排名
最大概率,是指學生在整個初中階段或者初三學年,期中、期末等重要考試的排名一般處于年級的哪個部分,這就是學生考試的最大概率。家長不要太在意孩子超常發揮或者超差發揮的那次,而是要求一個最大的可能性。
2、征求班主任或任課老師的建議
誰是最了解考生學業水平的人?并不是家長,而是班主任或任課老師。因此,家長可以征求一下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的意見,請他們比較客觀地分析孩子的學業情況。
3、分析考生的性格和志愿
家長要分析孩子的情緒和性格,如果是對壓力比較敏感的孩子,容易出現考試上的情緒波動,那么就不要給孩子過高的志愿壓力;相反,如果是抗壓能力好的孩子,那么家長可以讓他去沖一沖,搏一搏。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