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本來我是沒有資格談論這個話題的,因為我們家的雙胞胎女兒是2016年的6月份才出生的。一個叫羅思思,一個叫羅維維,現在還不到一歲大,作為一個不到一歲大孩子的父親,我有什么資格談論教育問題呢?
畢竟為了當這個父親我也想了很多年,所以那就聊聊吧。首先我思考的起點是什么?孩子這東西跟我們的關系是啥?
我的合伙人脫不花說過:“孩子就是你人生中的一個房客。”我們這代人和人類歷史上所有的人都不一樣,首先我們面對的是一個高度變動的社會,你不能指望孩子20歲以后還守在你身邊,還過著大家族生活,這不可能。
現在科技的發展太迅猛了,美國的癌癥等一系列疾病都在攻克,如果不出意外,我們這代人可以活個100歲甚至更多。在這100年的生命里,孩子跟你一起共度的時間只有20年,那可不就是房客嘛。他的一生和你的交集其實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大。
一、我們和孩子關系的惡劣定義
1、孩子一定不是你的人質
很多人,夫妻關系不是很好,就想:“是不是生個孩子,我老公就能安穩一點,就能回到家?”這不就是把孩子當人質嗎?這就是你跟孩子關系最惡劣的定義。
2、孩子不是你的制造物
很多家長教育的焦慮很多都來自這里,以為自己要為孩子的以后負責,覺得自己是工廠孩子是產品,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那么這個觀點錯在哪里?孩子是上天派下來的生靈,來的時候劇本都寫好了,你最多充當的是舞臺監督,劇本是改不了的。
據我觀察很多中國家庭有這樣的思維方式:舉個例子,“我只希望你這輩子平平安安,也不指望你大富大貴”這個觀點很多家長都有,但這就像是老地主的教育觀啊!就像很多父母買了幾套房,覺得孩子以后萬一買房困難,不如自己先置辦好,以后孩子也不會太辛苦。這樣,房子就像是一個龜殼,孩子就像小蛇一樣,安穩的住在龜殼里,將自己保護起來。
我們的孩子將來面對的那個社會,它的不確定性要比我們想象的大得多。孩子不是出生比我們遲的人,而是死的比我們遲的人,將來他們的世界真的是狂潮,你的世界觀,你的所有的本事和財富是沒辦法應對孩子未來的生存問題的。你以為一套房就可以幫助孩子的一生嗎?孩子的一生追求是什么?難道就是安居樂業嗎,一套房子一個不錯的收入,然后就混吃等死?這種日子過一個星期可以,估計到了第八天怎么都受不了,人活著就應該出去折騰折騰。
人的需求,在農耕時代是風調雨順、平平安安。但是對于我們這代人來更應該追求點刺激,過的比別人強一點。對自己有要求、有存在感,這才是孩子一生面臨的最大問題。
所以,如果我們一開始的出發點就是希望孩子平平安安、不惹事,那等孩子長大后有了自己的思想他就很可能埋怨父母。這是我們跟孩子惡劣關系最根本的出發點,那這個出發點他本質是什么?
我們還要回到脫不花講的那個定義:“孩子就是我們生命中的房客。”在一起相處一起居住的20年,孩子與我們相處的這段時光對他們幫助很大。
二、我們和孩子到底是什么關系?
第一種關系:是門把、是門窗、是墻壁
不但是為他遮風擋雨,而且是他一些壞習慣的堤壩。比如懶惰可不可以?不守時可不可以?對人不尊重可不可以等。要知道孩子成長的時候如果沒有約束,那很容易出現問題。所以我們要堅決當一副門板,將孩子成長中遇到的一些壞的東西阻擋住。
說到親子關系,對我影響很大的一個詞是“不懷敵意的鑒定”。我們覺得自己是大人,他們是孩子,大人不跟孩子一般見識。但往往很多父母都做不到,比如帶孩子出去見朋友,讓孩子叫叔叔阿姨的時候孩子不叫,躲在你身后。這個時候你覺得臉上掛不住,覺得自己受到了傷害,可能會批評孩子,就是對孩子產生敵意,其實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不懷敵意的鑒定”。
就像之前我一個朋友,兒子將玩具亂扔,這位父親平靜的跟孩子說:“自己扔的東西要自己撿起來”。孩子還是鬧,他反復的平靜說兩次,孩子居然乖乖的撿起了玩具并收好。當然前提是不含敵意的,要讓孩子知道為自己行為造成的結果負責。其實這一點很多父母都做不到,孩子亂扔玩具后都是父母幫著收拾,他們不覺得這件事情要由孩子自己負責,壞習慣就這么養成了。
第二種關系:我們是教練
教練和運動員的關系就是:幫你定目標、提供必要的幫助。定義目標非常重要,大部分孩子都是沒有目標的。比如中午在你辦公室定外賣,不知道吃什么,很糾結,如果這個時候要是有個人推薦定什么搭配什么飲料,那吃飯這件事是不是頓時變得很簡單了?所以幫孩子設定目標,讓孩子有努力的方向,這就是父母要做的重要的事情之一。
你當孩子的教練,幫孩子設定目標之后,教練和運動員是要一起奔赴這個目標的。中國式的父母,一般不是幫孩子解決問題,而本身就是孩子的問題。我們不由得想想自己小時候,父母不讓我們看電視,天天逼著我們干這干那,答應我們的事情不承諾,我們所有的欲望在他們的面前都沒辦法釋放,所以我們從小跟父母的關系緊張都是怎么來的啊?就是因為我們跟他們的目標不一致,我們就是博弈的關系。
父母和孩子的關系一定不是指揮和合唱團的關系,而是領唱和合唱的關系。我在前面把臉露在外面,我們一起面對這個世界面對觀眾,把這場演出演好,這個特別重要。當你跟孩子定完目標后,你們就是一個戰線的了。
第三種關系:父母是孩子的示范
其實我們這一代人,把教育這件事想多了,如果你完全不教育會怎樣?孩子將來長成的樣子就是你現在的樣子,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和傳承十分重要。比如在宗教傳播的時候橫向傳播特別困難,但縱向傳播就特別容易,這就是示范的力量。
如果孩子以后要找女朋友,這個女孩好不好,不要看他的臉,要登門看他的母親。人的一生很長,特別是到了老年,讓孩子看看女孩的母親,等他老了以后愿不愿意跟像女孩媽媽一樣的人相處,就知道應不應該取這個女孩回家。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培育自己,而不是培育孩子。比如我家沒有孩子的時候,回到家鞋一踢,負責收拾的都是我老婆。可是現在有了思思和維維我不敢這么做了,因為有了孩子他們會看著我啊,學會了怎么辦?于是我開始約束自己,換鞋把鞋放好,平時東西也不敢亂放。
結語
孩子是什么?他是上天的一個禮物,這個禮物除了繁衍人類之外,也給我們自己一個機會重活一次。我們記載見證一個生命的成長,從而也讓我們這個已經長得歪七扭八的生命,再有機會好好長一次。這就是我當一個父親的心得,觀點僅供大家參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